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开封新闻 > 本地社会 >

大美开封 风雅汴梁:石申 星际探秘著书立说

[摘要]从已经失传的《石氏星经》中整理出的石氏星表。 石氏星经图。 石刻星表。本报资料图片 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并绘制出世界上第一幅月球表面图。在这张表面图中,伽利略首开先河,把月面上最明显的高山用他家乡的名字亚平宁命名。其后...

从已经失传的《石氏星经》中整理出的石氏星表。

石氏星经图。

石刻星表。本报资料图片

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并绘制出世界上第一幅月球表面图。在这张表面图中,伽利略首开先河,把月面上最明显的高山用他家乡的名字——亚平宁命名。其后,人们又陆陆续续对月球上的一些地形单元进行命名。至今,已有十多个中国名字“入住”月球,加入到了“月球联合国”。其中位于月球背面西北隅,离北极不远,月面坐标为东105度、北76度、面积350平方公里的一座环形山就是以战国时代魏国天文学家石申的名字命名的。

有人不禁会问,国际天文机构为何选中石申“登月”?那是因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不但编制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而且在四分历、岁星纪年、行星运动、天象观测和中国古代的占星理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知识积累、定性研究、科学探讨起了决定性作用。

天文学是我国古代最为发达的自然科学之一,它既包括星象的分布和运行,又包括对云气的观察,更包括“星气之占”。据史料记载,夏商周历代都有星象家辅佐王室。进入春秋战国时代,观测星宿运行的占星家更是层出不穷。他们不仅为各国诸侯占卜吉凶,而且纷纷通过观测和研究著书立说,试图对宇宙万事万物做出解释。

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太阳、月球和其他一些天体及天象,确定了时间、方向和历法。《史记·天官书》记载,战国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有四家:“在齐,甘公;楚,唐昧;赵,尹皋;魏,石申。”其中还记载各家的天文学都有占星术的内容,从他们的著作中能够看到当时的战乱形势,记录着为政治事件占卜的事。《史记正义》引南朝时代梁阮孝绪的《七录》说,“石申,魏人,战国时作《天文》八卷也。”关于石申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非常有限。从现有史料来看,石申又名石申夫,生卒年代不详,开封人,大约生活于公元前4世纪中期,是战国时期魏国天文学家、占星学家。

当时诸侯国出于各自的政治需要,都十分重视天文的观测与研究。在这种环境中,石申著《天文》八卷,这部天文书的价值极高,后人尊称为《石氏星经》。遗憾的是,这部书已经失传了,现在只能从唐代的天文学书籍《开元占经》里见到它的一些片断摘录。后人根据这些片段整理出了一份“石氏星表”,记载有28宿距星(每一宿中取作定位置的标志星叫做这一宿的距星)和115颗恒星(据《开元占经》中的恒星编号来推断,《石氏星经》应载有121颗恒星,《开元占经》的记载中遗失了6颗)的赤道坐标位置。

任何一颗星的位置都可用它的坐标表示,把测量出的若干恒星的坐标(常常还连同其它的特性)加以汇编而成的星表是天文学上一种重要的工具。中国古代一般采用赤道式坐标,石申的《石氏星经》对121颗恒星的位置就用去极度(赤纬的余角)和入宿度(赤经差)来表示,这是中国第一份古星表。希腊天文学家伊巴谷在公元前二世纪测编过一份星表,在他之前,还有两位希腊天文学家于公元前三世纪对一些恒星的位置进行过测量,但他们的测量都比石申晚。《石氏星经》的诞生,使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天体测量水平遥遥领先世界。

石氏星表的赤道坐标有28宿距星的距度和去极度以及28宿之外其他恒星的入宿度和去极度两种,从本质上看与现代天文学上使用的赤道坐标系是一样的,因此,石氏星表是后世进行许多天体测量的基础。例如对日、月、行星的位置和运动测量,都要用到其中28宿距度的数据。因此,它是我国天文历法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数据。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纪年都是不统一的,这给各国之间的交流带来诸多不利。四分历出现,标志我国历法已经进入了相当成熟的时期。“四分历”是我国古代历法的一种。因为采用这种方法计年,每年要余1/4日,所以称“四分历”。战国时期,是中国四分历完善和系统化的时代,从保留至今的零星历史文献可以看出,石申在四分历发展过程中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石申在魏国颁行四分历,使用每年365+1/4日,每月29+499/940日,十九年七闰,七十六年季节一循环的法则。其基本数据和格局与《史记·历书》类似,因此各种文献都略而不载。《史记·天官书》记载:“故甘、石历五星法,唯独荧惑反逆行。”《汉书·天文志》说:“古历五星之推,亡逆行者。至甘氏、石氏经,以荧惑、太白为有逆行。”《开元占经》则载有石氏金星出没动态的推算方法,可见石申有推算五星出没动态的方法,并已涉及火星、金星逆行的计算。

石申使用石氏岁星纪年法循环纪年,使用周正以冬至所在之月为岁首,使用干支纪日法循环纪日。“岁星纪年法”,就是根据岁星在天体中运行的规律用来纪年的方法。岁星就是太阳系行星中的木星,围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为11.8622年。以地球为观测点,以相对不动的恒星为背景来观测岁星在天空的视运动,正好约12年绕天一周。岁星每年要行经一个特定的星空区域。每一星空区域都有一个特定的名称,共有12个这样的星空区域。岁星在哪个区域,就用哪个区域的名称纪年,12年循环一次,周而复始。石申的岁星纪年法独树一帜,尤其是以12年为周期的冶、乱、丰、欠、水、旱等预报方法。此法记载在《史记·天官书》中。

通过对星象年复一年细致入微的观测,石申对恒星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对行星运动的研究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尤其对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都有独特发现。他推算出木星的回合周期为400天整,比准确数值398.88天差1.12天;还认识到木星运动有快有慢,经常偏离黄道南北,这代表了战国时代木星研究的先进水平。他推算出水星的回合周期是136日,比实际数值115日误差了21日,这一误差虽大,但巳基本掌握了水星的运行规律。他还首先发现了火星的逆行现象,推算出火星行度周期为410度780日,接近于实际日期。

在当时没有精密仪器的条件下,石申不仅测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第一次建立起完整的坐标概念,还测定了黄赤交角的数据。除此之外,他掌握了推算行星出没动态的方法,发现行星逆行现象,首先观测到太阳日珥,首次发现日冕,最早留下了有关太阳黑子的纪录。他还发现了月亮运动有迟疾的变化和偏离黄道的运动,最早对彗星进行分类,最早记载下日食、月食是天体相互掩食的现象。这一系列成就,为我国早期天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虽然我们在史料中看到关于石申本人的记载都是简单的只言片语,但一部《石氏星经》足以让他名垂青史。河南大学文学院梁振杰博士说,2000多年前石申较为准确地观察五大行星的运行,推测其出没动态变化规律,并发现火星、金星的逆行现象,的确是对世界天文学的一大贡献,同时也显示了古老的东方智慧。他所观测到的翔实而丰富的天文记录,在世界天文史上都具有极高的地位。正因为他对天文学有着杰出的贡献,所以他的名字“登上”了月球。


《大美开封 风雅汴梁:石申 星际探秘著书立说》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194272.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