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13 09:25 我要投稿
“今年的大蒜一亩地能收4000多斤。这8亩蒜多亏了他们,两三天就收完了。如果单靠俺一家收蒜,半个月也收不完。现在只要再晾几天就能出售了。”5月20日,杞县五里河镇阎王庙村农民张孝军指着自家的蒜田高兴得合不拢嘴。
目前,正是杞县大蒜收获的季节,杞县及周边县区的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小麦还未到收获时节的农闲空档,利用农闲巧打“收蒜短工”,助力杞县大蒜收获,不仅增加了收入,也加快了杞县大蒜的收获速度,实现了杞县蒜农与外来务工者的共赢。目前,仅在杞县就活跃着2万余名外地农民“短工”,利用农闲时间增收致富。
记者在张孝军的8亩蒜田里看到,一支由10余人组成的“钟点工”小分队正在忙着收获大蒜。他们三人一组、两人一队,顺着成行的蒜田,收获着成熟的大蒜。农民把大蒜从地里挖出、切根去苗、收集成袋。在杞县通过巧打“收蒜短工”挣钱,杞县农民及周边县区农民通过机动灵活的“巧打工”挣钱,这是致富增收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今年杞县大蒜的种植面积达40万亩,由于大蒜的成熟时间较为集中、收获大蒜劳动强度大,再加上全县劳动力资源有限,不能满足及时收获的需要,一些种植面积大的蒜农需要雇佣一大批劳动力,来收获成熟的大蒜。由于杞县大蒜的种植面积大、知名度高,每到大蒜收获的时节,周边县区的农民便纷纷抓住当地农闲和杞县大蒜需要抢收的时机,结队来到杞县打工,靠收获大蒜赚取收入。有的务工者常年来到杞县帮助当地农民收获大蒜,因此和杞县蒜农结下深厚的友谊。眼下,在杞县的大蒜田间,都能看到他们顶着草帽、围着毛巾、戴着袖套、蹲在骄阳下出蒜的身影。
来自通许县的农民李俊义正在一块长势不错的蒜田里忙碌着。他告诉记者:“我连续七八年在杞县出蒜打工,虽然我家是通许县的,但我们村子离杞县很近,来杞县收蒜打工每年都没有耽误过。这次我带了十七八个农民,这些工人都是在平时闲聊中得知锄蒜能挣钱,都让我一定带着他们。杞县的大蒜质量好,尤其今年风调雨顺,蒜的品相更棒了。我们来的这几天,每个农民每天收入一二百元。一季蒜下来,每个工人能挣几千元。”
这种在附近乡村利用小麦还未收获、巧打短工的“农闲经济”,正在日益成为广大农民经济上的有力补充,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解决了一些缺乏劳动力农户的燃眉之急。由于杞县是劳务输出大县,近年,一些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农村留守妇女和不便离家外出的富余劳动力便成了种植、养殖大户需求的主力军,他们在照顾家的同时,也不耽误挣钱。“麦收前妇女在家闲着没事,来这可以多挣点钱,她们明年还想让我继续领着来锄大蒜呢!”来自祥符区的张桂英大姐指着身边的一群打工农民笑着告诉记者。
《“农闲经济”让农民腰包鼓起来》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20430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