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开封新闻 > 时政新闻 >

大力实施“文化+”战略 加快“四个开封”建设步伐——做好开封市“文化+”10个专项行动的认识和思考

[摘要]【编者按】市委书记吉炳伟强调,实施文化+行动计划,文化是基础,融合是关键,转型是目的。我们要紧密结合开封实际,坚持探索和创新,推动形成文化+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把文化+行动计划落实到具体项目上。本报特邀我市部分理论工作者撰写文章,阐释做好文化...

【编者按】市委书记吉炳伟强调,实施“文化+”行动计划,文化是基础,融合是关键,转型是目的。我们要紧密结合开封实际,坚持探索和创新,推动形成“文化+”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把“文化+”行动计划落实到具体项目上。本报特邀我市部分理论工作者撰写文章,阐释做好“文化+”10个专项行动的认识和思考,以期对我们的工作有所帮助。

对“文化+旅游”专项行动的思考 

张仲慧    

“文化+旅游”专项行动是进一步加快开封文化旅游发展的重大举措,既是开封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有力保证,也是开封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专项行动,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充分挖掘并将宋文化资源转化为市场资源。要深入挖掘、整理、包装景区中丰富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故事,以书本、影视、戏曲、绘画、动漫等不同形式加以展现和推介;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推进对汴绣、官瓷、朱仙镇木版年画等的保护;要加强省内外、国内外区域合作,积极构建“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这个平台,形成资源共享、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大旅游格局。

二要提升综合服务保障水平。要发挥旅游部门的主导职能作用,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融合开发的合力;要完善文化旅游产业的立法、政策和监管制度;要大幅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要培植文化企业上市融资;要加快推动开封智慧旅游项目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三要做好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工作。要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开封的宋文化;利用一年一度的菊花文化节、清明文化节等,突出开封特色,彰显城市魅力,集中推介开封。

四要积极培育和扶持文化企业。要积极做好城摞城项目、朱仙镇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项目、珠玑巷客家文化展示区项目等建设工作,加快形成一批支撑力、竞争力和带动力较强的品牌企业,不断把开封的文化产品和品牌推向世界。

以文化之道引领城市建设 

崔迎新    

“文化+城建”是一种以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为主要生产资料,以服务经济和文化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以人的知识、智慧、想象力、创造力等为主体条件,以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和推动个体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目标的城市理念、形态与模式。推进“文化+城建”专项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

一要深刻理解“文化+城建”的内涵。“文化+城建”是享有文化积淀和文化资源、呈现稳定文化特色、充满文化活力、具备文化消费和文化参与自觉的城市理念与形态;是以文化为基础,促进城市建设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同时城市的发展也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源泉。

二要在城市建设中努力融入文化元素。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就要在城市建设中充分融入开封特色文化元素。要完善各种保障制度与措施,将特色街区、标志性文物保护融入城市规划与建设之中;要从路灯、公交站亭、街边景观、城市绿化等细微处入手,注重相关文化元素融入,并赋予城市建设文化内涵,形成“新宋风”的氛围,逐步形成“外在古典、内在时尚、宋韵彰显”的城市建设风格。

三要持续深化投融资领域改革。要立足开封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上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通过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解决基础设施投资和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可以借鉴先进地市利用政府的投融资平台和金融机构共同设立城市建设发展基金,增加政府的投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能力。

推动“文化+会展”成为发展新引擎 

韩晓静    

目前,开封的“文化+会展”呈现出特色化、品牌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推进“文化+会展”成为开封经济新常态下升级换挡的新引擎,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一要深入挖掘宋文化特色。要对宋文化创新利用,继续挖掘未利用的文化资源,综合运用创意、科技等手段形成新的传播宋文化的文化会展活动;要积极组织专业人士研究《东京梦华录》里的各种美食,结合现代开封小吃,打造国家级的中国(开封)小吃文化节。

二要培育文化会展品牌。要结合开封文化产业发展走向和整体格局,确定重点文化会展项目并着力培养。要利用好文化会展产品的风格、文化和个性等无形因素给客户带来的精神和情感愉悦,塑造会展品牌独特而有价值的形象。

三要建立完善的“文化+会展”产业链。要积极将文化创意与消费需求结合起来,通过会展及衍生产品的开发等方式,完成从创意策划、场馆管理、招商代理、 广告传播、布展设计到设备租赁等配套的完整产业链,形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四要进一步完善基础服务设施。要适度超前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强停车场、公共厕所等硬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在其中融入宋文化元素。

