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开封新闻 > 本地社会 >

耄耋老人的太极拳情结

[摘要]太极拳,发源于我国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17世纪中叶,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创编出一套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拳法,起名为太极拳。 2006年5月23日,太极拳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

res01_attpic_brief

res04_attpic_brief

 

太极拳,发源于我国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17世纪中叶,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创编出一套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拳法,起名为“太极拳”。

2006年5月23日,太极拳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太极拳是东方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武苑的奇葩。太极拳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广大民众喜爱。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给太极拳的全面发展营造了巨大空间,太极拳得到广泛推广和普及,国内演练太极拳之风盛行。太极拳大师们还走出国门,将太极拳传播到海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太极拳传播至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最受人们喜爱的武术运动和健身活动项目。 继承和保护太极拳,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弘扬和传承太极拳,不少太极拳大师付出了辛勤劳动。古都开封就有一位太极大师,今年已88岁高龄,是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叫范鸿信。如今,范鸿信不仅每天习练太极拳,还辅导弟子和再传弟子及练拳群众。他说:“现在,我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非常好,这得益于长期习练太极拳。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太极拳,把这一国粹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小时候,范鸿信在开封慈悲街上小学,有一位老师的哥哥教小把式、四趟拳……那时,范鸿信就跟着他学习,开始接触武术。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武术在范鸿信的心里深深扎下了根。少年时的范鸿信只要看到有人练太极拳,就会一招一式地模仿。

1954年,范鸿信到焦作电厂工作。最初,他在公园里跟着大家一起练习太极拳,一练就是3年。在这期间,经人介绍,他认识了陈氏太极拳传人严立相,开始跟随严立相学习陈氏太极拳。严立相送给他一套书,那是一本上世纪30年代由开封开明书局编印的首版《太极拳图说》,让他细细研究陈氏太极拳理论。严立相看他痴迷于太极拳,便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如果想往深处练,要找机会去陈家沟再投名师。通过严立相执教,加之潜心演练,随着拳技的不断提高,范鸿信深深感受到了太极拳的精深奥妙。他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艺,下决心要到太极拳的发源地——河南温县陈家沟去寻根问祖。

1964年,范鸿信得知太极拳一代宗师陈照丕先生退休回到温县陈家沟,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于是,范鸿信便骑着自行车从焦作到陈家沟。范鸿信回忆说:“ 从焦作到温县有50多公里,我骑着自行车,带着那本拳谱往陈家沟。”后来,他找到陈照丕老师。陈照丕听说是城里人来学拳的,便热情接待。“他先叫我练练拳让他看看,于是我就打了一套拳,是小架64式。他还叫了几个长辈老师一起看我打拳,大家看后都说我打得好。陈照丕老师当时练的是大架74式。后来,他就给我介绍了练小架拳的陈克忠老师,叫我去拜访陈克忠老师投师学拳。” 范鸿信说。

此后,范鸿信跟随陈克忠老师学习,走进太极拳发源地,成为太极拳的正式传人。他回忆说:“陈克忠老师教导我,在学习别人拳艺的基础上,要练成自己的拳艺。谁的东西你都拿不走,非得你自己悟出来的东西,才是真东西。要懂得什么是千变万化、怎样才能随心所欲,要自己下苦功夫练。在陈家沟,我和陈小旺、王西安、陈正雷、陈德旺、朱天才在一块练拳,他们对我的帮助很大,我的拳技进步也快。”范鸿信所提到的这几位都是全国有名的太极拳大师,足见他在陈克忠门下学到的功夫非同一般。为了不断精通拳技,范鸿信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1969年,他听说陈小旺的叔叔陈照奎老师在北京,便一路风尘赶到北京。他回忆说:“那时候,因为‘文化大革命’,陈照奎还在受管制,他的徒弟说不要去他家,怕给他找麻烦。我后来就在当时的水电部招待所楼上见到了陈照奎,他叫我和他推推手,我俩一搭手还没划两下,我就飞了出去。我觉得很奇怪,也没见他动,就把我打得飞出去了,陈照奎的功夫真的很深。”范鸿信深深地被陈照奎老师的拳技折服,便拜其为师。在陈照奎的悉心指导下,范鸿信的太极拳技艺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1974年,范鸿信回到开封工作,他没有放松练习太极拳,而是更加刻苦地研习理论,细细体会和领悟。为了练好太极拳,他四处拜访名师。1977年10月,他邀请陈照奎老师到开封,在自己家中住了一个多月。其间,范鸿信努力学习陈式太极拳新架和推手功夫,受益匪浅。

