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3-04 10:18 我要投稿
“现在出门走几分钟就有一个小公园,散步、锻炼身体都很方便,而且街头的公厕增加了很多。我以前不喜欢来城里的女儿家生活,现在待多久都不嫌腻,道路畅通、环境整洁……我越发喜欢开封这座城市了。”12月17日,住在西环路北段一个小区的刘玉梅讲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虽是简单的话语,却真实地折射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启动以来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
“环卫设施干净漂亮,城市道路四通八达、畅通有序,市民的文明素质越来越高。开封的变化有力地证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确实给市民带来了实惠。”这是一位网友在微博上的留言,代表了不少开封市民的心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重头戏,近年来,我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市容环境管理,提升城市形象,文明之花处处绽放,越来越多的群众爱上了开封这座文明之城。
完善基础设施,首要的是完善城市功能,让广大市民生活得更方便、舒适。城市道路是城市的血脉和骨架,更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近年,我市在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和道路畅通上狠下功夫,形成了便捷畅通的城市道路网,新修了复兴大道、郑汴物流通道,华夏大道正在紧锣密鼓施工。每次驶入复兴大道,看着眼前宽阔平坦的道路,已经开出租车20多年的周师傅就忍不住与乘客侃上几句:“一个城市品位的提升,离不开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提高,咱开封的城市道路是越修越好。看看这路,开车很舒适。”一条条纵横交错、宽阔整洁的交通干道承载着开封人的富足和收获,也承载着开封人的希望和憧憬,大开封、大交通,给开封经济的腾飞注入了新活力。
不仅路变宽了,而且树也变多了,道路两旁的景色更美了,一系列的变化让城市变得多彩。近年,我市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在加快城市周边防护林、湿地和城市水系工程建设。加强旧城改造和街景整治,有效改善城市市容环境,建立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我市按照“水在城中流,城在林中建,路在绿中行”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原则,采取规划建绿、市场兴绿、拆违透绿、沿墙挂绿、依法管绿、科学护绿等措施,广泛开展“花园式单位”“庭院绿化达标单位”“绿化达标小区”和“游园进社区、绿化进庭院、鲜花进家庭”等创建活动。近几年,我市先后完成了环城公园一至五期、御河水系和开封西湖绿化景观、老城区42处街心游园绿地、复兴大道等重点街道多项绿化工程。目前,我市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5.35%,道路绿化达标率达86.81%,林荫路推广率72.64%。
“水在城中流,城在林中建,路在绿中行”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市民享受到了“人在绿中畅行,鸟在头顶歌唱,水在脚下流淌”的美好生活。
洁白的瓷砖墙壁,宽敞的内部空间,高档的冲水设施……12月16日,记者来到北道门社区,一眼就看到路旁一座崭新的公厕,外形美观且干净整洁。作为一座城市不可缺少的公共设施,公厕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也是体现城市文明的一个细节。近年,我市加大投入,将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关系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把规划建设和改造公共厕所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作予以重视。为满足群众需求,我市要求各区在缺少公厕的路段按标准建设公厕,在无法规划新建公厕但群众需求量大的路段设置生态环保公厕。2013年9月,我市出台了《开封市城市环卫基础设施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启动了公厕建设、升级改造和旱厕改水冲式公厕的工作。在公厕建设改造中,各区精心设计公厕,体现艺术美感和城市品位,让每座公厕成为一个美观、大方、精致的艺术品。目前,市区共有水冲公厕800多座,城市主次干道、车站、景区等区域公厕全部达到二类以上标准,建成区消除了旱厕。居民胡玉海在北道门社区居住多年,他深有感触地说:“以前的厕所,臭气冲天、苍蝇乱飞,厕所外边粪水横流,连个下脚的地儿都没有。新建水冲式公厕内部设施齐全,宽敞明亮,而且有洗手池。俺们居民别提多高兴了。”
平日里,很多细心的市民发现,在我市主、次干道两侧安置了一种红褐色的新式分类果皮箱,一边写着“可回收”字样,另一边写着“不可回收”字样。它们像忠诚的卫士一样在我市主、次干道两侧“站岗放哨”,“保卫”着城市的环境。随着我市城市框架的拉大,我市环卫部门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力争把市区每一个设施都建在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自我市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以来,我市加大了在城市道路及社区设置果皮箱的力度,更新维修果皮箱数千个。“这些果皮箱式样新颖别致,促使市民改变随手乱丢垃圾的陋习,改善城市环境。”市民张瑜告诉记者。
此外,为解决生活垃圾积存和乱倾乱倒问题,我市多措并举,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对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实施精细化、长效化管理。生活垃圾中转站(点)全天开放,免费接纳生活垃圾,确保生活垃圾随到随倾。同时,实施统收统运,确保应收尽收、应运尽运。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车辆实行密闭方式。同时,加大了执法力度,各区成立了生活垃圾清运应急队伍,健全了应急机制,确保城市无积存垃圾。
阅览大厅内人来人往、借书处忙忙碌碌……这是最近记者在市图书馆见到的一派热闹景象。公共文化设施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也是保障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近年,我市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益性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此外,我市开展了“欢乐周末”“先进文化进基层”等活动,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2014年,我市组建了农村文化工作小分队,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文化扶贫”“文化助困”等活动。2014年,全市仅送戏活动就开展了600场,极大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民生大于天,幸福最关情。开封厚重的民生答卷,充满着温暖人心的巨大力量。从硬件建设到软件提升,从人居环境改善到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中,开封从文明城市的根基做起,积极完善基础设施,让文明指数不断提升,绽放古城魅力。
《宜居美城 魅力绽放》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34633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