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08 09:13 我要投稿
核心提示
素有八朝古都之称的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过的城市,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开封是清明上河图的原创地,有“东京梦华”之美名。开封几经沉浮,在一代代古城人民的勤劳耕耘下迸发出勃勃生机。近年来,开封获得了“中国未来10年最具竞争力城市”“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等荣誉称号。近几年,开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一直排在全省前列,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如今又朝着“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迈进。
改善人居环境
坑洼不平的道路,下水道堵塞,污水横流……棚户区简陋的居住条件曾让住户苦不堪言。随着“两改一建”的开展,越来越多居民从低矮破旧的房子搬到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住进了干净整洁的小区。
“两改一建”是民生工程,更是幸福工程。据数据统计:“两改一建”以来,改造了1000余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善了老百姓的人居环境。建设了“一河两街三秀”、开封西湖、十大文化产业项目,促进了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城市品位。今年,全市“两改一建”工作目标确保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面积27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安置住房14166套,基本建成7381套。
旧城改造让棚户区居民住进了新房,城区市容越来越美。随着美丽乡村“133”示范工程的深入实施,县区乡村平坦顺畅的乡间小路、绿树掩映的特色民居、整洁优美的村容村貌、便捷完善的服务配套、日益健全的管理机制,一幅幅美丽乡村的动人图景逐渐展现在人们面前。
今年,我市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计划完成植物园一期工程建设, 新建了汉兴路街旁绿地、天马广场西北侧绿地、郑汴路绿地、黄汴河绿地、夷山大街北段绿地等42个街旁绿地。同时,加大市区各单位、居住区植树增绿力度,对全市道路绿地提质改造,新增城区绿地面积140万平方米。如今的开封,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入园”已基本实现,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超过80%。
关注未成年人教育
7月25至26日,我市第三届“手拉手”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举行。市义工协会邀请祥符区罗王乡3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留守儿童到市内,与30名孩子“手拉手”结成对子,一起生活,一起游玩,一起接受“感恩”教育,并成了好伙伴。 近年,我市持续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开展了形式各样的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幼儿入园难,家长在幼儿园门口排长队入园的现象时有耳闻;入园贵,许多年轻家长要在孩子上幼儿园费用上支出一大项;家长扎堆择校陪读,学区买房、租房价格一年比一年高。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未成年教育问题不容忽视。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未成年成长问题,我市把未成年人成长作为今年文明城市创建的一项重头项目。决定深入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1所,全市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2%,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90%,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2%。
同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新建小学4所、初中3所;改扩建小学11所、初中3所。扩大就业,发展职业教育,今年我市实施职教攻坚二期工程,加快职业教育园区建设。落实普惠性中等职业教育政策,从秋季起对全日制中职在校生全免学费。
推动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关注志愿服务行动,让公益理念迅速传播并普及。人们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的热情空前高涨,周末做义工成为新时尚。在全社会形成“我为人人”的好风气,为开封注入大爱大善的精神力量。
小黄衫、小红帽,青春的面庞、热情的笑容……中国开封第33届菊花文化节期间,走在古城的大街小巷,这样的身影随处可见。青年志愿者用忙碌的身影、青春的激情和贴心的服务,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10月1日至7日,我市启动了2015年第一次“橙丝带”活动。公交车、出租车及私家车系上“橙丝带”,自觉践行公益环保理念,积极承诺文明行车。志愿队伍走上街头开展便民服务,协助交警或交通协管员维护交通秩序,劝导行人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 。
“橙丝带”活动启动以来,我市先后有60多家文明单位积极加入“橙丝带”活动,为打造文明开封、美丽开封尽一分力。出租车、长途客运车、城市公交车等城市文明窗口行业的整体加入,更是让“橙丝带”走上了街头,走进了社区,走上了长途大巴。一条条小小的“橙丝带”成为文明与爱心的使者,在古城掀起了文明、公益的热潮。
市志愿者协会作为我市知名民间公益团队,自成立以来,积极参与组织了多项重大爱心公益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保护母亲河”“‘橙丝带’进校园”“文明整洁迎客来”“爱心大篷车送温暖”等爱心公益活动。在全社会积极传播爱心公益理念,培养民间志愿者团队,有力推动了爱心公益事业发展。
倡导文明风气 提升城市形象
在炎炎的夏日,不少喜爱游泳的市民在龙亭湖游泳,还有个别妇女在龙亭湖边洗衣物;菊花文化节,公园里的菊花香气四溢,但许多游客在欣赏之余,忍不住要与菊花“亲密接触”,公园管理人员直呼心疼:许多花大力气栽培的精品菊被折断;在红灯前,个别市民横穿马路,交通协管员上前劝导却依旧前行……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与开封旅游文化名城很不和谐,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文明形象。
随着我市民生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市广场和环城公园等公共场所服务体系的健全,景区周边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各大公园优美的景色吸引了众多游客。但是破坏公园文物古迹、乱扔垃圾、践踏草坪等不文明现象屡禁不止,这些与公园美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为了美化城市形象,提高市民素质,我市多方位宣传文明理念,呼吁政府、社会、市民三方共同努力,在开封形成人人讲文明、崇尚讲文明、自觉抵制低俗行为的良好社会氛围。
9月30日下午,由市文明办、开封日报报业集团汴梁晚报联合举办的“文明开封我先行”大型主题系列活动启动,开展了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经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校园,文明医院,文明街道办事处(乡镇)、文明社区(村),传递开封文明花,文明随手拍,“文明窗口 微笑天使”评选,文明单位谈创文,市民巡查团和“我心目中的文明城市”征文大赛15个方面的活动。前期进行的传递开封文明花活动和文明随手拍活动,通过两大微信平台向全社会征集“文明图片”和“不文明图片”,将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让不文明现象成为一种警示。
11月3日上午,在晋安路与金明大道交叉路口,58岁的交通协管员周和平在路口维护交通秩序,他说:“文明创建使市民的素质有了很大提升。现在乱闯红灯的人少了,大部分人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很多人对我们的提醒也能积极配合。”
今年,市文明办协同多家单位倡导文明风气,争做文明开封人。通过开办“道德讲堂”,制作刊播“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普及文明礼仪知识,进一步提高市民的文明自觉意识。定期对城市重要公共场所开展检查督导,对不文明行为及时进行劝阻、制止和处置。加大对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的曝光力度,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力量,引导人们自觉抵制、摒弃各种不文明行为。
市文明办呼吁:广大群众参与文明创建,共同为建设实力开封、文化开封、美丽开封、幸福开封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利民惠民 创建幸福家园——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列报道之二》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27146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