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5-15 08:32 我要投稿
孟子画像。
包拯画像
岳飞画像。资料图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滕王阁序》是一篇睿思奇才、孤篇横绝的杰作,1300多年来引无数读者为之倾倒,此文的文学地位也很少被超越。王勃将洪洲的天文、地理、历史掌故一一点出,如数家珍;将座上宾客的文才武略一一写出,让人如见其人;将滕王阁周围的壮丽景色一一绘出,使人如临其境。
与洪洲相比,“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的开封,更是人杰地灵、俊彦辈出。从为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的都城开始,到魏、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都是引领一国的都邑,是名副其实的八朝古都。开封建城的时间也不是长期所说的2700多年,而是4100多年。历史上的开封,在漫长的岁月里,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史书更以“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来描述开封。
地以人灵,人以地杰。开封地处中原,物华天宝。中原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居天下之中,是中华文化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历史上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原文化为中华文化的根源与主体,民族之根、文化之源,根在中原。开封地处中原之“中”,古往今来,涌现出无数英雄才俊与志士仁人。
诗人艾青在名篇《我爱这土地》中,曾深情地吟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那么,代不乏人、英才辈出的开封,又是怎样的一片土地?在这片土地上,又发生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在中国历史版图上,开封是一座极为独特的城市。她在几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绝无仅有。开封亦是《清明上河图》的原创地,有“东京梦华”之美誉。
著名学者余秋雨撰写散文名作《五城记》,开篇写的即是开封:“它背靠一条黄河,脚踏一个宋代,像一位已不显赫的贵族,眉眼间仍然器宇非凡。”
考古发掘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在开封就已经有了人类活动。夏朝(帝杼)曾在开封一带建都232年,史称“老丘”。
商朝也曾在开封一带建都27年,史称“嚣”。
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期的郑庄公在今开封城南朱仙镇附近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
汉初因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启封更名为“开封”。
公元前361年,战国魏惠王迁都大梁(今开封),随后开凿鸿沟、修长城、联诸侯,国力日盛,称霸于诸国,使大梁城与秦国的咸阳、楚国的郢都并列,成为当时国内最发达的名都大邑。
魏国在大梁建都,历六世136年。在这136年里,开封城中发生了孟子游梁、窃符救赵以及孙膑、庞涓等人的诸多故事,也给开封遗留下众多的古迹与不朽的传奇。
秦并六国,行郡县制,开封作为败亡国的国都被降为浚仪县,属三川郡。
“浚仪”作为开封的名称,一直沿用了800年左右。
北周武帝建德五年(公元576年),开封称“汴”,由县治改为州治,失落了数百年的开封逐渐恢复元气。
隋时,炀帝开凿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中段便是连通黄河与淮河的汴河。位于汴河要冲的开封,又是东都洛阳的重要门户,占尽天时地利,迅速发展。
唐时,开封是水陆便捷的大都会。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汴州总管,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汴州一度改为陈留郡。
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李唐的宗亲李勉到汴州任节度使,增筑周长达11公里的汴州城。后来李希烈叛乱时,靠汴州城阻叛军数月。永平节度使李勉扩建汴州城,规模宏大,坚固宽广,是今日开封城的雏形。
五代时期,除了后唐之外,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定都于开封, 称之为“东都”或“东京”,开封取代洛阳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公元954年,周世宗柴荣即位。柴荣整顿朝纲,改革弊制,在内政和军事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他三次征伐南唐,夺得“淮南十四州”的土地,并恢复了江淮漕运,使开封经济进一步发展。公元955年,他又发动10万民夫在原汴州城外筑外城。
战国到五代,开封盛极一时。但这一段历史仅是开封历史进行曲的序曲,北宋才是她的华彩乐章。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今开封城北20公里的陈桥驿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北宋历经九帝168年,是开封历史上最为辉煌耀眼的时期,经济繁荣,富甲天下,人口过百万,风景旖旎,城郭气势恢宏,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