每当回忆起学拳经历时,范鸿信总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教他的老师和给予指导、帮助的好友都是一代宗师和太极大家、名家,这不仅使他打下了良好习武练拳的基础,也让他与陈式太极拳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始终牢记恩师的教诲,一直都在潜心研究太极拳,力求做到精益求精,熟练地掌握了陈式太极拳小架、大架、单剑、双剑、单刀、梨花枪夹白猿棍、大杆、春秋大刀和推手擒拿技艺。根据老师所传、结合自己所悟,他形成了自身风格的拳架和技击方法,在与拳友的交流中,能以灵活多变的技法化解对方的攻击赢得主动,验证了所学的功夫,并在国际和国内各级别的武术大赛中出手不凡,屡获金牌。

2009年8月,中国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召开。这次研讨会规格很高,主办单位是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和河南省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来自国内外的数百位太极名家参加了这次盛会。作为开封唯一受邀与会的太极拳师,范鸿信荣获“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金领大使”称号。获得这一称号的太极拳师,国内外只有33个人,这一殊荣足以证明范鸿信在传承国粹太极拳方面成绩显赫。身为陈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太极拳高级教练的他长年习练和传授陈式太极拳,福建、甘肃、浙江、广东、香港、澳门和河南焦作、开封等地甚至包括美国都有他的入室弟子,已经是四代传承。时下,他的再传弟子也开始收徒教拳,可谓桃李满天下,而且有不少高徒早已名扬海内外。 

说起跟范鸿信学拳,弟子们都说,范老师技艺好、人品更好。赵国杰曾给他的再传弟子讲起范鸿信送大刀的故事,那是10多年前的事儿了:“有一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七,晚上7点的时候有人敲门。谁会来串门?打开门一看,是师父和师娘,他俩抬着一把春秋大刀。师父乐呵呵地说‘我们给你送刀来了’。两位70多岁的老人抬着二三十斤的春秋大刀,走了几站路,给自己的徒弟送来。”

焦作市的程三安是范鸿信教出的第一批弟子之一,曾任焦作市武术协会秘书长。他有过这样一段对恩师的回忆:“范老师在焦作的时候,我们看到范老师练拳,就想跟他学习,当时我们几个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没想到范老师很爽快地收下了我们。我们练了一段时间,就想着别人拜师都要花钱,而我们没有钱,不能给老师交学费,就几个人凑钱给老师买了一斤点心。我们把点心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练了几遍拳要走的时候,老师让我们把点心吃了才能走。最后,这一斤点心还是我们几个含着泪分吃了。我特别感谢老师,我这一辈子也忘不了老师。”

1951年出生的马忠胜是甘肃兰州人。他1986年跟随范鸿信学习太极拳,现为陈式太极拳小架第十一代传人。自1987年至今,马忠胜为推广普及陈式太极拳,所教学员上千人,学员多次获得国际武术比赛的金、银、铜牌奖项。2011年,马忠胜被中华太极拳传承谱系编纂委员会评选为2010中华太极拳杰出传承人。

范鸿信在广东东莞的弟子张辉曾连续四届夺得全国散打冠军,在东莞、深圳开设两个武馆,传授陈氏太极拳。其弟子及学员在参加全国和广东省的比赛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如今,张辉的弟子及学员己逾千人。

范鸿信在开封有入室弟子及再传弟子90多人,其中不少已是武林精英,如弟子苏雨洪、王建华、赵国杰、张巧贞、张明、姬金生、张青霞、米红刚、刘国富,再传弟子穆凤丽、刘深营、张明明、周元睿、贺云飞、徐利霞等人,多次在全国和河南省、市的太极拳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奖励。苏雨洪多次获得全国太极拳比赛一等奖;王建华获全国太极拳、剑比赛金牌,河南省太极拳、剑比赛第一名;赵国杰获全国太极拳比赛第二名、河南省太极拳比赛第二名,中国陈家沟太极邀请赛拳术、单刀两枚银牌;张巧贞在香港及全国、省、市太极拳比赛中获得金牌;穆凤丽多次获全国及河南省、市太极拳、剑比赛一等奖;周元睿获全国农民运动会太极拳铜牌。范战中、刘国富、张明、常奇杰、张青霞、郭永礼等也在省市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据粗略统计,近3年来范鸿信门下的太极拳学员在各类各级别比赛中获得金牌30多枚、银牌40多枚、铜牌五六十枚。

