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开封新闻 > 本地社会 >

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 革新豫剧 成就卓越

[摘要]狮吼剧团与梅兰芳合影。前中为梅兰芳 樊粹庭化妆照。 《樊粹庭文集》(创作剧目 改编剧目) 记者 张苗苗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创新发展起来的。因河南省简称豫,所以称豫剧。豫剧的流行区域主要在黄河、淮河流域。除河南省外,湖北、安...

 

狮吼剧团与梅兰芳合影。前中为梅兰芳

 

樊粹庭化妆照。

 

《樊粹庭文集》(创作剧目 改编剧目)

记者 张苗苗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创新发展起来的。因河南省简称“豫”,所以称豫剧。豫剧的流行区域主要在黄河、淮河流域。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新疆等地都有专业豫剧团分布,豫剧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豫剧的繁荣离不开为之奋斗的老艺术家们。

20世纪30年代后,老艺术家樊粹庭致力于革新豫剧,之后,河南成立了豫声剧院,樊粹庭凭着自己对豫剧艺术的热爱和自己的爱国之心,创作出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的剧作。在社会动荡时期,他还带领豫剧团队坚持艺术创作,取得卓越成就。

作为豫剧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樊粹庭创作、改编剧本50 余部,其剧作思想内容健康、进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他的剧作结构严谨、情节曲折、手法新颖,代表作有《叶含嫣》《涤耻血》《红珠女》等。同时,他还是一位勤奋的戏曲导演,一生排戏60多部,以细致、深刻见长。同时,樊粹庭改写了豫剧诞生300年间无原创剧本的尴尬局面,由此,奠定了樊粹庭在中华豫剧发展史上首位编剧、导演和现代豫剧奠基者、开拓者的地位,他被后人尊称为现代豫剧之父。

樊粹庭(1905年~1966年),原名樊郁,河南遂平人,中国豫剧作家。他天资聪明,自幼酷爱戏剧。1919年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就读期间,他不顾父亲训斥和老师劝阻,与几位喜爱文艺的同学组建起国剧(京剧)队,自任队长,课余时间组织同学们排练,节假日搭台演出。不仅如此,学生时代的樊粹庭还经常出入戏院和票房与艺人交往,并粉墨登场。1923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升格为中州大学,樊粹庭转入教育系学习。1929年获得文科硕士学位后,他应聘到河南民众师范学院任教,兼任河南省教育厅主办的《河南教育日报》编辑。第二年被聘为河南省教育厅社会教育推广部主任。在此期间,怀着革新梆剧的强烈愿望,樊粹庭弃政从艺。

1934年,河南省教育厅接受樊粹庭关于“破除陈规,改良豫剧”的建议,成立了豫声剧院,并任命樊粹庭为院长。从此他专心致力于豫剧事业,广纳四方名演员,废除各种陈规旧俗,使剧团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他注重学习兄弟剧种的先进管理与创作经验,当得知陕西易俗社从管理制度到剧本创作都名列全国前茅时,便亲赴西安观看演出,把《柜中缘》等几十个秦腔折子戏移植成豫剧演出,轰动了整个开封。

为了提高豫剧演出质量,突出豫剧的风格特点,从1935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他先后创作出《柳绿云》《凌云志》《三拂袖》《涤耻血》《霄壤恨》《女贞花》等数十个以反封建、反邪恶、反汉奸为主题的大戏。

1935年春,樊粹庭自编自导的婚姻家庭剧《凌云志》上演后,立即在当时的省城开封引起巨大轰动,结束了河南梆子300多年来无剧本的历史。此后两年间,樊粹庭相继编排了《义烈风》《柳绿云》等7台大戏,场场爆满,颂声鼎沸。当时,引起轰动的《涤耻血》就是一折以父亲要当汉奸、女儿坚决反对为剧情,宣传爱国主义思想的好戏。京剧名家程砚秋在开封观看了演出,登门拜访樊粹庭,一进屋就尊称“老师”,并把剧本带回北平。

1937年七七事变后,正值国难当头,樊粹庭取东方雄狮警醒怒吼之意,将豫声剧院更名为狮吼旅行剧团,被迫开始了流浪生活,创作了《伉俪箭》《克敌荣归》等呼吁抗敌御侮、鼓舞士气的新剧,并将演出所得全部捐献到抗敌前线。开封沦陷后,狮吼旅行剧团停演,多数演职人员四散谋生。

为了保住艺术骨干队伍,樊粹庭带着颇有名声的演员陈素真和赵义庭等逃往南阳马山口,住在一个破庙里,召集旧部,继续进行编戏、排戏和流动演出。他满怀抗日激情,创作出《克敌荣归》《好妻子》《巾帼侠》等以反映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爱国主义剧本。

