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开封新闻 > 本地社会 >

常州:立信立德扬起文明风帆

[摘要]整洁规范、诚信经营的清潭综合市...

整洁规范、诚信经营的清潭综合市场。

河海街道社会组织服务基地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城市档案

人口:469.6万人(2014年)

GDP:4901.9亿元(2014年)

财政收入:433.9亿元(2014年)

城市荣誉:中国创优环境十优城市 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核心提示

常州,地处长江之南、太湖之滨,是一座有着3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

常州,是一个被水浸润的地方,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大运河在此和长江相遇,人类与自然分别缔造的两大奇迹在此碰撞交融。

水养育了这座城市,给了这座城市一分精致、一分灵性、一分小桥流水人家的恬静、一分对美的感受,更给了这座城市宽广的胸襟、一种上善若水的情怀。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程中,常州以道德讲堂为基,挖掘百姓心中的真善美,让道德行为成为共识,让诚信做人成为时尚,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文明之花因此香飘四溢。

建立百姓道德讲堂 传播崇德尚善正能量

北宋年间,宋维、宋绛两兄弟同时考中进士,常州官府便在其居住之地建造牌坊庆祝,并命名“来贤坊”。后来,居住此地的丁宗臣、丁宝臣两兄弟又同科高中进士,当地官府便更名“来贤坊”为“双桂坊”,寓双双蟾宫折桂之意。自此“双桂坊”名声大振,至今已近千年。从清末开始,“双桂坊”逐渐成为商贾云集之地、百年餐饮老店集聚之所。

如今,在“双桂坊”原址上建成的双桂坊美食街(简称双桂坊)是常州的地标性建筑,类似开封的小宋城,家喻户晓。不过,双桂坊之所以有名,除了悠久历史、特色美食,还在于它是常州餐饮业首个建立道德讲堂的试点。

双桂坊负责人盛雅琴至今仍清晰记得双桂坊建成开业之初,有些商户为了自身利益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甚至因争抢顾客大打出手,不仅损害了双桂坊的形象,还造成大量顾客流失。于是,盛雅琴便将道德讲堂“搬”进了双桂坊。

盛雅琴开办双桂坊道德讲堂,是想通过道德宣讲,大力倡导道德立身理念,全面引导经营户用道德良心做群众放心的餐饮。但由于很难抽出时间,双桂坊的商户几乎都不买账。在认真思忖后,盛雅琴找到一条吸引商户听道德宣讲的途径,并将其归纳为12个字:以利入手、以德入心、以文化人。

“以利入手”即聘请专家,将商户召集起来,通过道德讲堂传授市场经营知识和技巧,帮助商户解决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以此增强商户的盈利能力,吸引商户积极参加道德讲堂。与此同时,双桂坊道德讲堂将市场经营与道德宣讲相结合,让商户从一个个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中体会诚信经营、以人为本的重要性,逐渐使商户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以德入心”。在此基础上,双桂坊道德讲堂邀请商户老板轮流走上讲台,讲述自己或身边的诚信故事,分享成功体会,实现与商户的互动交流,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

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双桂坊道德讲堂,紧紧围绕用道德良心做放心餐饮的主题,把发源于原址的历史典故、名小吃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传承,将发生在身边的新人新事和崭新风尚搬上讲台,让这些原汁原味、耳熟能详、可亲可敬而又可信可学的道德故事在所有的商户中传播。得益于此,美食街商户不再相互猜忌争吵,而是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共同提升服务水平。

从不认可到争相登台交流,双桂坊道德讲堂成为商户们的“第二课堂”,以道德立身的理念也深植于双桂坊每位商户心里。如今,每年慕名前往双桂坊品尝常州美食的国内外游客约有500万人次。

双桂坊只是常州以建设道德讲堂弘扬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缩影。作为季子故里,常州素有崇德尚善的传统。因此,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常州市委、市政府通过建设道德讲堂,将崇德尚善的传统发扬光大。

建设道德讲堂,常州紧扣讲什么、谁来讲、在哪讲、怎样讲等关键问题,按照群众参与、群众推动、群众受益的思路,确立群众的主体地位,通过一个个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的身边好人,一件件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凡人善举,让道德入耳入脑、入心入行。

