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开封新闻 > 本地社会 >

特别报道:丝路明珠 陇上江南

[摘要]以上图片均摄于麦积山石窟。本版图片均由记者李克君摄 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度溪风。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这是唐代杜甫的秦州杂诗。从杜甫的秦州诗里可以看出,当年,杜甫蹬着两只麻鞋到过秦州很多地方,...

0616wba8-1-3

0616wba8-4-3

0616wba8-2-3

0616wba8-3-3

以上图片均摄于麦积山石窟。本版图片均由记者李克君摄

      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度溪风。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这是唐代杜甫的秦州杂诗。从杜甫的秦州诗里可以看出,当年,杜甫蹬着两只麻鞋到过秦州很多地方,首先是隗嚣宫,然后是南山寺。相传,心雄万夫的李白,由于祖籍秦州,也可能在杜甫之前曾来过秦州。

秦州是哪里?中国最伟大的两位诗人都与这里有着难解的奇缘。古代的秦州就是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天水古称秦州,是中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古丝绸之路通衢重镇。

丝茶之路在甘肃境内长1000多公里,天水则是丝茶之路西出长安的第一历史重镇,在辉煌而漫长的古丝茶之路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门户和驿站作用。“过陇坂”“发秦州”是古代商客、文人和使者笔下形容天水交通位置最频繁、最耀眼的词汇。

5月30日,“一带一路 茶和天下”汴梁晚报记者万里寻访丝茶路大型文化主题报道特别报道组一行来到丝茶之路西入甘肃的第一历史重镇——天水,感受它独有的人文魅力。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东接关中,南连巴蜀,西倚甘南,北扼陇坻,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是陇东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天水得名于“天河注水”的传说,堪称“陇上江南”。

早在8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在这片水草肥美、气候宜人的土地上茹毛饮血,传递生命的火把,播撒生活的希望。在这里,先民们创世播火的足迹依稀可辨,奋斗磨砺的经络清晰如初。人类始祖伏羲氏、五帝之首轩辕氏出生于此,开人类文明之始,创华夏千年奇迹。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天水古城伏羲文化、大地湾遗址文化、秦早期文化、石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和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天水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和先民们丰厚的创造,战乱时首当其冲为兵家必争之地,和平时为商贾云集之所。据史书记载,这里“当关陇之会,介雍梁之间”,是联系西北中原、西南地区的重要枢纽,自穆王西游、始皇西巡、张骞出塞,秦州成为华夏文明传向西方的驿站,逐渐发展成为丝茶之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那叮咚叮咚的驼铃声还在这里久久回响,那长长的古道还飘着淡淡的茶香。据介绍,古代秦州被称为旱码头。以秦州为中心,向西可去甘南藏区,向北经梅川至陇西与丝绸之路接通,向南可至陇南,向东经茶埠驿(或茶埠峪)过马坞可到长安。其实,秦州的水上交通也便利,古代秦州人乘坐船、牛皮筏子和木排等交通工具,沿着洮河上游西行也可去甘南甚至青海,顺流而下经临潭、卓尼可到康乐、临洮,最后抵达金城。秦州早就与甘南藏区、西南地区、河西走廊、中原地区进行贸易往来。

唐朝前期,一些商人就牵着骆驼、骑着驴马,带着珠宝、丝绸和茶叶从这里经过。据了解,天水岷县十里镇有个村名叫做骆驼巷,就是当年沟通丝茶路的历史见证。岷县境内流传一句俗语:“茶埠无茶,梅川无梅,酒店无酒。”茶埠驿是茶叶的储存之地。马坞与古代秦州接壤,是古代秦人养马放马的地方。马坞镇距县城120公里,是岷县、武山、礼县三县贸易的中心。从茶埠驿到马坞,中间依次经过禾驮、申都、闾井、锁龙四个乡镇,沿途集镇地方都有方便客商住宿和买卖的车马店。

到了唐、宋,秦州已经成为与少数民族贸易往来的重要商埠,设立茶马司机构,专门以茶帛和少数民族易马互市,宋代时年可交易银两四万两、绸绢一万五千匹、良马八千匹,故民间曾有“拉不完的秦州,填不满的兰州”之说,史册有“天下富庶者无如陇右”之誉,都佐证了秦州历史上的富庶、繁荣与辉煌。

明朝时期,政府先后在秦州、河州、洮州等地设置茶马司,专门管理对藏族的茶马交易。当时还建有茶马司衙门,由此可见地方政府对茶马交易的重视程度。史料记载:明清时期朝廷在西北设西宁、庄浪、甘州、河州、洮岷五处茶马司,对藏族茶马互市,在茶马区设茶课。岷州城关、马坞、梅川、茶埠等相继形成集镇。城关十天两营,届时邻近数县客商云集,尤以茶马、皮毛、药材交易量最大。当年从事茶马互市的商人,用来驮货和乘骑的运输、交通工具多为骡马,马背上放着鞍子和马镫,马脖子上拴的串铃很考究,几里之外能听见铃声,也有用骆驼驮货的。秦州境内的茶马互市直至清朝乾隆年间政府撤去茶马司而逐渐衰落,随后省城兰州成为全国大茶商云集的城市。

天水,作为丝茶路上的重要驿站,首先沟通了秦州与中原地区、西南地区的经济联系,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茶埠驿至马坞这条商业之路,把秦州特产向东输送到中原市场,也把陕西的茶叶(陕青茶)驮运到岷县,再转运到甘南及青海、西藏。同时,还加强了西北地区的民族融合,影响了秦州的风俗习惯。商人在把茶叶贩运到甘南藏区的同时,又把煮牛肉骨头和煮牛、羊肉的技术带到了秦州,而中原地区的生产技术、艺术品种也传播到秦州及周围地区。

“过陇坡”“发秦州”是古代商旅、文人笔下使用最为频繁且耀眼的词汇,上卦城每天的使者和商人络绎不绝。“都芭殷阜、聚落相望”是当时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真实写照,“三十甸子”“五十里铺”等驿站至今仍然存在。秦州广纳西域经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和睦融洽的政治生活局面。

作为丝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天水一带也是佛教文化传承发扬的必经之处,据说当年此处香火鼎盛,还有不少出家人在此修行。麦积山所在的天水,地处丝绸之路南线与中线交汇地带,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古丝绸之路重镇。沿着这条路,往来长安与西域之间的不仅有丝绸商人,还有佛教僧侣。在悠长的驼铃声中,法显、鸠摩罗什、玄奘等高僧西去或东来,跋涉在这条漫长的文明通道上。

自后秦以来,从武山到麦积区绵延100多公里的渭河两岸形成了数量密集的百里石窟走廊。麦积山石窟、水帘洞、木梯寺石窟等至今保存完好,它们就像点缀在丝茶之路上的一颗颗明珠,成为丝绸之路佛教文明的重要见证。

当特别报道组一行爬上麦积山石窟,近距离瞻仰千年以前的佛像石窟和彩绘壁画的时候,透过这些静态的塑像绘画,让人不禁遥想起丝茶路的繁盛和来往商旅对佛国的虔诚。

作为佛教东传的一处重要驿站,麦积山开出了璀璨的佛教艺术之花。同时,佛教文化传播的脚步未曾在这里停止,而是继续向东,并在沿途播撒佛教文明的种子。


《特别报道:丝路明珠 陇上江南》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433570.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