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8-30 08:25 我要投稿
“奶奶,我们来了,您吃早饭了没?”
“王老师,您在家不?我一会儿过去吧,看有啥能帮您的?”10月14日一大早,油坊社区独居老人王兰家的门就被辖区内两位活泼可爱的小姐妹叩响,她的电话也时不时“叮铃铃”响起来。王兰今年62岁,半身不遂,行动不便,儿子也不常在身边,但是她50多平方米的简陋两居室内却从来不缺少热闹和欢笑。
两年多前,每当夜幕四合,一位身着旗袍、妆容精致的女子都会准时出现在御河龙韵桥旁。她临河而坐,轻抚琴弦,把涟涟波光、曼妙灯影融入动人悠扬的琴声里,吸引众人伫立河边,听琴赏韵。她叫王兰,曾在多所学校、琴行教授古筝,也爱绘画。2014年2月,60岁的王兰加入御河演职人员队伍,表演项目就是自己的拿手绝活儿弹奏古筝。“特别喜欢这种生活,自己开心,也给别人带去了美的体验。”对年过花甲的王兰来说,没有什么比这种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生活更令她满足的了。
突发重病 邻里相助
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8月底的一天夜晚,王兰在弹古筝时突发脑梗塞,导致左侧偏瘫,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悠然快乐的幸福时光被突如其来的疾病打得粉碎,王兰的心情一度落入低谷。而更令她觉得为难的是,老伴在5年前去世,唯一的儿子又因外出务工不能时常陪在身边,她的生活一时陷入困境。
一筹莫展之时,王兰想到了社区“时间银行”志愿服务队,但却难以开口求助。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兰在家门口遇到了社区主任孔新燕,她终于鼓起勇气吐露心声。得知王兰情况的当天,孔新燕立即安排“时间银行”的志愿者到王兰家中,详细了解情况,并安排志愿者与她结成帮扶对子进行一对一帮助。两年多来,志愿者照顾王兰起居、打扫卫生、买菜购物、整修屋内地面……只要王兰有需要,大家都全力帮她。志愿者王应运是油坊社区出了名的热心人,也是王兰家中的常客,只要王兰需要,一个电话就赶过来。家住北仁义胡同的热心人冯艳玲虽然和王兰素不相识,但在偶然认识王兰后,毫不犹豫地决定帮她。她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定期带王兰去洗澡,还经常带她去御河边、西湖景区散心,看画展。“解个手还替我擦,就算是亲人也不一定能做到。”说起冯艳玲,王兰几度哽咽。刘学堂、王梅芝、张妍……对于帮助她的志愿者,王兰似乎有说不完的故事。
免费传艺 回报社会
“没有想到,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会有这么多素昧平生的好心人关心我,心里真是过意不去。我时常想,能为大家做些什么。”在大家的悉心照料下,王兰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心情也开朗起来,她想尽己所能去帮助别人的心愿也愈发强烈。
2015年春节过后的一天,看着被遗忘在书房一角的古筝,王兰突然有了弹琴的冲动。她试着活动一下不太灵活的左手,俯身琴架旁,弹了一首自己最爱的《渔舟唱晚》。就在那一瞬间,她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免费教大家学古筝、学绘画。从那时起,照顾她的志愿者学起了古筝,社区的孩子也成了她的学生,久而久之,许多市民慕名前来向王兰求教。志愿者王应运总爱向人说:“学点东西总是好的,像我这样的大老粗也能弹三四首呢。”如今,王兰的“学生们”,下至6岁孩童,上至花甲老人,几乎涵盖了各个年龄段的人群。虽然行动不便,但是王兰教起来却很用心。对缺乏耐心的孩子,王兰有一套让他们专心学习的“独门绝技”。“弹好这一支曲子,我们就来猜谜语。”王兰总能准确摸索出孩子的心思,用各种方法让他们静下心来。为培养孩子登台演出的能力,王兰经常带着孩子们到御河边表演。对学得不错的“学生”,王兰还积极推荐其参与商演。
油坊社区7岁的丁菲和12岁的哥哥丁一,在王兰这里已学了一年多的古筝和绘画,家长看王兰身体行动不便还坚持教孩子学古筝,坚持要给王兰学费,但被王兰拒绝了:“多亏了大家的照顾,我才能生活无忧。你们照顾两个孩子不容易,跟我提钱的事儿,岂不是让我心里不安?”
“王阿姨,家里还有菜没?我去给您买点吧?” “王老师,您还需要我们帮啥忙吗?”如今,跟王兰学习古筝、绘画的“学生们”都养成了帮王兰倒垃圾、买菜、干家务活儿的习惯,每次来之前或临走都会问王兰有啥需要帮忙的。受人之助,暖于心怀。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王兰家里,每个人既是受助者,也是助人者,人与人之间互相给予的温暖和快乐,铸成人间最有爱的温暖画面。
《独居老人王兰:用善行回报社会》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65048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