从试点建设到推广建设,目前常州已有6000多个遍布全城的道德讲堂,其中多数为学校、企业、社区居民、社会团体等自发兴建。而在道德讲堂的熏陶下,近年常州“身边好人”不断涌现,如闻名全国的“信义夫妻”、捡到22万元巨款归还失主的打工女孩刘晓丽、把工作心得留作遗嘱的环卫工人严志清等。

“如此众多的道德讲堂,让常州人在感动中产生共鸣,在共鸣中思考感悟,在感悟后自觉践行道德规范。”常州市文明办负责人表示,道德讲堂以讲道德故事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具象化,使群众乐于接受,满足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使常州人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个人素质,不断刷新常州的道德高度、文明高度,为常州发展累积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道德能源。

建设道德讲堂,给常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通过讲述一个个身边故事,大力倡导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让道德建设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事事可为,成功激发每个人心中蕴藏的道德建设的巨大热情,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躬身行德的实践者;通过广泛传播凡人善举,引导人们明辨是非、修身律己,优化了城市发展的“软环境”,提振了常州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精气神,为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道德支撑和精神动力。

在全国首创道德讲堂的常州,在建设道德讲堂实践中积累了众多成功经验。

一是坚持“标准+分类”。坚持“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五大标准化流程,用庄重、肃穆、富有内涵的仪式和活动传递道德诉求,激发道德共鸣,推动道德践行。建立机关、企业、学校、社区、村镇、行业、新市民、军民共建、娃娃、宗祠十大类道德讲堂,每一类都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讲堂重点。同时,依托道德讲堂建立志愿服务队和道德实践基地,实现“一堂一队一基地”共建模式,做到“走进讲堂,内化于心;走出讲堂,外化于行”。

二是突出“日常+节点”。推进道德讲堂的“生活化”,将结婚、祝寿、成人、退休等人生重要节点仪式引入道德讲堂,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推进道德讲堂的“工作化”,开展新公务员入职、送新兵入伍等走进道德讲堂,让他们在道德洗礼中走向新工作岗位;师徒结对走进道德讲堂,以传帮带的形式,传承职业道德。推进道德讲堂的“节庆化”,道德讲堂充分对接挖掘重要节庆蕴藏的道德教育资源,赋予节庆活动特定的道德内涵,让人们在节庆活动中参加道德讲堂,深入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探索“讲演+评议”。常州创新推出道德讲堂形式——百姓视角,将百姓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比如境外文明旅游、老人跌倒后扶与不扶等通过小品、戏剧及视频短片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在表演过程中设置几种观点分别演绎,通过截然不同的行为选择及其产生的不同结果,直接冲击观众的神经,让观众发表看法,在现场热烈讨论。这种开放的“百姓视角”,既重讲好人故事,更重评议互动、批判警示、形成共识,凝聚了最大公约数,使每个人都能感知核心价值、领悟核心价值。

四是创新“固定+流动”。除了在固定场所建立道德讲堂外,常州还在车站、候机大厅以及公交车、出租车、长途大巴、船舶等开辟“道德讲堂·流动课堂”,让行人走进“心灵驿站”。通过微博、微信、手机报、广播、电视、网络游戏等全媒体手段,让百姓随时随地煲上“道德鸡汤”。如常州主要网站开设“道德讲堂·网络课堂”,形成线上线下互动;开通“文明常州”微信公众平台,传播道德人物故事;电视台开设《道德正前方》专栏,电台开辟《道德讲堂·空中课堂》专栏,将发生在常州人身边的道德故事讲述给更多人。

通过一系列举措,道德讲堂在常州已逐步由起初的行政推动为主发展到基层群众自主、自觉、自为的阶段。道德讲堂成为常州的城市品牌,成为常州人愿意去、喜欢去、经常去的地方,也成为常州人修养身心的重要场所。

创新价值体系构建 引领诚实守信新风尚

“诚信接力”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说的是2011年春节前夕,常州瓦工施阿林乘坐别人的摩托车到城里给工友结工程款,结果途中出了车祸,手术后一度昏迷不醒。施阿林的妻子虞菊伢忍着悲痛,东拼西凑10多万元替丈夫结清了工程款,兑现了对工友的承诺。这件事曾在全国引起热议。

