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10 11:16 我要投稿
陪父亲过生日
全媒体记者 孙争杰
对我来说,中秋节到了,就是父亲的生日到了。
从儿时起就听奶奶说:“你爸爸的生日特别好记,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那天。”当时年龄小,不知道“生日好记”是一个什么概念,就跑去问父亲,他的回答让我至今难忘:“我最有福,生日就是中秋节。秋天里,苹果、梨子、柿子应有尽有,还有月饼吃,生日礼物都不用买。”
每年过生日,父亲都坚持不要生日礼物,但奶奶还是会买些他爱吃的东西。奶奶还会在中秋夜我给她送月饼时,把她给爸爸买的东西硬塞给我,嘴里不停地说:“拿回去给你爸,你爸小时就爱吃这些。”带回家给父亲后,父亲虽然嘴上不说什么,脸上却总是带着微笑。后来我才知道,这是羞于言语表达的幸福感,源自于有人爱、有人惦念。
上高中后,我开始寄宿在县城的中学,回家的次数明显减少,一直到上大学去往另一个城市,在这些年的印象中,我都没怎么陪过家人过中秋节,父亲的生日也被一个个简短的电话问候一带而过。参加工作后,因为新闻工作者特殊的工作性质,中秋节我也很少回家与父母团聚。
又逢中秋,父亲的生日也要到了。9月11日,距离中秋节还有4天,我拨通了父亲的电话。他当时正在田里忙着收花生,听到我说中秋节放假要回去,声音里明显有一丝兴奋。“你中秋节有时间啊?放假吗?单位不放假不回来也行。不用特意赶回来。”父亲反复确认道。得到了我的肯定后,他释然地说:“前几天,我们几个老战友联系,说中秋节那天要聚会呢,我没肯定的答复他们。我告诉他们那天我生日,姑娘、儿子都要回来看我,不一定走得开。”听到这里,我心中不由地一颤:原来在父亲心里,我们是有无限的优先权的,可是反过来呢?
挂断电话,我连忙翻开日历安排工作,想把手头的工作都往前提一下,无论如何中秋节那天都要赶回家,陪父亲过中秋、过生日,陪他去奶奶家坐坐、聊聊天。正如犹太谚语所说,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相对于父母对我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呵护,我们对父母一天的陪伴根本就微不足道,但陪伴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礼物。
回家看看,才是中秋节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儿童村里大联欢
全媒体记者 尹杰
记者生涯多年,早已习惯了不在家过中秋。车站、医院、军营、敬老院、商场……哪里有新闻采访任务,就在哪里过节。因此,我的中秋回忆总是和紧张忙碌相伴,链接着采访本、相机和电脑。
然而,三年前的中秋之夜却给我留下了别样的记忆。
那年中秋,我接到中国开封SOS儿童村的邀请。儿童村要在中秋夜举行中秋联欢晚会,邀请媒体记者参加,地点就在儿童村的篮球场。由于经常前往儿童村采访,我早已和村里的孩子和妈妈们熟悉,于是欣然接受。
那是一个金风送爽、秋月皎皎的夜晚。夜幕刚一降临,儿童村里的篮球场上便热闹起来。村里14个家庭的100多个孩子、妈妈以及工作人员,围坐在十几张大圆桌边,嗑瓜子、吃月饼、看节目、聊家常……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中国开封SOS儿童村村里14个家庭的100多个孩子都是孤儿,来自河南、湖南、湖北等中南五省地区。为了让孩子在儿童村这个大家庭里度过一个温馨快乐的中秋节,村里筹备了这场中秋联欢晚会。
为了这场中秋联欢晚会,村里的每个家庭都精心准备了节目,有的是亲子操,有的是小品,有的是器乐合奏……十几个各具特色的小节目让晚会显得充实热闹。大家都说,这么一大家子团聚,平常可不多见,就连过年也没这么热闹。
