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13 14:06 我要投稿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每年元旦,世界各地都会以不同的方式辞旧迎新。开封是八朝古都,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是怎样迎接 2016 年、度过元旦这一天呢?新年又会有哪些新气象?请跟随本报记者一起去看看吧!
建筑工人潘新年和工友一起在工地上迎新年
记者 鲁振虎
“砂浆快一点,11楼没有砂浆了。卷扬机上不能站人,从楼梯走!”1月1日,在黄河大街北段的一处建筑工地上,来自信阳的农民工潘新年站在11楼的架子上,用大嗓门指挥着运砂浆的民工。
见到记者,潘新年站到11楼上用大嗓门和记者打招呼。记者爬到11楼和他握手时,他赶紧将沾满砂浆的手在衣服上擦了擦。从去年9月开始,潘新年带了8名农民工来到开封,承包了这个建筑工地的粉刷活。原本打算准备元旦休息一天,现在工地要求春节前粉刷工程全部完工,活赶得急,潘新年和大家只能在工地上加班。每名工人每天要完成30平方米的粉刷工作,大家都比较累。潘新年说,粉刷活每平方米10元,7个人粉刷,一个人供砂浆。工钱结算时7名粉刷的民工按9元结算,剩下的1元给供砂浆的人。自己主要负责找活、协调工程进度、检查粉刷质量和找项目部要工钱。
“阳历新年,我们在工地上过,让媳妇做饭时在菜里多放点肉,买了4瓶酒,晚上收工后和工友们一起喝点,就算过元旦了。”潘新年笑着对记者说。
店长张莹笑脸迎客生意火
记者 杨柳村
2016年1月1日11时,在寺后街某饭店,不时有顾客来就餐。店长张莹和几名服务员身着工装,一同站在过道两侧,满面笑容一遍又一遍地向顾客送上热情的问候:“新年好,欢迎来就餐!”
“店长亲自迎宾啊?”记者上前问道。张莹说:“每到就餐时间,只要没有其他事情,我都会站在这里恭候顾客到来。今天是新年第一天,我和员工站在这里希望通过问候让顾客感受到新年的快乐,也希望我们店在新的一年生意更红火!”
看到有男女老幼十多人走进大厅,张莹上前一步对他们进行问候,并耐心询问他们的就餐要求。一位男士对她说希望进雅间,她赶忙招呼服务员:“快把客人领上楼!”看到其中有老太太,她又走上前关切地说:“您慢走,大妈!”
临近13时,前来就餐的顾客并不见少,张莹仍然和她的员工在忙碌着。
民工张海趁天气好抓紧时间干活
记者 汪元蒙
“今天天不亮我就往这边来了。”1月1日17时,在我市一个刚刚交房的楼盘,家住祥符区的装修工人张海告诉记者,“看天气预报说,1月3日天不太好,有雾霾,趁着今天天气不错,早点出来能多干两小时的活。”对于像张海一样每日往返家与市区的进城务工人员来说,元旦算不上一个重要的日子,天气才是他最关心的。
忙碌着的张海告诉记者,因为上有老下有小,去外地打工虽然挣钱比现在多,但是却不能顾家里,所以从两年前他就开始在市区接一些装修的“小活”,“比在家种那两亩地强不少。”张海说,“不过我们干活也怕天气不好,特别是对我来说,冬天不怕冷,就怕有雾霾,赶路就得花费半天时间。”
张海一边回答记者的问题,一边快速地将一块块木板扣合成型。“今天回家得晚一点,往前赶赶工期,弄不好后天有大雾就不能过来。”张海说,“晚上只要能到家一起吃个饭,就算一家人过元旦了。”
养老院工作人员加班为老人包饺子
记者 汪元蒙
“昨天夜班的员工到现在还没有下班,要等到老人们吃完饺子才能走。”1月1日13时,龙亭区博爱颐养院的负责人时培珍一边为老人撤走餐具,一边告诉记者说,“今天是新年,给老人包点手工饺子,虽然算不上改善伙食,但也能让老人感受到节日的氛围。”
每逢佳节,老人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元旦当天,记者联系我市多家养老机构获悉,除极少数老人被接回家团聚之外,大多数子女选择到养老院看望老人。“根据经验,我们提前准备了足够的食材,不仅足够老人使用,也为家属准备了一部分。”时培珍告诉记者,“我们的护理人员也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加班为老人包饺子。”在该养老院记者看到,前来看望长辈的家属一边陪老人闲聊,一边和老人一起吃着由养老院提供的热气腾腾的水饺。
“虽然全市养老院里的护理人员还相对较少,社会关注度也小,但是我觉得他们的工作十分值得尊重。”时培珍说,“特别是在别人都已经放假与家人团圆的时刻,他们却要加班加点工作。”“我们平均一人护理五六名老人,我们加个班,就能让五六个家庭享受到节日的欢乐。”一位护理人员笑着说,“看着一家团聚,我累点也高兴,这样的元旦过着也很有成就感。”