诚信,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有人曾向李嘉诚探寻成功的秘密,他不假思索地答道:诚信。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程中,常州创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诚信在常州随处可见、随处可感。

清潭综合市场是常州的一个普通菜市场。记者注意到,在市场的入口处有一台公平秤。但购物出来的人经过公平秤时,连看都不看一眼,难道常州人不怕商贩缺斤短两?“刚开始有公平秤时,确实会称一称。现在不会了,商户诚信经营,哪里会缺斤短两?”一位买菜的大娘告诉记者。在市场的一个角落,一位正给顾客算账的商贩则说:“现在讲究的是卖良心菜、赚干净钱。做不到这点,生意肯定不行。”

廖宜球,一位麻糕师傅,坚守着麻糕的馅儿心就是手艺人的良心这一理念,坚持使用真材实料,不为追求产量而使用隔夜坯子。人品飘香麻糕香,好心总会得好报。廖宜球做的麻糕每天能卖四五百元,还有不少顾客从外地赶来,就冲着买几块麻糕解解馋。

厉洁菡,一家小奶茶店的80后店长,有着“自己不吃的也不能让顾客吃”的朴实思想,放弃丰厚的利润,自觉抵制低价推销的到期原料。厉洁菡表示,虽然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奶茶店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但她坚信只有诚信做生意,才能让顾客更满意,从而得到更多回报。

电视、报纸、户外电子广告屏、墙体公益广告……走在常州的街头巷尾,你会发现诚信宣传伴随左右,让人不禁感叹原来诚信离我们这么近,也让每个人都不禁反思:诚信,我能做到吗?从细节入手、在点滴处着力,常州让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流淌着诚信的音符,让城市的每个人都沐浴着诚信的阳光。

在创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中,常州进行了很多尝试。如将季子挂剑等诚信故事编入学校课程,组织开展医德标兵、医德之星评选活动等。此外,常州还推出一些针对性举措,向不诚信说不,让诚信做人成为时尚。

施加压力,让不诚信现象无处遁形。常州在全市主要新闻媒体均开设《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专栏,加强对失德、失信、失范等不良行为和现象的曝光力度;开展“看文明、随手拍、大家评”——文明行为“红黑榜”征集评议活动,让群众用自己的镜头记录和评议身边失信败德等不文明行为和现象,并定期在媒体上发布,促进全市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形成全民共同建设诚信常州的舆论场。

常州对于“老赖”的曝光手段十分接地气。据悉,常州市、县两级法院曾发布有200多人的“老赖”名单,在市中心的广告屏上每天播出50次,全市公交车上每天播放8次。在人流量大的场所播放“老赖事迹”,一传十、十传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甚至有一些热心市民积极向法院提供“老赖”的行踪和财产线索。“人要脸,树要皮,法院这招社会效果不错啊”“确实厉害!点到了老赖的死穴”“干得好!希望继续曝光”……市民纷纷点赞。

同时,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还积极参与全国法院系统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建设,向该平台录入“老赖”信息。该平台全国联网,最高法院统一在“失信黑名单”平台上对失信被执行人发出限制高消费令,与相关部门一起限制失信被执行人的高消费,并采取其他信用惩戒措施。常州一建筑公司负责人外出时想入住星级酒店,但酒店查出他是“失信黑名单”成员而拒绝了他。这一遭遇让这名负责人倍感惭愧,出差回来后,主动找到法院,支付了100多万元的欠款,将自己从“失信黑名单”上去除。

除了施加压力,常州还借用掌上电子操作,将诚信“点”出来。

常州市工商局在江苏省率先研发出面向市民的“掌上315”移动电子政务系统。得益于此,常州市民只要在市区范围内,就可以实现消费投诉在线受理、消费咨询在线解决和身边商家的信用信息查询。作为一个新型的消费维权平台,“掌上315”融合了GPS技术,通过定位技术及电子地图,消费者可获得商家的基本登记信息及经相关部门认定的“诚信商家”“放心消费单位”等相关信息,同时可迅速找到附近的工商业务办理场所。通过手机,市民很容易就能分辨出让人放心的诚信企业,体会诚信在身边的安心。

