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8-30 08:52 我要投稿
戴乐天(左)苏康宁(右)相聚开封。
戴乐天(左)苏康宁(右)登上龙亭。本文图片均由袁洋摄
苏康宁曾发动领导重庆“四二一”学生运动
为什么江山美如画?战士的鲜血染红了她!革命是残酷的,它伴有血腥与厮杀;革命又是激昂的,它不乏激越与豪情。今年6月初,两位曾在重庆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耄耋老人在开封相聚。时隔66年相见,两位老人共忆当年峥嵘岁月。
时光流逝冲不走永恒的记忆,岁月的更替抹不去历史的丰碑。老一辈革命者以坚定的信念、坚韧的斗志、顽强的毅力和舍生忘死的精神,创造出革命和建设的丰功伟绩。在建党95周年的日子,本报特推出对两位老人的专访,让我们把最崇高的敬意献给这些为革命流血牺牲、英勇奋斗的老党员们!
苏康宁是重庆市原江北县复兴镇人。1939年,年仅14岁的他受学校地下党刘之荣老师的影响,开始从事地下情报工作。1945年6月,中共中央通过《新华日报》动员在重庆等大后方的知识青年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看到这则消息后,6月下旬,时年20岁、在重庆市原江北县复兴镇中心小学当教师的苏康宁瞒着家人和同事,到曾家岩南方局联络点,悄悄报名加入八路军。
“我们一路跋山涉水,到了8月28日中秋节那天,由重庆出发的500余名知识青年全部到达了桐柏山下的湖北礼山新四军五师司令部。”苏康宁回忆说,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在苏联对日宣战后发表声明:八路军、新四军将对日寇作最后一战。他们500余名重庆青年正好经历了这“最后一战”。抗战刚刚胜利,以中原突围为序幕的解放战争爆发,他们又经历了迎接新中国解放的“最先一战”。“我们从大后方来到中原战场,不到一年,便经受了惨烈的血与火的考验”,苏康宁感慨地表示,参军入伍后他成长得很快。中原突围成功后,他又与战友到武当山坚持打游击。据了解,1948年,苏康宁潜伏到了重庆,一边参加党的秘密战线工作,一边教书。作为重庆“罢教主任”,他发动并领导了著名的重庆“四二一”学生运动。解放初,苏康宁成为重庆教育系统的军代表,此后一直在当地从事教育工作。
戴乐天曾与陈然共同工作
戴乐天出生于重庆市原江北县复兴镇一个极其穷苦的农民家庭。由于家里实在困难,他只上过一两年私塾。直到1943年,已经15岁的他才开始到重庆市原江北县复兴镇中心小学上学,直接读五年级。当时,戴乐天遇到的第一位老师就是刚刚任教、年仅19岁的班主任苏康宁。从此,这对年纪相仿的师生便结下了深厚的情意。
虽然戴乐天出身贫寒,但他聪明好学又写得一手好字,深得老师喜爱。苏康宁很看重戴乐天,他不仅将先进的革命思想传授给这位学生,还鼓励戴乐天参加地下工作,一起传送革命情报。1945年,苏康宁应征八路军后,戴乐天则留在重庆,在当地莲花中学上学。由于付不起伙食费,只上了一年中学的他便无奈退学。1947年,经曾在莲花中学任教的地下党老师吴盛儒的介绍,戴乐天来到重庆地下党办的《彷徨》杂志社工作。
“由于工作关系,我就住在重庆市枣子岚垭蒋一苇社长家里,蒋一苇是‘江姐’江竹筠的亲密战友,当时那里也是地下党《挺进报》的联络站点。在那儿,我认识了陈然,他就是小说《红岩》中成岗的原型。”忆起当年从事地下工作的往事,已是88岁的戴乐天仍历历在目。戴乐天说,陈然当时的掩护身份是中粮公司机修厂厂长,住在重庆野猫溪一座木楼内。因为工作需要,进入杂志社工作不久,他就搬到了陈然家,和陈然吃住在一起。陈然是《挺进报》的创始人之一,当时在《挺进报》担负着新闻情报收集和运送报纸、刊物的任务。“在我到《彷徨》杂志社之前,是他一个人到重庆邮政总局45号信箱取回从全国各地寄来的信件、杂志、资料和从香港寄来的‘新华电讯稿’,尤其是后者,转送过程必须高度保密,否则,一旦被军、警、宪、特发现便有生命之虞。”戴乐天回忆道。随着形势日益紧张,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日益猖獗。陈然的目标太大,为了预防不测,后来到邮局去取资料的任务就交给了他。平时,陈然对他的一言一行都要求严格。对他来说,陈然既是他的直接领导,又像他的兄长一样可亲。每次他外出开展工作时,陈然总会嘱咐他要小心谨慎,提防国民党特务的跟踪与破坏。
