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5-21 08:50 我要投稿
焦裕禄同志用他光辉一生铸就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始终光芒四射,照耀各个地方,穿越各个时期,是不朽的精神丰碑、强大的前进动力。在新常态下,开封发展仍然需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开展“一学两争三优”活动,就是要用好焦裕禄精神这一宝贵财富,让焦裕禄精神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加快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建设和“四个开封”建设步伐。
焦裕禄是“三严三实”的典范
5月的开封大地,处处繁花似锦、处处生机勃勃,一场“一学两争三优”学习活动正在开封全市上下如火如荼开展着,吹响了改进干部作风的新号角。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作风建设“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三严”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三实”即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成为党中央对各级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又一项新要求,为做好新形势下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兰考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孟俊喜认为,焦裕禄可以说是“三严三实”的典范。他对自己处处要求严、始终苛求实。从“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到“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再到“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严与实是焦裕禄同志一生最为厚重的底色。
51年前,为改变兰考县贫穷落后的面貌,焦裕禄带领干部群众与风沙、盐碱、内涝进行顽强斗争,身患肝癌仍忍着剧痛坚持工作,终因积劳成疾病逝。遵照他“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的临终遗愿,焦裕禄死后遗体被运回兰考县,就埋在他曾经治理过的沙丘上。虽然焦裕禄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焦裕禄同志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作为一名县委书记,他自觉做到了以德为先,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赢得了兰考人民的拥护和衷心爱戴,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得到了生动体现。焦裕禄同志严以用权,坚持用权为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他取消领导干部的特殊购物本,就连几条鱼都要小孩送还。焦裕禄同志严以律己,要求大家不做的,自己先不做。修渠泄洪,他不顾自己的病情冲在最前头。为使干部的身体得到保护,高价购买粮食补贴干部,他自己却不要,当上级调查此事时,他敢于担当,做到为政清廉。
焦裕禄同志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为治理风沙,他多次到实地察看,听取大家的意见,取得了显著成果。他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坚持一步一个脚印,自觉抵制浮夸风。他对党、对人民、对组织、对同志忠诚,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荡,公道正派,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实实在在深入群众,扎扎实实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树立起群众心中的亲民爱民形象。
开展“一学两争三优”活动,向焦裕禄学习,就是要学习焦裕禄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良好作风,深学、细照、笃行,树立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新形象。
件件小事折射焦裕禄精神
5月的焦裕禄纪念园,松柏苍翠,泡桐葱郁,环境清幽,人流如织,这里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圣地,每天从四面八方赶来参观和学习的人络绎不绝。焦裕禄同志事迹展览馆内,一幅幅图片,一件件遗物,生动展示了焦裕禄同志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仿佛又把人们带到了当年焦裕禄同志访贫问苦、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的动人场面。听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让不少前来参观的人潸然泪下。
虽然焦裕禄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用他光辉一生铸就的焦裕禄精神却长存,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鼓舞着我们战天斗地、克难攻坚、锐意进取。2009年3月31日至4月3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来河南视察,专程到兰考拜谒焦陵,向忠魂致敬。在全县干部群众座谈会上,习近平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习近平这样评价焦裕禄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焦裕禄精神的核心,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焦裕禄精神的实质,就是忠诚、爱民、科学、创造、实干、奉献。
穿越51年的时空,回首看看焦裕禄在兰考的点点滴滴:
1963年春节前,兰考酒厂给焦裕禄送来4瓶酒。送酒的同志说:“焦书记,这是咱厂里的新产品,送给你尝尝,让你提意见咧。”焦裕禄说:“我是一个不爱喝酒的人,品不出好坏,喝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不起啥作用。”酒厂的同志说:“你先尝尝,提不出意见就算了。”焦裕禄看酒厂的同志执意要给,就说:“那好吧,送到县委食堂让大家都尝尝,都提点意见,不比我一个人尝强吗?”最后,他又捎带一句:“谁喝谁拿钱。”
1963年的三伏天,焦裕禄带着时任兰考县委办副主任的张明堂到城关乡王爷庙调研。由于口渴难当,他们吃了路边地里几个瓜。焦裕禄让张明堂给瓜主送二两粮票和两角钱。瓜主说:“几个瓜不值啥钱,不用给。”看到没付钱,焦裕禄把张明堂带到黄河大堤边说:“虽然他不收,但我们不可以不给。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恶习是从小事养成的。”张明堂打心眼里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赶紧把钱给瓜主送去。
1963年8月的一天清晨,焦裕禄来到兰考县城关镇渔场,让渔场管理员老朱捕些鱼送到县委。鱼送到后,他指着鱼对参加公社书记会的书记们说:“你们相信吗,这就是县邮电局后边那个废坑里养的鱼。”有位公社书记怀疑地问:“那不是一个倒垃圾的废坑吗?会有这么好的鱼?”焦裕禄笑了笑说:“你们要是不相信,散会后可以自己到渔场看看。这个废水坑里有很多鱼在自由游动,周围是藕,绿得发亮,现在已变成了聚宝盆。”焦裕禄问:“你们那儿有没有这样的废水坑?能不能也像城关镇那样养鱼种藕?”大家都说:“我们那儿像这样的废水坑多得是,回去也试试养鱼。”会后,一位公社书记说:“今天焦书记请大家吃鱼,回去后大家都养鱼。”焦裕禄说:“想吃鱼,都养鱼;不养鱼,别吃鱼。这是城关镇集体的鱼,现在还没长成个儿,咱不能随便吃。”焦裕禄让通讯员把鱼送回渔场。管理员老朱把鱼送了回来,却被焦裕禄拒绝了。他说:“公家的鱼,谁也不能随便要!”