夜色里,五彩的灯光映照着临时搭成的简易舞台,晚会正式拉开帷幕。有的家庭自编自演“三句半”,诙谐幽默;有的家庭妈妈和孩子齐上阵,合唱一曲动人的经典老歌;还有的家庭准备了诗朗诵,孩子们自己写的诗朴实而真挚……虽然每个家庭的成员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比血还浓的亲情令人动容。
我印象最深的是晚会上的有奖猜谜环节,还没等主持人念完谜面,孩子们就齐刷刷举起小手,有些性急的小家伙干脆跑到舞台前,冲着主持人使劲挥动手臂,兴奋地大声喊出答案,惹得全场笑声一片。
夜色渐沉,一轮皎洁的满月升上树梢,银色光芒温柔洒满天地之间。作为这场中秋联欢晚会的尾声,“盛大”的中秋晚宴开始了。没有奢华的环境,只是普通的家常菜,但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喜悦,大家纷纷举起斟满果汁饮料的“酒”杯,互致节日祝福。深深的爱与暖暖的情,和那晚的温柔月色一起,永远定格在了我的中秋记忆里。
家乡月饼最香甜
全媒体记者 李秉恒
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在父母眼里,中秋是忙于工作的晚辈回家团聚的喜悦;在上班族眼里,中秋是个难得的小长假;在吃货们眼里,中秋是个味觉与视觉碰撞的好时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秋故事,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中秋回忆。
“又到中秋月圆时,看到白如玉盘的圆月,我不禁浮想联翩。小时候那一年的中秋节,让我很难忘。”在上海工作的翟辉向记者讲述起儿时那年雨中的中秋节。
“铛,铛……”客厅里的老式座钟连响了五下。几乎在同时,门铃声也响了起来。翟辉的奶奶忙不迭地从厨房跑出来去开门。原来是翟辉的姑父、姑妈来了。他们每人手里拿着一盒包装精美的月饼,还带来了翟辉的小表弟。不一会儿,翟辉的伯父、伯母也来了。
“我和小表弟在房间里玩,忽然听见外面下起了小雨,厨房里也奏起了锅碗瓢盆交响曲。”翟辉说,不一会儿,阵阵食物的香气扑鼻而来。
“更让我难忘的还是好吃的月饼。”翟辉说。18时许,门口忽然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接着门铃声又响了起来。机灵的小表弟立刻去开门。“嘎吱”一声,门被打开了。“送月饼的来啦!”小表弟大喊道。翟辉看到父母手里分别拎着一个装满月饼的大红袋子走进了门。随着父母的到来,家人都到齐了。
当客厅里的老式座钟连响七下时,翟辉的奶奶便开始招呼大家道:“开饭啦!”顿时,看电视的、谈话的、玩耍的,都向餐厅走去。酒足饭饱后,大家一起来到露天阳台上吃月饼。
“因为外面的雨还在下着,所以我们只好在露天阳台上撑起伞。”翟辉说,“父亲和姑父刚把两把大伞拿出来撑开在地上支稳,我和小表弟就拿出月饼吃起来。”
不一会儿,雨停了,阴云散尽,月光洒满大地。大家都被陶醉在迷人的月色中。
庆祝爱情纪念日
全媒体记者 郭中昱
秋高气爽,花好月圆。转眼间,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一年里有好多节日,而家住城东的市民崔女士最爱的还是这象征全家团圆的中秋节。崔女士告诉记者,其实,这里边还有一个温馨浪漫的故事。
2002年,崔女士大学毕业从青岛回汴参加工作。第二年,她遇到了现在的老公,甜蜜的恋爱开始了。经过一年的相互了解,彼此认定对方做终身伴侣。2004年下半年,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后,他们准备结婚。
