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开封新闻 > 本地社会 >

特别报道:茯茶出泾阳 微物寄疆场

[摘要]茶性俭,几于道 详解茯茶的有关知识。 卢浩然 摄 法门寺出土的茶具(复制品) 金花(茯茶中产生的一种黄色细菌) 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自是当时天帝醉,不关秦地有山河。这是唐代李商隐题为《咸阳》的一首诗。 咸阳,这座被世人熟知的古城背塬面...

0609wba4-4-3

茶性俭,几于道

0609wba4-2-3

详解茯茶的有关知识。 卢浩然 摄

0609wba4-3-3

法门寺出土的茶具(复制品)

金花(茯茶中产生的一种黄色细菌)

金花(茯茶中产生的一种黄色细菌)

“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自是当时天帝醉,不关秦地有山河。”这是唐代李商隐题为《咸阳》的一首诗。

咸阳,这座被世人熟知的古城背塬面水,形势险要,其所背靠的塬称为“北坂”,塬下不远处滔滔渭水奔流东去,宛似一条游龙。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通道,被称为“丝绸之路”。它东起长安,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一直向西通过西亚,最终到达非洲和欧洲,绵延7000余公里。这段渭河也就是关中东西大道的分界线,东来西往的人必须从这里渡过渭河,然后才能东出函谷,或向西踏上丝绸之路,于是自古就有“咸阳古渡”之说。

据咸阳地方志记载,“咸阳古渡”有“秦中第一渡”之称,处于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古丝绸之路的桥头堡。

在这条全球最重要的商贸大动脉上,丝绸、瓷器、茶叶、香料、马匹等络绎于途,沿途各国互通有无,共同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这里流传出去的丝绸、瓷器和茶叶,曾是衡量一个文明是否强盛的标志,各国元首、贵族纷纷以拥有它们为其尊贵身份及荣耀的象征。而发源于陕西咸阳的茯茶,正是这条丝绸之路上的主要交易货品。

5月28日,“一带一路 茶和天下”汴梁晚报记者万里寻访丝茶路大型文化主题报道特别报道组寻着茶香来到咸阳,探寻古丝茶路上茯茶的前世今生。

咸阳,位于丝茶路西出长安的第一站,曾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茶叶集散地与加工地,在这里加工而成的茯茶,蕴藏着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茯茶因在“伏天”加工,故称“伏茶”;因其外形紧凑似砖,也称作“茯砖茶”。茯茶因其神秘的发花工艺、独特的饮用口感及突出的保健功效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

“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泾阳出砖茶。”泾阳茯砖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兴于宋,盛于明、清和民国时期,数百年来与粮、奶、肉一起成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必需品。

从唐代起就开始了丝茶路上茶叶与马匹之间的交易,到明代初年,这种贸易更达到了国家垄断经营的程度。明代洪武四年上谕,令:“陕西汉中、金州、石泉、汉阴、平利、西乡诸县,茶园四十五顷,茶八十六万余株。四川巴茶三百五十户,茶二百三十八万余株。宜定令每株官取其一。无主茶园,令军士摄取,十取其八,以易番马。”从此,在国家直接经营下,为向西域运送茶叶,逐渐开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陕甘茶马古道。

到明代中叶,由于陕南绿茶味淡、产量有限,加之不是紧压茶,不便于包装、运转和长期保存,不能适应西域少数民族的普遍需求。明代中叶,陕西商人发现湖南安化地区所产的红茶味重,产量颇大,又为粗枝茶,便于紧压,遂冲破明政府“陕茶不得输境贩卖”的政策规定,贩运湖南安化的“湖茶”到陕西泾阳,压制成“茶砖”,即“泾阳青砖”,也叫“黑砖茶”,运至西域,这就是明中叶的“湖茶”,也就是“茯茶” 的兴起。