五要提升软件水平。要对旅行社、酒店等经营活动进行严格监管,引导其诚实经营、诚信服务;对相关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知识能力等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其素质。

切实推进“文化+工艺设计”专项行动 

段伟    

工艺设计实质上是一种文化设计,就是营造情境、诉说故事、编写剧本、设计产品。如我们开封的清明上河图、朱仙镇木版年画、汴绣、官瓷的工艺设计等,就其造型、色彩运用、主题呈现等都是文化的体现。我们要积极探索,切实推进“文化+工艺设计”专项行动。

一要搞好“文化+工艺品设计”。开封具有丰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历史遗存的文化产品和传统手工艺在全省范围内都十分典型,具有代表性。我们要在造型设计、图案设计、功能设计、包装设计等方面进行创意设计,从传统类、装饰类、现代类等来考虑产品的开发,赋予其文化灵魂,体现开封的地理、人文、历史和风俗。

二要搞好“文化+工艺包装设计”。在特色包装设计中,要应用开封文化元素、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准确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并在网络购物平台上展示产品。包装设计只有植根于开封文化精华的土壤中,吸取外来先进设计理念和方法,才能创造出开封特色风格,进而引发消费者的认同和共鸣,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愿望,起到促进销售的作用。

三要搞好“文化+创意设计”。创意设计是把再简单不过的东西或想法不断延伸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如开封菊花官瓷形象逼真地再现了菊花的形态、神韵、色彩,既体现了菊花的高洁优美,又兼备了瓷器的典雅古朴,是很好的“文化+创意设计”体现。

不断提升“文化+工艺设计”水平,一定会加快推进开封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借力“文化+” 弘扬餐饮文化 

张川    

餐饮文化,是宋代民俗文化的杰出代表。“文化+餐饮”是发展饮食文化的创新性举措,我们要积极推进这一富有意义的工作。

一要积极挖掘宋代饮食文化。要组织专家学者对宋代饮食文化进行史料和理论的梳理发掘。要坚持雅俗并重,既要重视宫廷菜肴,将宋室宫廷菜打造成开封餐饮老字号的一面特色招牌,也要关注以夜市为代表的民俗餐饮,对现有的夜市进行规范化疏导。在拓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要注重文化价值的经济效用,创造性地利用市场机制,打造出具有开封韵味的宋文化主题餐厅。

二要发展老字号。开封是豫菜的发源地,寺后街、东大街、西大街曾汇聚了众多的老字号,又一新、第一楼、稻香居是其中的代表。我们要适时对消失的老字号进行规划重建;现存的老字号要注重自身文化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老字号、老铺面的文化品位。要在重视弘扬宋文化的基础上,兼顾明清和民国文化,复原响堂和彼时服饰文化,进而打造开封餐饮业的新文化亮点。

三要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要传承兼容并包、谦雍中和的豫菜文化,在坚持五味调和、质味适中特点的基础上,对传统豫菜进行升级改造。要对传统豫菜的菜式、口味、技法进行创新,以开放的思维和海纳百川的心态看待其他菜系之中的可取之处,吸纳各家之长,力争将现代烹饪技法和工艺与宋代饮食完美契合起来。

推动健康养生文化产业大发展 

杜和平    

开封具有丰富的健康养生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健康养生”专项行动,对于促进健康养生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推进。

一要建设健康产业园。健康养生产业是一项发展空间巨大的产业,要利用开封医疗资源、文化资源、生态环境、区域优势等,打造以养老、康复、健身、保健消费为链条,产、景、园一体化发展的新型示范园区。园区内应设有中西医结合的中老年康复医院、全天候看护老年社区等。园区要以智慧城市的标准进行建设,并开展远程救治和生态疗养。

二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通过举办项目推介会等形式,积极引进国内外健康养生企业和项目;通过设立创业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支持健康养生产业园区以及企业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和产品开发;利用中医优势加大对保健、护理、养生咨询等方面人才的培养力度。

三要积极培育健康食品产业。要利用我市农产品资源丰富和配套加工企业较多等优势,加快培育健康食品精深加工产业,打造出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健康养生产品。要建设一批具有丰富养生文化内涵和风情特色的养生膳食主题餐厅和餐饮名店,积极争创“中国营养健康产业城”。

四要加快健康养生产品市场平台建设。要借助“互联网+”,打造“健康云”平台,推进健康养生产业与大数据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高行业发展水平。

