发布时间:2015-11-22 10:37 我要投稿
11月16日,记者来到在杞县阳公式镇马房村王卫的养鸡场,刚走进养鸡场大门,就看到王卫和妻子杨晓红正忙着给鸡打饲料,工人忙着收获鸡蛋,一片繁忙景象。
今年44岁的王卫,原来在基层乡政府工作,2005年下岗后,和妻子在郑州租赁了一间小房子,夫妇二人在工地上打工,每月二个人除去开支,还能积攒2000多元。王卫说:“原来在工地上干建筑活,起早贪黑,每次下班都累得腰酸腿疼。我和妻子都盘算好了,决定干上几年就回家创业。一天,我和妻子下班后跑到郑州郊区玩,看到一个养鸡场,我们就进去和负责人闲聊起来,还谈到了如何建场选地、投资金额、养殖技术等话题。我俩在回去的路上,都感觉养鸡挺不错的。2010年,我俩辞去工地上的工作,来到那家养鸡场打工,我和妻子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把整个养鸡程序都用笔记录下来,等待攒够了钱,再回家开办自己的养鸡场。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4年的拼打,我们终于在2014年筹集了50多万元资金,利用村外的树林、荒地,建了个1000多平方米的家庭式农场养鸡房,当时,我和妻子借了所有亲戚朋友的钱,压力很大。”
杨晓红告诉记者:“虽然在外打工拼搏了多年,吃了不少苦,但看到现在我俩辛辛苦苦的创业成果,感觉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说完,两口子便带着记者围着养鸡场逛了一圈。“我们的养鸡厂房全是自动化,带遥控,自动上水、上料,可方便了,省力省时,两边全是水式空调,就连夏天室内温度也不高。”杨晓红说。王卫指着刚刚收获的鸡蛋笑着说:“现在每天收获鸡蛋20多件,600多斤,每日收入2000多元。这些鸡正处于产蛋期,鸡苗都是从外地引进的,经过严格的防疫把关,成活率很高。”
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拼搏,养鸡场的运转步入了正规,每日的鸡蛋都供不应求。王卫还主动向亲戚朋友推荐,让他们加入到养鸡这个行业中,一起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在养鸡场打工的王敬久说:“我从建场就来到这里工作,现在主要在场里给鸡喂料、打扫卫生,工作不累,有事还可以回家,一月还有2000多元的工资。前些时候,市里的菊花文化节开幕了,王卫还在重阳节这天,组织周边部分老年人到公园内游玩,为老人送去了幸福和快乐。”
在养鸡场门口,王卫和妻子杨晓红说起了下一步的打算:“自己富不算富,要想法带动村里人共同致富。我现在成立了家庭农场,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了养殖规模,就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群众走上养鸡致富的道路。我还从外地引进了新的红薯品种,如果效益好就推广给大家,让村民也打破传统的种植模式,帮助他们增产增收。”
《同奔致富路》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qixian/27729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