焦裕禄刚到兰考县不久,有一天深夜,他还在灯下看文件,他的大儿子焦国庆从外面回来,把刚刚看的一场戏讲给父亲。焦裕禄问儿子是谁买的票,焦国庆说:“我一说自己是焦裕禄的儿子,检票的人就放我进去了。”焦裕禄听后眉头一皱,心想:这么小的孩子就知道以干部子弟的身份看“白戏”。于是,他严肃地问道:“国庆,你看戏不买票对吗?”焦国庆说:“我是小孩,没人在意。”焦裕禄说:“年龄小就知道占公家的便宜,长大了就会贪大便宜,这很危险。演员唱戏很辛苦,看‘白戏’是一种剥削行为!”听了爸爸的话后,焦国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表示自己再也不去看“白戏”了。焦裕禄从兜里掏出两角钱交给他,语重心长地说:“从小就要养成公私分明、为人民服务的好品质,不要以为爸爸是书记,就可以搞特殊。明天把钱送给检票的叔叔,向他承认错误。”焦裕禄以儿子看“白戏”为例在县直机关会上多次检讨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不够。县里根据他的提议,针对当时的一些不良倾向发出《干部十不准》的通知:不准任何干部搞特殊化,不准任何干部和他们的子弟看“白戏”……
像这样的事儿,兰考县的群众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事儿虽小,却折射出焦裕禄同志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51年来,焦裕禄同志的这种精神早已成为我们心中的一面旗帜、一面镜子、一把标尺,鼓舞激励着千千万万人民群众,教育影响着无数党员干部,成为鼓舞大家艰苦奋斗、执政为民、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强大思想动力。
焦裕禄精神是宝贵精神财富
昔日遍地的沙丘变为一座座高楼大厦,盐碱地早已不见了踪迹,风沙口变成良田,一处处高产示范田遍布兰考大地。5月的兰考,呈现出林茂粮丰的壮美画卷。
51年来,在焦裕禄精神激励下,兰考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团结带领兰考人民艰苦创业,不断书写精神变物质的新传奇。漫步在兰考县城,一座座高楼大厦,一条条建成、在建的宽阔道路,一个正在拉大的城市框架,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兰考县城市建设的勃勃生机。行走在乡间农舍,过去的“三害”已经不见踪迹,村民们夸赞最多的是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谈论最多的是幸福安康的生活。深入工厂企业中,高耸的塔吊、轰鸣的机器声和忙碌的工人,彰显着该县蒸蒸日上的工业经济正在为兰考创造着效益,汇聚起无尽的力量。走进政府机关,在焦裕禄精神鼓舞下的党员干部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昂扬的精神面貌,全身心投入兰考县各项事业的建设中。
“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这是在兰考县传唱的一首民歌。焦裕禄当年为了防风固沙、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提倡种植泡桐。20多年过去了,兰考县全境的风沙地、老洼窝、盐碱滩,都已经长起大片纵横成网的泡桐林了,兰考县到处都是绿色的海洋。现如今泡桐林成为兰考人民的“绿色银行”和“绿色金矿”。由泡桐制作音板发展起来的民族乐器产业,成为兰考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仅堌阳镇就年产民族乐器40万台(把),音板及配件50多万套。如今,全国民族乐器行业90%的音板取材于兰考县,“兰考制造”的民族乐器畅销世界。
省统计局2月发布消息:2014年,全省10个省直管县(市)合计按可比价格计算的生产总值增长(实际增速)9.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其中兰考县GDP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位列10个省直管县第一名。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兰考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逆势增长。
数字虽然枯燥,却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有力佐证,更是对兰考县弘扬焦裕禄精神最好的注释。
开封发展需要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精神永不过时,历久弥新。新常态下,开封发展更需要焦裕禄精神。诚然,与焦裕禄同志所处的时代相比,现在我们担负的任务、发展条件、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我们党的宗旨没有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变、人民群众对富裕美好生活的期盼没有变,焦裕禄精神仍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当前开封正处于全市上下奋力推进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重新审视开封发展,开封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条件都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一方面,上级对开封的关注支持前所未有。省委对开封工作高度重视,在省“两会”期间,省委书记郭庚茂指出,开封肩负着造福全市人民和为中原崛起做贡献的双重使命,明确要求开封要以史为鉴、奋发图强,抢抓机遇、再创辉煌。另一方面,开封面临的发展机遇千载难逢。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区的优势日益突出,郑汴一体化发展正在产生更加积极的效应,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对我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正在逐步显现。然而,正如市委书记吉炳伟在全市“一学两争三优”活动动员大会上所言,开封的发展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今天的开封,拥有持续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同时面对的矛盾、困难和问题也不少。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工作就要求实求效、务实重干,抛却形式主义,打破条条框框,敢于创新,勇于实践,锐意进取。这样,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难关不能渡过?当前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汲取焦裕禄精神的强大营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群众放到第一位,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时刻想着群众,和群众一条心,树立亲民爱民形象,群众才会支持我们。如此,我们才能凝聚人心、聚合力量,为加快建设实力开封、文化开封、美丽开封、幸福开封,加快建设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开展“一学两争三优”活动,就是要用好焦裕禄精神这一宝贵财富,进一步增强全市各级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压力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干事热情,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加快“四个开封”建设步伐。
《焦裕禄精神永放光芒》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izheng/17621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