诚信是各种商业活动的最佳竞争手段,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企业家真正的“名片”和“金字招牌”。常州尤为重视企业主体的诚信建设,成立了“信益联盟”。该联盟由一批社会责任感强的重点诚信企业组成,积极参与常州市文明办、信用办发起的各类主题活动,推广诚信企业形象,放大企业公益效应,引导形成诚信守法经营的良好风尚。

诚信无形,却可以经天纬地;诚信无色,却可以耀人眼目;诚信无味,却可以醇厚芬芳。常州将诚信渗透进人们的生活,深深印刻于人们的脑海,慢慢改变着人们的一言一行。

常州创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诚实守信新风尚的实践,可归纳为三点。

一是坚持以构建共同社会理想和共同诚信标准为核心,积极整合利用资源,善于借脑借力,充分调动外部的、民间的、市场的、社会的力量,努力形成社会化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通过社会化机制,进一步拓展覆盖范围,积极把各类群体纳入工作视野,敏锐感知社会脉动、体察社会情绪、把握社会舆情,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与主动性。同时,充分激发创造性,以独特、新颖的内容和形式吸引人、感染人,以特色扩大工作的声势与影响。

二是善于采取柔性化、隐性化形式,采取双向甚至多向互动方法,充分运用创新成果、科技发展新成就,大力推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以新举措开拓新思路、以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的生动局面。拓展大众化传播渠道,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宣传教育的效率效益。

三是善于把价值理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化解为平常事件、平常行为和平常话语,力求用通俗的语言解开思想困惑,用身边的事例说明深刻的道理,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用得上。引导群众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诚信做事、诚信为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逐步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成为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动员市民全城“找差” 激发和谐共建原动力

创建文明城市,为了谁?常州给出的答案是:老百姓!

在传播崇德尚善正能量、引领诚实守信新风尚的同时,常州市委、市政府重新审视自身建设,敢于揭短亮丑,以创建为民理念取信于民,扎实开展创建工作。

常州自2006年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全市上下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不搞形式主义、不求急功近利、不脱离民意,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至上、改善民生至上、环境提升至上、和谐安宁至上和人民满意至上。按照这一共识,常州市委、市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机制,邀请市民、网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对城市管理工作“找差”。

2010年1月13日,一则特别的公告出现在常州媒体上:市政府招募“我爱我家”城市管理百人“找差团”,从城市路容路貌开始,全面查找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同时,在网络上,常州还发出了这样一个动员令:城市变大了,骨架拉开了,景观变美了,但管理水平还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未达到广大市民的希望要求,因此,希望依靠全市人民寻找问题、寻找差距,将“部门城管”深化为“市民城管”,进一步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

据了解,“找差”活动分为现场“找差”和网络“找差”两种形式。现场“找差团”按照三人为组、分路查找、记录归类等原则,“扫街”查找问题。除了上街挑刺,“找差团”还在网上广开言路,让许多不能专职“找差”的市民可以在网上反映身边的城管薄弱环节。

“我爱我家”城市管理百人“找差团”招募令发出后,仅仅10天,一支拥有300名成员的现场“找差团”正式成立,成员主要有常州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和网民代表。这样一个“找差团”在常州历史上是第一次组成,在江苏甚至全国都没有听说过。

现场“找差团”的成员,每人会领到一本工作手册,“找差”范围是常州市区300条主次干道以及背街小巷、6个城市出入口,“找差”内容则分为市政、交通、环卫、广告店招、园林绿化等10大类。55岁的杜师傅是“找差团”里的市民代表。“找差”第一天,他从通江大道巢湖路段往北“搜寻”问题。刚走到路口,杜师傅就踩着一块人行道板说:“这块砖松动了。”负责记录的社区工作人员以路灯编号为坐标,将情况详细记了下来。走了大约100米,杜师傅发现路边的公用电话亭有一部电话机不翼而飞,另外一部电话机听不到声音;还有一处废弃的喷泉,水沟里都是污水……花了1个小时,走了500米,杜师傅所在的“找差团”小组记下大大小小100多个问题。

