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开封新闻 > 本地社会 >

一位新闻人和他的《他说》

[摘要]4月18日,市民在开封博物馆观看李兰银的摄影作品。 记者 李俊生 摄 小朋友向李兰银献花。 记者 李俊生 摄 《他说》,是新闻人李兰银老师的人文摄影主题个人影展。影展选用70幅黑白照片,娓娓讲述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他说》的主题感很强,镜头的叙述语...

4月18日,市民在开封博物馆观看李兰银的摄影作品。 记者 李俊生 摄

小朋友向李兰银献花。 记者 李俊生 摄

《他说》,是新闻人李兰银老师的人文摄影主题个人影展。影展选用70幅黑白照片,娓娓讲述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他说》的主题感很强,镜头的叙述语言朴素而真实,体现出一位摄影记者的民生关注和社会担当,一如李兰银这个人,本分、低调、谦和、朴实。《他说》,4月18日在开封博物馆开展,将于4月30日结束。没有情绪的波澜起伏,也没有画面的震撼碰撞,但《他说》却很容易触动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给人以温暖和力量。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称赞李兰银个人摄影展:“有时代感,应多举办这样的展出,免费向百姓开放。”

《他说》 讲述市井百态

李兰银今年58岁,从40年前迷上“拍照片”,摄影就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抱着第一部相机爱不释手,到为了不辜负仅剩的两张胶片骑着自行车往返4趟拍黄河落日,他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摄影上。1998年,李兰银如愿进入开封日报社,成为一名摄影记者。在开封日报社工作的这段时间,成了他摄影事业发展的黄金期。新闻摄影的要求和他特有的平民视角相结合,使他拍摄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有的还获得了省、市新闻奖,他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中成长、成熟。

李兰银的作品,不但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而且饱含智慧、发人深省,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和艺术价值。在他的很多作品中,人物都具有强烈的排他性,都在否定他人的存在。如《晨练》中的老人和远景处的年轻人,两组人物就是毫无关联的独立存在。《小站》亦如此,寒冷的雪天,焦急等车的人群,很多人在看他的镜头,有好奇的、有疑惑的、有敌意的、有假装不看的,但每个人都是各自关注镜头,这尽管是一群人,但并不是一个共同体,他们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生活,都有各自不与他人分享的精神世界。

有人说,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李兰银与拍摄对象的近,不仅仅是距离上的近,而是心更近。仿佛他在场,是他们中的一员,一起欢喜着他们的喜乐、悲哀着他们的忧伤。《他说》中,就有一组专门记录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照片,里面每一个瞬间似乎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每一个故事也仿佛随时都在上演,但是哭过、笑过,生活还是要继续,那些场景我们都看见过但却忽视了,李兰银帮我们留下来了。

能拍出这样有深度、能打动人的照片,缘于李兰银对生活的热爱,缘于他对这座城市的了解。他把镜头对准普通民众,记录街头巷尾的人情冷暖,诚恳面对生活,忠实讲述生活,用最朴素、最直接的语言表达对社会的态度和看法,用这些传统现实主义照片记录草根的生活、社会的变迁,沉稳而有张力,质朴而不张扬,一如我们脚下坚实的土地。

《他说》 体现价值所在

《他说》,于平淡之中见真情,有冷静的思考,更有人性的关照。一幅幅照片放在一起,就是我们曾经都很熟悉的人间烟火,这可以说是李兰银的价值体现和对社会的最大贡献。数十年来,摄影成为李兰银生活的全部,也成了他爱家庭、爱工作、爱摄影、爱生活的具体体现。在技术手段和器材装备越来越先进的今天,在摄影过多地追求夸张变形视觉冲击力、色彩斑斓可以美到极致的时候,李兰银依然固守本真的自我,老老实实地拍着老老实实的照片。时间证明,老老实实的照片更具有恒久的生命力。街头小贩、挑鸟笼的大爷、看戏的人群……那一个切片一个切片记录下的精彩画面,帮我们留住曾经的生活和熟悉的记忆。

李兰银为人谦和,从来没有浮华和客套,但对待工作毫不含糊,无论早晚,只要有任务,只要版面需要,他就毫不犹豫地背着相机出门了。每一幅照片在诞生的刹那、在按下快门的瞬间,他可能没有意识到、也不会去考虑这幅照片会有怎样的艺术价值和思想高度,只是默默地去拍、去做、去用心感悟,尤其是对市井百姓的关照和悲悯,完全是发自内心的善良使然,因为他和他们是一体的,他们的生活就是他的生活,他们的存在也就是他的存在。

新闻摄影具有纪实性,是易碎品,如果从构图、技巧等方面考量李兰银的作品,可能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唯有这种瞬间的真实记录,保有了原生态的味道和感觉,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影展《他说》,我们能看到摄影人内心那敏感而充满爱意的丝丝缕缕,那看待客观事情时的平和与宁静。

他用摄影体现价值和存在,也用摄影赢得理解和尊重。他的世界很精彩,他的世界在《他说》,图片的叙述性,让人看到镜头后面那双眼睛看世界的方式,看到生活重压下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和对生活的领悟。

《他说》 全是感动热爱

可以说,没有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可能就没有举办个人影展的念头;没有大家慷慨无私的帮助,也很难促成影展的成功举办。不幸身患重病,李兰银以一种淡定的态度坦然面对,试图以绝唱的方式将生命化为永恒。疾病面前的从容、淡定,让大家看到李兰银的勇敢和坚强。于是,在单位、亲人、朋友的共同努力下,一场名为《他说》的李兰银个人影展如期举行。

这次影展不但是李兰银个人多年艺术成就的集中展示,而且也是开封摄影界尤其是开封人文摄影水平的一次总结和提升。影展的成功举办,有太多人的慷慨奉献、默默付出,策展人徐雪天就是重要的核心人物。看了李兰银的照片后,他被深深打动,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个以拍照片为毕生追求的人,要为李兰银做点什么。为了在近5万张底片中遴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开封摄影网和开封抗癌协会伸出了援助之手。开封摄影网执行站长董海江把自己的底片扫描仪搬到李兰银家,一张一张地扫描成堆的底片。开封抗癌协会秘书长张国富则发起了“李兰银先生个展众募活动”,捐助现场的感人细节数不胜数。影展《他说》,勾起人们对一个时代的回忆,也让更多的人思考生命的意义,懂得以怎样的姿态迎接生命中的每一个黎明……

说起李兰银的成就和造诣,著名摄影人李克君给予颇高的赞誉;忆起与李兰银共同学习成长的经历,资深摄影人田野数度哽咽。一个生命,能得到这样的认可和关注,是这个生命的骄傲,也是对李兰银极大的安慰。《他说》中的照片就是身边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如此大规模地放在一起,就像历史的回放,就像他把他自己变幻成了另一种存在。通过一张张照片,进入一个个场景,《他说》等待大家去用心聆听。李兰银也在讲述中,心怀感恩,与时间赛跑,希望给这个世界留下更多心灵的触动和更多的美。他是站在生命的立场上热爱摄影,站在摄影的立场上热爱生命,让我们认识活着的意义。


《一位新闻人和他的《他说》》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160611.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网站编辑]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