“文化+体育”与加快开封发展 

吴昱宏    

“文化+体育”协同发展,不仅能够更好地促进开封体育事业的进步,而且可以激发城市活力,促进开封经济的发展。

一要积极挖掘体育文化,特别是对民俗体育传统文化的挖掘。要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开封体育文化的挖掘,改造空地、闲地为体育活动锻炼场所;通过与“互联网+”第三方专业体育组织的有机结合,加强开封体育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引领更多的人参与体育活动。

二要加强规划和引导。体育文化空间的建设要与开封城市发展建设相结合。要特别重视市区尤其是西部新兴工业区体育文化空间的建设,努力使其成为未来开封“文化+体育”发展的战略基地。

三要引入社会资本的参与,完善体育产业链。要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放开体育市场、激活体育市场活力,引入社会资本,完善体育上中下游的产业链,为开展和承办不同规模的体育赛事提供基础支撑。要引入社会资本,积极建设专业的体育产业发展团队,完善体育产业链。

四要开展有开封特色的体育赛事活动。要结合对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特色体育赛事活动。要通过互联网和体育组织、第三方体育服务机构,开展串联学校体育、职业体育联赛活动。要根据体育赛事实际配备多功能体育场地,培养体育人才,使体育活动彰显开封特色。

“文化+农业”助推开封复兴 

冯先灵    

“文化+农业”是以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依托生态资源禀赋和历史人文资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各个环节注入文化元素,通过文化引领、文化提升,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在实施“文化+农业”行动计划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丰富农业文化内涵。通过培育农业劳作体验园区等,大力发展“文化农业”,发挥文化软实力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拓展农业传承文化的功能,积极挖掘和创新农业经营中的文化因素,全面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是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工业与农业发展联动机制、城市与乡村统筹对接机制和政府、企业及农民互动机制,把“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乡村旅游”融为一体,促进开封经济的发展。要在城市郊区发展集有机农业种植、加工、零售业与观光于一体的农业文化园。

三是彰显地域农业品牌魅力。通过实施“文化+农业”行动,发挥开封西瓜等地域农业资源禀赋独特优势,培育特色主导农产品,融合文化内涵,依托品牌商标、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创建农产品品牌,全面实施品牌营销战略,打造品牌农业产业链条,以品牌溢价效应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积极探索“文化+工业”的推进途径 

于利花    

“文化+工业”,不仅为文化与工业的互推式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还为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要积极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努力探索推进“文化+工业”的有效途径

一要推进文化与工业的融合。推进文化与装备制造、化工、纺织服装、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相融合。积极发展工业创意设计、文化软件、动漫游戏、新媒体及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出版、影视演艺、高端印刷、3D打印、高端工艺美术等产业,推进文化与工业高度融合。

二要打造工业文化品牌。加快与工业相融合的文化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文化产业、工业及高新技术项目的协同建设。重视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积极培育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推进企业品牌的打造,提高工业产业的文化附加产值。

三要实施文化创新驱动。创新是工业持续向前的内核动力。要优化创新生态,用政策、资金引导创新。要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加快企业孵化平台、研发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和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文化创新,积极推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建设以高新科技文化为基础的新型工业企业。

着力做好“文化+市场”专项行动 

朱丽辰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与文明发展高度的重要标志,与市场及人类的发展相生相伴。对于历史文化名城开封来说,做好“文化+市场”行动计划,是加快开封发展的有力举措。

一要树立文化的市场观念。开封文化包括宫廷、府衙、忠烈、宗教、民俗、园林、饮食、菊花、戏曲、书法等十种文化,可谓博大精深、积淀深厚。我们要以文化的市场化运作,促进文化生产经营、文化产业管理、文化消费观念的形成。近年,我市在挖掘文化的市场空间方面有了巨大的成效,《大宋·东京梦华》《千回大宋》等,都是文化走向市场的表现。

二要运用好市场营销模式。国际知名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一般都非常重视市场作用,例如好莱坞创作的《花木兰》《功夫熊猫》等电影作品,在全球取得了骄人票房,其成功的秘诀除了其别致的创意、高水平的制作之外,重要的还有成功的营销模式。

三要积极开展文化活动。百年老店王大昌茶庄,为迎接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开封召开,举办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楹联及开封书法家作品展等活动;原开封市旧货市场转型升级为古玩大市场,在开业当天举办了“华豫之门”公益鉴宝、菊花花会书法交流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文化活动的开展,既充分展示了八朝古都开封浓郁的文化底蕴,又使企业提高了知名度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大力实施“文化+”战略 加快“四个开封”建设步伐——做好开封市“文化+”10个专项行动的认识和思考》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izheng/303924.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