这一贸易品种的调整,使陕甘茶马古道的下限向湖南延伸。陕西商人将安化、湘潭各地的茶叶原料装船入洞庭湖进入长江水道,再经“九省通衢”的汉口导入汉江,由汉江趋两河口换小船入丹江至龙驹寨起旱,用骡马驮运翻秦岭至泾阳,加工成砖茶后,沿西安至兰州的丝绸之路输入西北各地以至于西域各国,从而使陕甘茶马古道与安化茶马古道相衔接,演化为陕、甘、湘茶马古道,贯穿了几乎大半个中国。这条古道在陕西泾阳又与古丝绸之路并轨,直通西域丝路沿线各国和欧洲,从而使丝绸之路真正成为连接欧亚地区的贸易大陆桥,从明代中叶起,每年有2050万公斤茶叶被输往西域,满足西域各国的需求,使丝绸之路成为真正的茶叶之路。

作为历史上历朝各代用于“茶马交易”的主要茶品,泾阳茯茶源源不断地为丝茶路注入勃勃生机,陕西商帮正是因为茯茶的远销一举奠定了华夏第一商帮的地位。《陕西通志》上记载:“睦邻不以金樽,控驭不以师旅,以市微物,寄疆场之大权,惟其茶乎?”茯茶不仅拥有巨大的商品价值,更成为国家维护边疆稳定的重要战略物资,受到官府的严格把控,故茯茶亦称“官茶”。

咸阳茯茶有着悠久的加工制作历史,曾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屹立近千年而不倒。到了近代,茯茶在咸阳一度消失有50年之久。

为传承和发展茯茶,近年来,咸阳重新恢复发掘了茯茶制作技艺,并将其列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鼎力打造成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咸阳有茯茶加工企业几十家,其中几于道、泾顺源、泾渭等是其中著名的品牌代表。

走进几于道茯茶生产园区,仿佛进入了茶的世界,茯茶品鉴中心、茶文化博物馆、茶书院、几于道剧场、汉陶博物馆、古法茯茶生产线,集古法制茶工艺观光、茶道表演、品茶会友、茶艺培训、茯茶展销为一体的几于道茯茶,带给人全新的茯茶文化体验。

几于道茯茶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生说,他当初创建几于道的初衷源于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以道家养生理念为主导并结合当代都市人的生活需求,奉行打造健康养生茯茶的发展理念,力求茯茶品质如水一样自然本真、惠泽大众。

泾阳泾顺源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茯茶研发、生产、销售及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走进泾顺源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被这里干净的生产环境震撼。进入车间的每一个人都需要穿鞋套,车间内一尘不染。该公司厂办主任陈建物告诉记者,泾顺源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挺是始创于清朝宣统年间泾阳积成店茶行的后世传人,为挖掘茯茶这一历史瑰宝,泾顺源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挺在退休后承袭祖传制茶工艺,恢复研发出泾顺源系列品牌茯茶。

李挺的儿子李佳泉,2010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学法律的他毕业后原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在获知泾阳县大力发展茯茶产业的消息后,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乡跟父亲一起传承茯茶工艺。从传统工艺的恢复,到第一批茯茶的试制成功,李佳泉和父亲耗费了半年。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现在泾顺源茶业有限公司已经从最初不足10人的“小作坊”发展到现在30多人的正规企业。

近年来,咸阳茶业快速发展,恢复茯茶传统工艺众望所归,2006年,陕西苍山公司投资1.2亿元,启动“泾渭茯茶”项目,在咸阳建立泾渭茯茶厂,历时3年,保护性发掘、恢复了茯砖茶传统手工艺,并对咸阳茯茶的历史遗迹和茯茶文化进行了系统发掘、整理,拯救了濒临绝迹的陕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优势茶叶及产业。

陕西苍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集茶叶加工销售、茶园基地建设、茶叶科研、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现代型茶叶产业集团,目前在西北地区茶企中产销规模最大。该公司是“全国茶业百强企业”“新中国茶事功勋企业”“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企业”,现拥有14家子公司。集团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单位、国家有机茶重点示范单位、国家星火计划实施单位、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陕西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该公司董事长纪晓明带领团队创建了“中国首个高标准、清洁化、紧压茶生产体系”。

秦岭高,武陵高,三千路上船马道;湘商帮,秦商帮,帮帮相聚银满仓;泾河水,资江水,茯茶悠悠千古味。千年以前换取西域汗血宝马的咸阳茯茶,如今积极走现代化产业发展之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必将成为璀璨夺目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重新谱写中国茶叶在丝绸之路上的崭新篇章。


《特别报道:茯茶出泾阳 微物寄疆场》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421252.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