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开封新闻 > 时政新闻 >

历史遗存非物质遗产众多,高层艺术人才荟萃,产业化潜力巨大当宋韵彰显的开封遇上“文化+”

[摘要]【编者按】开封推出全国首份文化+行动计划后,受到社会各界以及国内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他们纷纷派出记者,对开封文化+进行深入采访。10月12日,《人民日报》刊发长篇通讯,对开封文化+行动计划的源起、现实基...

【编者按】开封推出全国首份“文化+”行动计划后,受到社会各界以及国内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他们纷纷派出记者,对开封“文化+”进行深入采访。10月12日,《人民日报》刊发长篇通讯,对开封“文化+”行动计划的源起、现实基础、发展前景等进行深度分析,对开封创新发展文化产业的生动实践给予高度评价。本报今日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有人把“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总结为“互联网+”的六大特征,并将之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引擎;而在有着八朝古都美誉、拥有4000年建城史、孕育了辉煌灿烂宋文化的河南开封,人们在大力推进“互联网+”的同时,又找到了另一项具备上述六项特征的新引擎——“文化+”。

“挖掘以宋文化为代表的开封文化元素,加速文化产业发展,促使开封文化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形成新形态和新业态。”作为全国首个推出系统的“文化+”行动计划的城市,开封旗帜鲜明地将“文化+”定位为引领城市复兴的新战略举措。

“开封将大力推进‘文化+’与‘互联网+’的良性互动、融合发展。”开封市委书记吉炳伟说,如果“互联网+”是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来建立新的联系、重塑创新体系,那么“文化+”则是依靠城市内在的历史文化基因来激发创新活力、催生融合动力。

“文化+”,水到渠成的发展选择

一斤花生,行情好时,也不过卖上五六元,但当它经过传承千年饮食秘技的烹制,添加了文化“色香味”后,就成为开封麻辣花生、花生糕等远近闻名的小吃品牌,身价“一骑绝尘”;

在北宋风靡一时的汴绣工艺曾一度没落,但今天的开封人却根据现代审美需求不断创新工艺,将汴绣打造成海内外消费者竞相购买的高档工艺品,并带出上百家相关企业,培育出颇具规模的刺绣产业;

在许多城市,背街小巷常见的传统小吃摊点,只能算是一个小康之家的衣食来源,但在开封,它们与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商业模式充分融合后,变成了集观光、餐饮、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高大上”的文商旅项目,每天吸引数万名消费者,其吸纳的就业量、创造的综合效益,已不逊于一家大型工业企业……

正如国家层面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是基于互联网的强大融合力,开封在全国市级层面率先提出了“文化+”理念,正是因为文化已融入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融入每个人的生活。

在吉炳伟看来,开封实施“文化+”行动计划,可以说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从资源禀赋来看,开封作为宋文化的孕育之地,境内历史遗存、非物质遗产众多,高层文化艺术人才荟萃,产业化潜力巨大;从产业基础来看,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开封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占GDP的总量接近6%,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产业规模效应凸显,年游客接待量近4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200亿元;从发展平台来看,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作为中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一座古城为整体打造的文化产业园区,政策、资源汇聚,对人才、信息、资本、创意等要素的吸附效应日益增强。

“文化+”,开封为什么能

一些不明情况的外地人,来到开封老城逛一圈,经常会发出“开封人不会建高楼”的感慨,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从开封大规模启动旧城改造开始,“限高15米”就成为一条铁律。多年来,无论城市改造的成本多高、难度多大,为了保持古城区的总体风貌,新建建筑也始终未曾突破15米的天际线。

开封、开封,“开”是创新,“封”是坚守。在文化保护上,开封坚定展示了“封”的朴拙,在“文化”创新上,它也充分显露出“开”的锋芒。从近几年开封不断推陈出新的文化产业项目中,人们能够强烈感受到古城里澎湃涌动的强大文化创新力——

2013年,御河、书店街、鼓楼街、《大宋·东京梦华》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千回大宋》大型多媒体歌舞剧、银基O秀陆续推出,成为被世人津津乐道的“一河两街三秀”。

2014年,开封西湖、珠玑巷、七盛角、汴京公园东京极地海洋馆、《清明上河图》动漫文化园、皇宋大观文化产业园以及九大民办博物馆相继建成,被民众形象地概括为“一湖两巷三园九馆”。

2015年,开封西湖文化景观建设工程、市博物馆、市规划馆、银基水世界、铂尔曼酒店、建业东京梦华半亩园、中原明珠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古城文化客厅、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和汴京公园提升项目等项目快速推进,则将为开封文化产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开封市长侯红说,政府设立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以少量投入为杠杆,撬动了庞大的社会资源。引入战略投资者,对文化资源进行整体性开发,对文化项目进行链条式运作,已成为开封文化产业发展的成熟模式。

“文化+”,开封的N种可能

《大宋·东京梦华》水上实景演出中,8首经典宋词与多媒体技术完美融合,令人百看不厌;上海世博会上曾经轰动世界的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回到”老家开封,经过最新技术的全面提升,以更加震撼的声画光影演绎千年古城……“文化+科技”,让开封沉睡的文化资源重新“活了起来”。

春、秋两季双峰并峙的两大国家级节会——清明文化节、菊花文化节,经过多年的精心打磨,已成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著名节会品牌,每年形成长达一个半月的旅游参观、经贸交流高峰,为开封带来高达500多万人次的游客、数百亿元的商贸投资合同。“文化+节会”,展示出对消费、资本的强大吸附力。

开封市刚刚出台的“文化+”行动计划,“一口气”列举了10个“文化+”的专项行动,从这份计划中,人们可以强烈感受到“文化+”将给城市带来的无限可能——

实施“文化+城建”专项行动,以“外在古典、内在时尚”为核心理念,加强“新宋风”城市建筑风格研究,加快建设“全城一景”的宋文化主题公园,促进城市功能提升与文化保护相结合、城市建设与文化旅游发展相结合;

实施“文化+会展”专项行动,规划建设集展览、会议、商务、餐饮、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会展中心,举办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级别会展活动;

实施“文化+工艺设计”专项行动,充分发挥“中国书法名城”“中国木版年画之乡”的优势,着力培育书店街、宋都御街、南京巷、珠玑巷、七盛角等特色文化工艺品街区,逐步形成中原书画、工艺品集散地和展销中心;

实施“文化+餐饮”专项行动,创立“宋都”特色饮食品牌,研究开发北宋宫廷御菜,大力支持菊花宴等系列特色饮食的开发,扶持“第一楼”“又一新”“稻香居”等“老字号”名店连锁经营、发展壮大,建设扶持一批精品美食街和食坊;

实施“文化+健康养生”专项行动,加快环城公园、水系风景带的建设,逐步扩大公共文化场馆和公园的免费开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养生场所;

实施“文化+工业”专项行动,基于“文商旅”模式,新建一批新型工业示范园,突出文化旅游在提升工业形象、推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历史遗存非物质遗产众多,高层艺术人才荟萃,产业化潜力巨大当宋韵彰显的开封遇上“文化+”》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izheng/258752.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