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苏雨洪,50岁开始学习陈式太极拳,后拜范鸿信专习陈式太极拳、械、推手等,多次获得开封市和河南省武术竞赛太极拳、剑金牌,曾获中国·四川国际峨眉武术节男子太极拳银牌、太极剑金牌、第五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男子太极拳金牌、太极剑金牌。2013年,他代表河南省老年代表队,参加全国第二届老年运动会,荣获个人太极拳、太极剑金牌。2014年11月,他晋级中国武术段位七段。

今年60岁的王建华,习练陈式太极拳小架近30年,师承范鸿信,现为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术六段、陈式太极拳小架第十一代传人、中华太极拳优秀传承人。他曾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市组织的太极拳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平时除了自己认真练功和研究太极拳外,长年坚持义务向弟子和学员传授太极拳。先后到浙江临安,河南漯河安阳,山东单县、定陶、日照,四川绵阳等地传授陈式太极拳小架,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太极拳运动员。

范鸿信的弟子张明对笔者说,范老师教拳认真,亲身示范,每个动作都要给大家讲解清楚。由于老师对太极拳的执着,所以他的拳艺炉火纯青,加之他不保守,有什么都教给徒弟,名师出高徒这话一点不假。从范鸿信门下走出来的徒弟,可以说个个都很优秀。穆凤丽说:“从范老师身上,我们不仅学到了真功夫,而且学会了如何做人。老师不光拳术高超,而且武德高尚,说他是德艺双馨实不为过。”

6月22日上午9时,笔者如约来到滨河路东段的城墙公园,看到范鸿信正在指导弟子习练太极拳。当日最高气温达35℃,88岁的范鸿信依然精力充沛。张明告诉笔者,范鸿信10天前去了一次温县,应邀参加太极大拳师战略发布会。该大会组织者想让他为海内外莅会的拳友们来一段拳技表演,因演播厅在4楼,怕老人上楼不便,但没想到范鸿信步履稳健地上楼走进演播厅,在闷热的演播厅里直接做了个完整套路表演。在场的工作人员和拳师们对范鸿信的体力佩服不已,并对他的拳技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扬。

他的弟子向笔者介绍说,范鸿信老师除了自己刻苦练拳有着精湛的拳技外,还以恩师为榜样,一直致力于陈式太极拳的传承和传播工作。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已遍布全国,一些外国朋友也慕名专门来找他学习太极拳。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范鸿信先后在甘肃、福建举办陈式太极拳培训班,从学者数千人。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范鸿信把普及推广太极拳当作自已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在开封成效十分显著。1999年,他组织成立了“范鸿信太极拳辅导站” ,多点设场,辅导广大民众学习太极拳。目前,他的辅导站点已有10多个,学拳者有数千人,在开封有较大的影响。在教拳的过程中,范鸿信老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把拳理教授与拳架习练结合起来,拳架与推手应用结合起来,力求使学员做到心明拳理、拳架规范、应用灵活,使三者有机统一起来。他的弟子们也传承这种教拳理念和方法,深受习练者喜欢。市武术协会执行主席李德祥说:“开封市目前练太极拳的人数已在万人以上,这与老拳师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像范鸿信这样数十年如一日为传承国粹不辞辛苦的前辈,我们应为他们点赞。”

为不断提高弟子们的理论水平和拳技,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太极拳,范鸿信积极组织弟子和学员参加省市组织的武术培训、辅导员培训、武术段位制培训等各种培训活动。他经常带领弟子们到温县陈家沟进行学习和交流活动,观看名家的表演,以使他们的拳艺精益求精。在做好拳艺传承的基础上,他还积极支持太极拳的传承谱系工程,认真做好陈式太极拳传承人的申报工作,使弟子和再传弟子的传承关系得到理顺和认可。他的2011年入室弟子范战中、王建华、赵国杰、刘国富、张巧贞,再传弟子周元睿、贺云飞被评为中华太极拳优秀传承人,在首届太极拳传承人大会上受到表彰。在开封清明文化节和菊花文化节期间,也有范鸿信的众弟子和各辅导站点学员们参加表演的太极拳项目。

范鸿信对笔者说:“我快90岁了,在有生之年,只希望在安度晚年的同时继续为传承太极拳尽我微薄之力,尽可能把恩师的武德、拳技毫无保留地传给弟子、传给学员、传给后人,为国粹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文图片由穆凤丽提供)


《耄耋老人的太极拳情结》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473803.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