在日军步步入侵,南阳也很难立足的情况下,他率领演职人员于1939年7月流落古城西安。到达西安的狮吼旅行剧团,依靠行当齐全、功底扎实的演员阵容及易俗社、三意社等秦腔剧团的多方关照与支持,总算立住了脚,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豫籍群众的拥护,但却屡屡因为剧词触动当权者的黑暗面引起当局不满,受到刁难,以致剧团难以为继;加之物价飞涨,演员为谋生纷纷离团,使剧团处于瘫痪或倒闭状态。抗战胜利前夕,樊粹庭的父亲及一位颇有势力的盟兄都劝他“迷途知返”,但他发誓决不回头。

解放战争时期,樊粹庭在著名演员各奔东西的困难情况下,从河南逃荒流落西安的难民子弟中,招收了50多名儿童,成立起狮吼儿童剧团,并多次聘请京剧名家加紧培养。同时,编写和改编出适合儿童演出的《梦香屏》《歼毒记》《雷峰塔》等30多本优秀剧目。西安解放前夕,樊粹庭领导的狮吼儿童剧团已成为誉满西安、驰名西北的文艺团体。然而就在此时,却因剧词“攻击政府”,樊粹庭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钟楼地下监牢。经中共地下工作者营救,得以出狱。

樊粹庭一生执导排演了数百部传统与现代豫剧。他因人设戏,后来逐步探索出因材施教、培养训练各行当豫剧名角的人才教育模式,并确立了以编剧导演为中心、以演员为主体、以观众为接受和评判群体的互动机制,使豫剧薪火相传,名角如林,唱响海内外,成为全国受众最多、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地方剧种。

早在上世纪40年代,梅兰芳、田汉等戏剧大师就非常推崇樊粹庭,彼此切磋交往甚密。新中国成立后,樊粹庭历任西北文联副主任、西安市文联副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1953年,率团参加赴朝慰问演出,受到彭德怀、贺龙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其后不久晋京调演,新编历史剧《王佐断臂》轰动首都剧坛,茅盾、周扬等文化界人士盛赞其剧作的丰富内涵和高超的编剧技巧。

2013年8月中旬,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河南大学和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主办的大型戏剧文献《樊粹庭文集》出版座谈会在郑州举行,这是全省豫剧界的一件盛事。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会长、《樊粹庭文集》编纂指导委员会主任王全书就《樊粹庭文集》的出版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樊粹庭文集》堪称中华豫剧史上最具动态历史感的集成式戏剧宝典。樊粹庭的戏剧之所以受到后人追捧,原因有很多方面,“因人设戏”是樊粹庭戏剧创作的一个显著特征。以此为轴心,逐步形成了以编导为排演中心、以演员为舞台主体、以观众为接受群体的三维互动式编演机制。樊先生倾力为剧社台柱子陈素真量身打造本子,充分发掘其艺术潜能,调动其文武兼备、生旦俱佳的表演禀赋。樊粹庭和陈素真互相激励,珠联璧合,成为街谈巷议的焦点人物,后者荣膺“豫剧梅兰芳”和“豫剧皇后”的美名。

王全书说, “因人设戏”的创作经验,后来又被樊先生发展成因材施教、量才授艺、培养和训练豫剧各行当名角的人才教育模式。1942年,由流亡西安的豫籍难童组建的狮吼儿童剧团,就是实施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范例。在当年师徒同居草棚,以稀粥菜汤充饥的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樊先生变卖全部家产,重金聘请京剧名家韩盛岫、徐碧云来团执教,亲自为唱功优异的关灵凤写悲剧《汉江女》《羽巾误》,为武功精良的王敬先编童话剧《红珠女》《金山寺》,为儿童班学员编武功戏《孙悟空大闹花灯》等。短短数年间,一批批豫剧精英脱颖而出,涌现出关灵凤、王敬先、华翰磊、张敬盟、石兆明、王景云、常警惕、邢枫云、李景萼等享誉梨园的豫剧名家,彰显了樊粹庭提携新人、奖掖后进的前瞻眼光和战略思维。

记者了解到,《樊粹庭文集》以翔实的文献史料,生动展示了这位豫剧改革家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人生历程,塑造出一尊温文尔雅、节操刚毅的“现代豫剧祖师”的不朽雕像。1934年冬,在结束了长达两年的全省性戏曲调研工作后,他毅然辞去河南省教育厅社会教育推广部主任之职,顶着被亲友歧视、家庭破裂的重重压力,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豫剧改革事业。这一重大抉择,体现出他对本土戏剧的钟爱,对豫剧所承载的中华民族文化巨大感召力的高度认可。

诚如资深戏剧评论家马紫晨先生所说:“无论是革新的幅度和胆识,还是创作成果的数量、质量及巨大影响,在河南戏曲特别是豫剧发展史上,樊粹庭都称得上是无与伦比的杰出人物。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樊粹庭,就没有豫剧的今天。”

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的当下,精心呵护、传承戏剧艺术这份遗产,将戏剧艺术与中国历史、社会、百姓之间的关系上升到民族精神与文化的高度,对于增进我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大有裨益。



《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 革新豫剧 成就卓越》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280154.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