企业董事长魏强把新鲜蔬菜送到居民家门口
记者 鲁振虎
“大娘,你慢走,还有什么需要只需打个电话,我们工作人员给你送到家去。”1月1日,某蔬菜有限公司梁苑小区店开业,公司董事长魏强对记者说,“社区蔬菜直营店元旦开业,把新鲜蔬菜送到居民家门口,用这种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特别有意义。”
魏强对记者说,他们公司计划在市区开40个分店,把新鲜蔬菜送到每个社区,让居民不出小区门就能买到与批发市场同等价位的新鲜蔬菜。目前已经在香格里拉小区、集英花园等开设了蔬菜直营店。元旦在梁苑小区开业的这家蔬菜直营店是第7个分店。据介绍,社区蔬菜直营店经销的蔬菜均由批发市场直供,把批发市场的价格运用到社区店里,虽然店有部分房租,但是蔬菜价格相对比较便宜,有着较好的发展空间。
一位在店里购买蔬菜的李姓老人告诉记者,原来购买蔬菜,一般是到农贸市场或超市中,把蔬菜直营店开到社区里,在我市也是个新鲜事物。在社区内直营蔬菜,方便了居民,也为蔬菜销售拓宽了渠道。“新年新气象,2016年元旦,在社区里就可以买到与批发市场一样价格的蔬菜,心情不错。”老人说。
管道工吴建胜马不停蹄 上门服务
记者 杨柳村
2016年的第一天,对管道工兼电工的吴建胜来说是忙碌的一天,虽然忙碌,但他的心里很甜。
这天一早,吴建胜的手机就响了。原来是龙成·香榭里小区的一户人家管道漏水,户主打电话来让他去修。他匆匆扒了几口饭,拎起工具包下楼,骑着电动车就赶去。在户主家的卫生间,他检查发现是阀门坏了,于是熟练地拿出扳手开始更换。不一会儿,问题就解决了。正准备回家,电话又响起来,这次是北郊的一位市民打来的,说家里电路短路了,让他过去看看。他调转车子朝北郊飞奔。这样一直到中午,他才把活忙完,觉得有点饿了,到街头的饭店吃了碗烩面。
当日17时,记者见到吴建胜时,他刚干完活回到家门口。从早上出门到这时候,他已经接了4单业务。“今天是新年第一天,这是好兆头,虽然有点累,但是有活干,心里也就踏实、快乐。”吴建胜说。
大学生小徐逛街、聚餐、K歌 庆祝新年到来
记者 汪元蒙
对刚刚期终考试结束的大学生小徐和寝室几个好友来说,逛街、聚餐、K歌是她们共同的庆元旦方式。“准备考试花了半个多月,别说去逛街了,就是学校门口的小店甚至是小吃摊都极少去。”小徐回忆过去半个月的备考情况时说,“终于赶在元旦前考试结束,一定要好好犒劳一下自己。”
元旦当天一早,小徐就约上寝室里两个要好的室友,在马道街、鼓楼街等地逛了一整天。“没买啥东西,主要为了放松。”小徐说,“中午和晚上还和同学一起‘腐败’了一下,吃了两顿大餐。”
小徐和室友还到电影院转了一圈,却因为热门电影场场爆满放弃了看电影的计划。“晚上聚餐结束就去K歌了,KTV的费用比平时贵了很多,不过大家玩得都很尽兴。”小徐告诉记者,“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就是要高兴,把郁闷都甩给了过去。”
客运值班员李丽在月台上迎接 新年到来
记者 鲁振虎
1月1日零时2分,随着一声汽笛声,由上海开往石家庄的K235次列车准点到达开封火车站,标志着新的一年开封火车站旅客运输的开始。在月台上,客运值班员李丽引导旅客有序上下车。李丽告诉记者,他们所有客运员的心愿就是希望每一名旅客都能安全出行。
列车停了两分钟以后开走了,李丽和她的同事没有休息。几分钟后,上海开往西宁的K2187次列车又到达开封站,李丽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李丽告诉记者,上海开往石家庄的K235次列车是每天到达开封车站的第一列列车,也是2016年到达开封的第一列列车。对于在月台上迎接新年的到来,已经在月台上值班24年的她来说,习以为常。开封火车站月台工作人员总共4班人,实行三班倒工作制。列车日夜行驶,月台工作人员要做好值班工作,是铁的纪律。以前李丽的孩子比较小,家中无人照顾,有时候晚上值班时她就把孩子带到单位来。现在孩子已经上大学了,她也在月台上度过了24年。
李丽说,看到每一名旅客都能平安到达或者出发,她感到很欣慰。在月台上迎接新年的到来,她也感到很光荣。“特别欣慰的是,每年元旦都有记者来到月台上采访,陪着我们一起迎接新年的第一列列车。”李丽说。
《汴梁晚报今日推出特别策划《我们这样迎新年》元旦,我们收获快乐》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39392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