300名像杜师傅这样的“找差团”成员走上街头挑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目前,“找差团”已发展为城市管理万人“全面找差团”,分工也更加细致,分为市容和保洁管理、交通管理、环境污染整治、绿化管理、户外广告及文明行为5个“找差组”。其中,市容和保洁管理“找差组”围绕城市道路、车站、广场、医院、商场、集贸市场等卫生状况,背街小巷和城郊接合部市容市貌情况,人行道、居民楼道等垃圾堆放情况等进行“找差”;交通管理“找差组”围绕文明交通的“十个不”(不闯红灯、不乱鸣笛、不逆向行驶、不酒后驾车、不争道抢行、不超员超载、不随意停车、不随意横穿马路、不翻越护栏、不争先上车抢座)进行“找差”;环境污染整治“找差组”围绕市区主要河道水环境、市区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等进行“找差”;绿化管理“找差组”围绕城市道路绿化、公园绿地等重点区域进行“找差”;户外广告及文明行为“找差组”围绕户外广告的整洁、美观、用字准确、用语文明等和文明出行、文明旅游及银行、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需要遵守的公共秩序进行“找差”。“找差团”成员专群结合,既有专业的城管队员查找专业问题,也有普通的市民城管志愿者关注城市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常州的“全民找差”已演变为特殊的公益活动。

常州市城管部门对“找差团”找出的问题分门别类梳理制订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大整改,并对整改情况逐一反馈,接受“找差团”验收,向社会公布。

经过几年的“找差”,常州市容市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70岁的邵师傅连续两次参加“找差团”,建言献策十多次。对于如今的“找差”活动,邵师傅半开玩笑地表示,“找差”越来越难,自己越来越没有用武之地了。

常州市民傅洪根与邵师傅有着同样的感受,“我第一次跟团时,两小时不到问题就写满了一张纸。而现在‘找差’,站在马路上放眼看过去,几十米都没有找到问题。”

数据显示:2010年,常州推出第一轮“找差”活动,当年共找出各类问题1248个,其中在常州市区劳动西路,一次就发现106个问题;而在最近随机考评时,几乎没有发现问题。

城市管理日趋完善,市民素质日渐提高,这是“找差”越来越难、问题越找越少的最主要原因。另外,不少常州市民觉得,作为“找差团”成员,不熟悉城市管理考评标准,也是“找差”难的客观因素之一。随着城市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差”越来越难找,得有点专业素质才能找出来,建议城管部门对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然后再上岗。

在“找差”活动中,常州市城管部门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为此,在新一轮“找差”活动中,常州市城管部门特地完善了“找差团”成员构成:在每个“找差组”里配备一定的专业人员,包括城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有城市长效管理的监督考评员,通过专业的眼光为市民引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同时,常州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还有计划地把热心城管工作的市民编入城管志愿者数据库,并定期组织他们参与到现场找差活动中,从而达到全民参与、长效“找差”的目的。

此外,常州还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激发市民携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动力。比如,“马路市场”是去是留,定期听证会上百姓说了算;道路堵点在哪里、城市功能规划是否得当,要请市民出谋划策;“民心工程”项目确定,百姓投票进行表决。

从全面“找差”,到全面整改,美丽的城市更有神采。如何让城市的美永不卸妆、永不褪色,怎样实现长效管理呢?

常州百姓在盼着,常州市委、市政府在想着。为此,常州加强城市硬件建设,开展背街小巷、菜市场升级改造等,对老城区进行综合整治,并实现了建成区数字化城管全覆盖。在环境改善和保护方面,常州采取堵疏结合、铁腕治理,全面停批造纸、印染、电镀以及其他排放含氮、磷等污染物的企业和项目,全面实施太湖治水,开展蓝天工程,实施宁静工程等,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在绿化管理方面,常州建立公益事业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机制,目前常州市政类公园全部实现免费开放等。

于细微之处可见常州创建成果。行走在常州的大街小巷,随处有热心指路的人、车站站牌前自觉排队的人、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人……立信立德,让常州扬起文明风帆。


《常州:立信立德扬起文明风帆》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234703.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