“如果我们可以回到古代生活,你选择哪个朝代?”在一个有意思的测验中,许多人选择的不是锦绣华丽的李唐,而是风情万种的赵宋。许多人选择北宋,愿意生活在几百年前的开封。一位网友动情地写道:“要是让我选择一个朝代去穿越,我会毫不犹豫地选北宋。孟元老笔下的东京繁花似锦,张择端笔下则生机盎然……东京是宋徽宗的花鸟山水,是柳永的烟花巷陌,是李师师的柔情蜜意,是蔡京的龙飞凤舞。”
毕竟,汴州当时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2005年5月22日,《纽约时报》评论版首次以中文标题《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发表著名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夫的评论文章,介绍开封的历史,对比开封今昔,再次将千年文明轮回的开封推向世界。文章称,在2000年,美国已经是世界唯一超级强国,纽约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城市,堪称整个世界的“首都”,美国人可能认为其占据世界主导地位是理所当然,但在纽约人变得过于盲目自大时,应该好好借鉴一下中国的历史,回顾千年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黄河边上的开封。
北宋时的开封,是世界的中心。有人曾经写道:“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封建王朝,没有之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梦幻的时代。梦里的汴梁大街,花香载道,笙管齐天。在这里停留的人,脸上总洋溢着笑容。在这里驻足的人,看到这梦一般的繁华,都用一句话来概括——‘梦游华胥之国’。”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开封当年的繁盛:“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
尤其让后人心驰神往的是,宋时文化登峰造极,雄视千古。华夏文明是最久远的原生文明之一,宋朝时达到古代华夏文明的顶点。两宋300余年,一直重文抑武,在军事上屡受外敌之辱,常被称为“弱宋”。但宋朝在经济、文化、科技、农业、工商业、手工业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巅峰,其成就超过了之前的隋唐和之后的明清。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靖康之变后,开封亦由盛而衰。但有趣的是,“夷门自古帝王都”,开封城王气未尽,200年后,差一点又成为大明帝国的国都。史料记载,明朝初年,朱元璋为定都何地犹豫不决。公元1368年,徐达带领北伐军攻取山东和河南,许多人向朱元璋建议定都汴梁。朱元璋到汴梁考察,决定定都于此。但在8月初形势有变,在权衡利弊后,朱元璋最终决定定都南京。开封与大明国都擦肩而过。
时光滔滔如水,转瞬即是千年。
北宋建都开封千年之后,八朝古都开封在回望历史之时,将繁盛之北宋作为自己的符号,打造“外在古典、内在时尚”的国际化旅游文化城市。
开封城下,沉淀着一个镂金错彩的北宋王朝。开封城的名字,是和《东京梦华录》《清明上河图》联系在一起的。从虽饱经沧桑至今仍巍然屹立的铁塔、繁塔,到镶嵌城中、润泽百姓的潘杨二湖,再到大相国寺、天波杨府,这些耳熟能详、声名显赫的历史地名,无一不显示着开封作为北宋都城以及当时世界第一城的繁华与荣耀。
往事越千年,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开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风云际会,薪火相传,曾经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志士仁人和文人墨客,他们或挽狂澜于既倒,或扶大厦于将倾。
翻阅历史的册页,我们看到千个光彩熠熠的名字。开封文化星空熠熠生辉,这些英雄或是生于开封、四海扬名,或是客居开封、立业建功。仓颉、魏惠王、孟子、伊尹、石申、张仪、信陵君、庞涓、尉缭、郑众、蔡邕、蔡琰、阮籍、曹植、董宣、支道林、郑道昭、朱友贞、吴兢、刘仁轨、李白、崔颢、赵匡胤、赵光义、石守信、孟昶、花蕊夫人、薛居正、向敏中、宋祁、郑克、孟元老、王应麟、钟嗣成、包拯、杨家将、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苏洵、苏辙、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曾巩、赵佶、李师师、郭熙、张择端、王希孟、李唐、马远、李成、范宽、柳永、李清照、周邦彦、晏几道、姜夔、秦观、晏殊、李煜、岳飞、三槐王氏、于谦、王廷相、史可法、周亮工、李梦阳……长长一串名字,每个人都是让中国人记忆千年的先贤志士,都是他们所处时代的无上骄傲。他们或是埋头苦干的人,或是拼命硬干的人,或是为民请命的人,或是舍身求法的人……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从去年10月起,晚报启动了“大美开封 风雅汴梁”文化工程,推出了“大美开封 风雅汴梁”大型文化主题系列报道,目的即是通过主题系列报道进一步突出开封发展的文化优势,展示开封文化腾飞之势,展现开封文化内涵之美。晚报今日起推出开封文化名贤系列报道,走进历史深处,回到历史现场,用今天的眼光对历史人物进行审视、解读。通过再现历史场景,与古代哲人交流、对话,展示这些人物身上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提高开封人的文化自信心,唤醒开封历史久远的记忆,重温开封文化的光荣梦想。
《大美开封风雅汴梁之文化名贤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171827.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