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2-09 10:36 我要投稿
文人画的创作思想是随着苏轼的一句“吴子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于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而来的。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就成了文人画最初的超出物象之外对意境的追求。把文学中的意境带入绘画是文人们特有的审美习惯。作画不再拘泥于物象形似而是求神似,而神似不仅仅是所描绘对象的神态,更重要的是作者的精神气度。“文人画,不讲形似,只讲神韵、情趣。”文人画的代表作者为苏轼、米芾、米友仁等,苏轼喜作枯木怪石,画竹学文同。米芾画山水,不求工细,多用水墨点染,“意似便已”;米友仁继承父风,世称“米派”。宋人在遵循法度的同时又不失潇洒的文人风姿,奠定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基础和发展方向。
除了文人画外,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在宋代也有较大的发展。北宋末,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代表作,所绘开封景况,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以身边熟悉的人和事作为描绘对象的民间人物画,生动记录了宋代社会生活中的平民生活。这种平民化的风俗人物画,突破了以往以帝王、圣贤、贵妃为主的人物画局限,摆脱了“鉴戒贤愚”的人物画传统。如表现田家婴戏、村童闹学、山樵村牧、耕织货郎、七夕夜市等题材的作品,被后世固化为中国人物画表现太平盛世的永恒题材。宋代重视文化,不重视武力,因此,宋代的宫廷画家还努力描绘世上和平美丽的一面,花鸟画进入黄金时代,产生了最好的山水画。如郭熙的《早春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马远的《踏歌图》等。
宋代绘画的发展盛况充分展示了当时鲜明而又风貌独特的社会现实,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折射出市民文化生活空前活跃的情景。宋代虽然在军事上并不强大,但文化艺术却是兴盛的,充满着自由气氛。宋代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所创造的高峰,是后世难以企及的,也正因为如此,宋代绘画是值得我们永远追寻、学习的优秀典范。
本版资料图片均为宋代绘画。
《大美开封 风雅汴梁:宋代绘画 登峰造极(2)》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12650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