领结婚证前的那段时间,他们两人的工作特别忙,领证时间一拖再拖。终于有一天,他们都有了时间,就高高兴兴去顺河回族区民政局申请领证。那一天,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城市里的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和谐温馨。当日15时许,他们到了该区民政局,进入婚姻登记处办公室,看到一位丰满富态、笑容可掬的大姐坐在办公桌前。崔女士大大方方地边递上喜糖边说:“大姐,你好!我们是来领证的,请吃喜糖!”“好,好,好,好,好!”大姐仰脸看着崔女士两人一连说了五个好,“你们俩真是郎才女貌,看着都让人舒服。特别是女生,这身高,这身材,这长相,就是明星、模特级别啊!”“没有,没有,谢谢大姐夸奖!”崔女士一边递上各种证件,一边不好意思地说。不大一会儿,他们从大姐手里领到了结婚证。“中秋佳节领结婚证,特别吉祥和喜庆,祝福你们!”一听大姐说当天是中秋节,崔女士两人激动、兴奋不已,原来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当天是中秋节!“你们呀,是被爱情的甜蜜冲昏头脑了吧!”在大姐善意的调侃声中,崔女士和老公离开了婚姻登记处。
一出婚姻登记处办公室的门,崔女士便和老公激情相拥。“我们领证了,竟然还在中秋节,太温馨浪漫了!”两人激动不已。“中秋节,我的爱情纪念日!从今天开始,我要过好每一年的中秋节!”崔女士郑重向老公宣布。当天下午,崔女士和老公买来月饼、水果、红酒等,过了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中秋节。
从此以后,崔女士就特别爱过中秋节,喜欢程度超过了过其他节日。因为,对崔女士来说,中秋节不仅象征着全家团圆,同时,中秋节还是她值得庆祝的爱情纪念日!
一大家子齐团圆
全媒体记者 王红利
中秋赏明月,万家团圆时。对于在开封生活了30多年的刘冉来说,中秋节的来临,最大的意义莫过于全家上下几十口人的团聚了。
“多少年了,只要到了中秋,我们都会聚在老人家,先是奶奶家,后来是姥姥家,品美食、吃月饼、赏月亮、庆中秋,现在孩子们都渐渐长大了,大人、小孩儿坐下来得两三桌,那叫一个热闹。”提起每年的聚会,刘冉言语之中尽是幸福。
今年40多岁的刘冉,自10岁来到开封后,就与古城结下了缘分,直到遇到自己的先生,变成了开封媳妇儿,30多年的时间里,开封已经成了她心中的“故乡”。
“原来的中秋节不放假,但是每个中秋之夜,我们家里的兄弟姐妹都会聚在一起,做美食、品美味,重要的是,把小桌儿放到院子里,摆上老五福月饼,边吃边聊边赏月,别有一番情致。”刘冉告诉记者,“现在有了中秋假期,家里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月饼种类丰富了,聚会的地点也从家里搬到了酒店里,但是,重要的是人齐,老人、小孩儿坐在一起,中秋过的就是这个味儿!”
过完了“嘴瘾”,中秋另一个大乐趣就是“玩”。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完了饭,就该赏月了。去哪里赏?伴随着开封发展的步伐,时间不同,选择也不同。原来是在自家的院子里,后来是一家人到龙亭湖边看月亮、散步,前两年又去水系赏月,边乘船游玩、边品尝各式月饼,大人天南海北地聊着,小孩儿不停地打闹着,幸福、安乐就渐渐在周边升腾起来,浸润着时光、抚慰着心灵,甜醉着每个人的脸庞。
“最好的月亮,不挂在天上,而挂在家人团圆的脸上。”刘冉用诗意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心声,今年的中秋节,她还为家人安排了一个新的“项目”:去开封西湖赏月。“有花有草有水有树,还有月饼,波光粼粼,团圆赏月,真让人期待!”刘冉说道。
“月是故乡明。故乡明月下,有美食、有故事、有情意,还有最关心你和最懂你的人,情之所在,就是最美的赏月地、最好的中秋节。时间在流逝,不变的是团聚,这也是中秋的真谛吧!”已步入中年的刘冉一脸的童真和幸福。
《特别报道:中秋节陪伴 中秋节最正确的打开方式》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601939.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