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开封新闻 > 时政新闻 >

创新思路 打造美丽乡村——我市考察浙苏美丽乡村建设侧记

[摘要]近日,我市考察团赴浙江桐庐、安吉、德清和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等地学习考察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考察中,所到之处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田园风光秀丽精致,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印象。考察团成员一致认为,这次考察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

近日,我市考察团赴浙江桐庐、安吉、德清和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等地学习考察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考察中,所到之处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田园风光秀丽精致,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印象。考察团成员一致认为,这次考察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深受启发,增强了打造开封美丽乡村的信心。

上下达成共识 注重环境整治

据介绍,浙苏两地干群上下牢固树立建设美丽乡村共识,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惠民工程,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注重与乡村旅游发展、文化特色、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相结合,相继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村庄整治、富民产业培育、改水改厕、下山移民、农居改造等一系列新农村建设项目,使“环境立市(县)”和“全域景区化”理念成为干部群众的强烈共识,为建设美丽乡村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过去的桐庐县环溪村也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村民忙于赚钱,箱包工厂里的边角废料随手就扔进了河里。自从村里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村民慢慢尝到了环境改善的甜头,环境美了,来旅游的人多了,农家乐生意越来越红火。环境改善提升了村民素质,村民素质提升把美丽乡村建设一步步推向深入。“过去,我们的村民在买菜回家的路上,一边走路,一边择菜,摘下的菜叶随手就扔到路上、溪沟里。现在不一样了,村民吃完零食的包装袋都一直捏在手里,看到垃圾桶才丢。”这是环溪村委会负责人对村子变化最直观的描述。

浙江省各县市都非常注重农村环境整治。在污水治理上,桐庐县首创了分散式厌氧加人工湿地、太阳能微动力耗氧加人工湿地的处理模式。在生活垃圾处理上,德清县在农户门前放置垃圾分类收集桶,把可堆肥垃圾做成有机肥料,实现了生活垃圾再利用。

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持久生命力

美丽乡村何以称之为“美丽” ?此次考察给了每个人答案。尉氏县新农村工作部部长王军志的感受是,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体现了山水文化,还表现在乡土文化上。“这几天所看的点,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特色鲜明、文化为魂。这些地方都做到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村一品。”杞县县委副书记魏培林的体会是考察团成员的共识。环溪村大多数村民姓周,是北宋大哲学家周敦颐的后裔。该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便围绕周敦颐的《爱莲说》大做文章:将莲花做成产业,修建爱莲堂,建设爱莲文化长廊等。另外,还有尚书村、进士村等,都是围绕当地历史做文章。荻浦村乃千年古村,孝子文化被村民世代传承,不管是村口的“孝子”牌坊、弄堂里的敬老图,还是小溪边的“兄弟树”,都在告诉人们,孝义参天,和谐为贵,只可遵循,不可偏离。

传统的乡土文化、孝悌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不仅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持久生命力,也增添了不少看点。南京市江宁区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修复了数百幢历史建筑,有不少村庄还结合整治开发了古村落旅游项目。

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民受益

据介绍,2012年4月,南京市江宁区首批打造5个在群众中“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金花村”,实现了“一村一品”,并获得巨大经济效益。据介绍,当年“五朵金花”共吸引游客40万人次,实现收入近9000万元,农家乐户均月收入4万元。获得成功后,江宁区将其移植、推广到全区的美丽乡村建设上来,随后出现了“八朵金花”“十朵金花”。

“由点到面铺开的建设,体现的是美丽乡村的核心——还百姓一片青山绿水,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是尉氏县委副书记胡秀琴几天来的感受。

我市考察团成员认为,浙江和江苏在乡村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效。最根本的成效还在于通过治理,改变了农民乱堆乱放、乱扔垃圾等不良生活习惯,使农民的整体素质和参与环境整治的意识有了极大提升。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受益者,也是建设的主要力量。建设美丽乡村,既要兴产业、修公路、建新房、搞绿化、美环境,更要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激发农民参与建设的热情。

市委农办主任林恒志说:“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生活富裕,这也是开封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通过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发展思路、发展意识、发展机制、发展方式一定能为我市所用, 打造出开封的美丽乡村。”


《创新思路 打造美丽乡村——我市考察浙苏美丽乡村建设侧记》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izheng/271982.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