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开封新闻 > 时政新闻 >

王建忠:一个普通党员的三重身份

[摘要]2011年之前,龙亭区北郊乡辛庄村治安混乱,打架斗殴、矛盾纠纷不断,村民人均收入不足 3000 元,是市委组织部评定的有名的后进村;同样的时间,作为市法律服务业协会会长的王建忠个人事业风生水起,年收入30万元。 2011年之后,辛庄社区街道整洁,居民生活和...

2011年之前,龙亭区北郊乡辛庄村治安混乱,打架斗殴、矛盾纠纷不断,村民人均收入不足 3000 元,是市委组织部评定的有名的“后进村”;同样的时间,作为市法律服务业协会会长的王建忠个人事业风生水起,年收入30万元。

2011年之后,辛庄社区街道整洁,居民生活和谐幸福,文明用语处处可现,尊老爱幼蔚然成风,人均收入6000 元,是远近闻名的“文明社区”;同样的时间,身为辛庄社区党支部书记的王建忠放弃了自己心爱的事业,一心扑在社区和群众身上,拿着每月仅仅500元的党支部书记津贴。

拥有市法律服务业协会会长、辛庄社区党支部书记、普法者3重身份的王建忠,用了3年的时间不仅改变了自己,更改变了辛庄社区和2600名群众!

“大伙最需要啥,我就干啥”

多年来,辛庄村(后改为辛庄社区)一直没有村支书,全村50多名党员根本就没过过组织生活。

2011年下半年,正忙于律师事业的43岁的王建忠突然接到北郊乡干部和多位乡亲的拜访,他们是来“游说”他回村当村支书的。

回村当村支书就必须放弃律师事业,放弃律师事业就等于放弃了每年几十万元的收入!可是另一面,家乡以及父老乡亲目前的状况又让他心痛不已,他早就希望能带领村民走上幸福、文明之路。

在大我和小我之间,在奉献和自私之间,有着10多年党龄的王建忠选择了前者!

2011年10月,王建忠被选为村支书。

“大伙最需要啥,我就干啥。”王建忠向村民承诺。针对群众反映最多的治安混乱问题,他挨个入户串门唠家常、找根源。虽然聊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王建忠却看到其背后隐藏的“蝴蝶效应”。

“咱村黑灯瞎火几十年了,晚上出门既不方便又不安全,治安咋能好?”村民王晓秋等人这样抱怨道。

找到了症结,问题就好办了。王建忠毫不犹豫筹资两万元,购买了电线、路灯,请来了施工队,短短几天,原来“黑灯瞎火”的街道上夜里变得灯火辉煌,璀璨的灯光照亮了群众的笑脸,更照亮了群众的心!

王建忠还组织全村党员和一些热心群众成立了综治服务队,分批轮流全天候在街上巡逻。他自己更是身先士卒,经常带着大家在雨里、雪里巡逻,在疲惫的脚步声里送走了一个又一个黑夜。

紧接着,王建忠又做了一件连居民都觉得很“土”的事:让社区(此时辛庄村已经改为辛庄社区)里废弃多年的“大喇叭”重新响起来。“大喇叭”不仅经常播放一些法律知识,更使社区治安联防形成一体,接到警情,广播一响,全社区响应,使犯罪分子不能轻易逃脱。

“现在社区治安好多了!”采访时,居民纷纷如是说。矛盾纠纷减少了,大家心里舒坦多了。

“当村官不为群众办实事,群众要你干啥”

上任以来,王建忠用辛勤和汗水为群众办了一件又一件好事、实事,改变着群众的生活。“当村官不为群众办实事,群众要你干啥!”他说。

辛庄社区位于开封市东北角,几年前被纳入龙亭区“两改一建”范围。王建忠意识到这是社区发展的好机遇,肯定能为群众带来好处。他与社区干部多次讨论并征求群众意见,召开各小组会议宣传发动统一思想,为群众讲解未来发展趋势,并努力为群众争取更多利益。

在群众鼎力支持下,该项工作在辛庄社区开展得极为顺利。

市安置保障房项目6号、7号、8号、9号、10号工地都涉及辛庄社区,方方面面的问题都需要王建忠出面协调解决。

2013年夏天,几个工地的遗留问题尚未解决,严重影响到群众的补偿问题,王建忠心急如焚,每天在工地、“两改一建”指挥部之间奔波,不爱出汗的他每每都是衣服干了湿、湿了又干,常常累得疲惫不堪。8月16日上午,王建忠晕倒在工地。医生告诉他血压太高必须住院治疗,但想到工作正处于关键时刻,他便带着药又去工地了。

正是王建忠这种不要命的干法,在复兴大道房屋征收工作中,辛庄社区是第一个完成搬迁的社区。

2013年七八月,大旱,水稻正处在抽穗、扬花、灌浆期,辛庄社区部分田块水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枯萎态势。若不及时灌溉,2000多亩水稻势必大幅减产,群众很是心焦。

王建忠连夜组织社区干部分成两个抗旱保收小组,他和社区主任各自带一个小组,全天候往返于蔡坟闸口和田间地头,与群众共同抗旱。

很快,水渠疏通了,河水引来了;机井拉上了电源,水泵可以抽水了。经过半个月的共同努力,全社区2000多亩稻田都浇上了水,旱情缓解了,群众笑了。

“我要让法治精神深入到每个群众的心中”

“农村的穷和乱,根子在愚昧、法治意识淡薄。”王建忠联想自己代理过的案件,一些简单的农村宅基地纠纷竟能演化成刑事案件时说,“必须有一个懂法、宣传法的明白人和带头人,法治农村才能变成现实。我愿意成为辛庄社区的普法者。”

2012年2月,辛庄社区重新响起的大喇叭,成为宣传法治知识的重要平台。

王建忠经常挑选一些农村案例通过大喇叭播放。

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的法制故事,让地里忙碌的村民驻足歇息,田间薅草的老人放下了手里的活儿,街头嘻哈打闹的小青年也认真倾听起来。这些法制故事让群众从中学到了各种法律法规知识。

王建忠就是宣传法治的另一个“大喇叭”。他总是在与群众闲聊时普及一些法律知识,告诉他们遇到损害自己利益的事情后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以前,群众遇到纠纷,不是吵架就是打架,有的甚至发展到群斗;现在,群众遇到问题先找“律师”王建忠去评理,口头禅从“我打你”变成“我告你”。

王建忠成了为群众免费打官司的“义务律师”、解决邻里纠纷的“裁判官”。3年来,他为30多人次解决涉法纠纷,免费为群众打官司10多次。

让社区群众迅速学会依法用法,由“信访”到“信法”,是王建忠心里的大事情。

去年,居民王某在外地打工时摔成重伤,而用工单位只给了很少的钱就不再管了,王某听别人说上访可以解决问题后就准备上访。王建忠听说后多次搬出法律条文劝说,并带着王某年幼的孩子,多次跑到该用工单位,据理力争,最终争取到了应有的赔偿。

王建忠说,由于法律还没有深入部分群众的心中,以至于一出点事情,就赶紧上访,这种“信访”强于“信法”的思想,其实就是一种法治精神的缺失。

不过,王建忠有信心改变社区这部分群众的认识和认知。“我要让法治精神深入到每个群众的心中!我相信,通过我的不懈努力,这个目标很快就会实现。”他铿锵有力地告诉记者。


《王建忠:一个普通党员的三重身份》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izheng/105144.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网站编辑]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