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6-13 08:54 我要投稿
每天,从晨光熹微到夜幕降临,鼓楼区南苑办事处小王屯村被人叫得最多、最亲切的是“何大夫”。“何大夫”就是何传义。
何传义很忙,以至于每年五一劳动节,这位开封市劳动模范从未休息过。
2000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的何传义,本可以到条件优越的大医院工作,但他却选择了到缺医少药的小王屯村卫生所行医。
15年来,这位出生于农村的“草根医生”,这位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用赤子之心,为农民群众撑起了健康保护伞,一件件感人事迹在杏林传为美谈。何传义用点点滴滴行动传承弘扬祖国医学,在全国产生了影响。
小卫生所里传大爱
何传义从河南中医学院毕业后,并不满足于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为此,他到河南省中医院一附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东直门医院等处进修深造,向经验丰富的医学专家虚心求教,医疗技术迅速得到提高。
2000年,何传义本来可以去大医院工作。在这个人生的十字路口,他陷入了沉思:“自己是农村人,对农村怀着血浓于水的深情,农村更需要我这样学医的大学生。年轻人扎根基层,把农村作为事业的起点,更能锻炼自己,也更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何传义最终选择了在小王屯村卫生所扎根,开始了自己乡村医生的生涯。
小王屯村卫生所挂着患者送来的一面面锦旗,讲述着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也诠释着何传义对乡亲们的拳拳爱心。
作为一名医生,何传义一直把医德摆在首位。每次看到贫困患者掏出一张张皱巴巴的零钱时,何传义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滋味。他对贫困患者充满了怜悯之情,为他们治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邻村一个孩子病了,打电话过来,他立即上门诊断。发现孩子疝气很严重,他让孩子家长立即带孩子到市里大医院治疗。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很差,凑不够看病的钱,何传义二话没说,从身上掏出仅有的500元钱。孩子的妈妈含着泪说:“何大夫,您真是位好医生啊!”
杞县一位姓李的民工在开封工地干活时不慎左腿被铁皮划伤,来到小王屯村卫生所时血流不止,何传义马上为他止血、清创,缝了9针。打针治疗一个多星期,由于生活困难,这位民工一直未交医疗费。何传义说:“看他伤得那么重,就先行治疗了。后来知道他确实困难,就不打算收他的费用了。”
何传义经常上门为小王屯村一些患偏瘫、行动不便的老人诊断治疗。一年冬天的夜晚,他抱着心电图仪器去村里为一位老人看病,回来的时候已是深夜。他抱着心电图仪器的手冻僵了,很久才恢复知觉。
汶川地震发生后,何传义在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为灾区捐款1000元。 2009年春天,手足口病如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魔盒里放出的恶魔,疯狂肆虐。何传义自费购置2000支体温计发给村民,让每个儿童单独使用,避免交叉感染;购置650瓶84消毒液发给村民并告知其有效使用方法。何传义还背着消毒喷雾器到确诊患儿家每天进行两遍消毒。在何传义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病魔望而却步。
小卫生所有大名气
追求卓越没有休止符,精诚行医永远在路上。何传义在探索基层医疗新模式上辛勤耕耘,为医疗卫生的百花园里增添了绿色。
何传义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开展慢性疾病上门追踪调查,为农村老人建立了健康保障机制,得到村民的好评及卫生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用最简单的方法为患者解除病痛,并把这种方法发扬光大,从而造福更多患者。”这是何传义一直追求的目标。
静脉输液遇到年幼体弱患儿、肥胖患儿,有时扎几针还扎不上,常常是孩子大哭、家长难受。在追求和寻觅的过程中,何传义了解了新的中医内病外治法——直肠滴入法。重温大量医学经典著作后,何传义从治疗小儿肺炎入手开始实践。当时还没有掌握小儿直肠给药的液体用量、直肠滴入药液的温度和速度,第一次直肠滴入给药效果不明显。经过一夜思索,第二天,何传义采取减少药液用量、给药液加温、减慢直肠滴入给药速度等措施,这一次,患儿当晚就退烧了。经过5天治疗,这名小儿支气管炎患者康复了,仅花费100多元。
为进一步准确掌握直肠滴入技术,何传义辗转3000多公里,前往山东、北京、西安拜师,仅学习笔记和心得就记了数万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又通过研究中药贴肚脐、中药灌肠等疗法,治疗小儿腹泻;根据传统中医“冬病夏治”的原理,用“三伏天贴敷”的方式为患者治疗顽疾;用中医穴位埋线的方法,治疗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慢性病,均获得成功。这些中医适宜技术疗法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医学界和全国各地引起了反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出生于中医世家的何传义把继承、弘扬、发展中医药当成责任和使命,把祖传的治疗面瘫外贴和三棱针放血方法整理成文章,发表在中医药行业权威报刊《中国中医药报》上,毫无保留地与医学同仁分享、探讨、交流,面向全国传授,打破了中医历来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传统。另外,何传义在《健康报》上发表了题为《农村医疗纠纷事故防范不容马虎》的医学论文,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国医经验录》也收录了何传义家传治疗面瘫的研究论文。截至目前,来自黑龙江、云南、四川、安徽、山东等地的319名乡村医生慕名赶到开封,向何传义学习中药外用技术。何传义应邀到北京洪都中医研究院、大理白族自治州中医院等处讲学,把中药灌肠等中药外用技术传播到全国各地。
何传义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颁奖的全国道德模范、“最美乡村医生”钟晶,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乡村医生马文芳,“全国最美乡村医生”、独臂村医马云飞等结成挚友,从模范身上汲取道德的滋养和信念的力量。
河南省政府参事陈国桢对何传义给予点赞,并书写《离骚》中的励志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送给他。
今年41岁的何传义是共产党员,有18年的党龄。
《何传义在小卫生所干出大名堂》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187301.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