1947年年底,由于形势紧迫,需要疏散,戴乐天被组织上安排转移到重庆乡下工作。不久,他又遇到了潜回重庆工作的恩师苏康宁,便继续跟苏康宁一起从事地下工作,发动身边的学生共同投身革命。其间,江姐、成岗被叛徒冉益智(《红岩》中甫志高的原型)出卖,先后被捕并壮烈牺牲。1949年,重庆解放后,在苏康宁的建议下,戴乐天参军入伍,当上了新中国第一批飞行员。后来,他从成都调防来到了开封,并参与了我国多种机型的研制与试飞工作,为新中国空军的飞行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016年 6月6日,91岁高龄的苏康宁老人千里迢迢专程从重庆来到开封,看望他的学生和战友——88岁的戴乐天老人。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前的重庆笼罩在极度的白色恐怖之下,然而就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们师生二人曾共同在重庆从事地下工作。66年后,这对师生再次见面,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两双颤抖的手紧握着,任由老泪纵横。虽然已是白发苍苍,但回忆起共同经历的革命岁月,两位老人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66载后共话师生情
1950年,自戴乐天顺利通过空军航校考试、成为空军航空兵第13师飞行员后,因为工作繁忙,他和恩师苏康宁就没有再见过面。虽然不曾相见,但66年来,他们师生二人还偶尔保持着书信、电话往来。
“我的老师,教我学习文化知识、引导我投身革命,更指引我参军入伍报效祖国。可以说,他是我人生路上的导师!我一直有一个心愿,想回趟重庆,去看看我的老师。可是,我的腿脚不太方便,所以这个心愿一直没有实现。”戴乐天告诉记者,今年年初,在一次通话中,他无意中将这个心愿透露给了他的老师苏康宁。没想到,苏老师立马爽快地表示:“你腿不方便,没关系。我身体好,可以到开封看你呀!”于是,在6月6日端午节前,时隔66年未曾谋面的两位耄耋老人,终于在开封重聚了。
在开封近一周的时间,戴乐天、杜庭安夫妇陪着苏康宁、陈运贞夫妇游览了龙亭、开封府、山陕甘会馆、刘少奇纪念馆、刘青霞故居以及御河、开封文化客厅等众多景点。当几位白发苍苍的世纪老人齐喊着“一二、一二”携手登上巍峨的龙亭大殿那一刻,赢得了周边游客由衷的赞叹与掌声。
虽然分别了半个多世纪,但两位老人仿佛有说不完的话。“我记得,1948年苏老师在重庆市金马寺中心学校任代校长,我也跟着他来到学校开展地下工作。有一次,我因为维护学校权益与当地警察作斗争,被抓走关了起来,次日就要被秘密转移。危急时刻,我想方设法说服一名监狱里的杂役替我向苏老师通风报信。要不是苏老师带人及时赶到,从警察局把我解救出来,后果不堪设想。”戴乐天说。一念起,豪情生,千夫何惧;看今朝,夕阳远,海阔天空。戴乐天深有感触地说,在那个硝烟四起的年代,他和苏康宁老师曾怀揣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同生死共患难。他们的师生情谊、革命情谊不会因距离遥远而变淡,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遗忘,更不会因生活的挫折而失去,反而历久弥新,因为那是他们一辈子的感情,一辈子最珍贵的回忆。而在两位老人看来,这些宝贵的革命经历不仅是个人的,也是属于时代的、国家的,应该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这段岁月,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两位曾在重庆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耄耋老人66年后相聚开封 共忆峥嵘岁月》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46085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