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03 11:12 我要投稿
环境优美的商场。
规模超大的万达广场。
优美的城市环境为招商引资助力。
通过招商引资建造的和平大桥。本版图片均为全媒体记者赵文建摄
公元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定都彭城(今徐州),曾在徐州古城之南的户部山的山顶建戏马台。户部山因此声名远播,成为久负盛名的千古繁华之地,一时无出其右者。岁月流逝、时代变迁,如今,随着徐州招商引资步伐不断加快,户部山已不再孤独,万达广场、世贸广场、绿地世纪城等一大批重量级商业项目的落地,拉开了徐州新时期繁荣发展的帷幕。
传承盛名、繁荣发展的徐州在招商引资上有许多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尤其是其完善城市功能、集聚智慧资源的智慧招商实践更显过人之处。
完善城市功能 激发发展活力
吸引客商落地兴业的关键是什么?徐州的回答是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优异的投资环境、便利的交通环境。而在这三种环境中,徐州又将良好的生活环境摆在了第一位。
“多年来,徐州招商引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积淀表明,良好的宜居、宜业生活环境,是徐州吸引项目尤其是作为产业支撑、经济引擎类的世界级、高规格项目落地的关键。”徐州市云龙区副区长贺恒松告诉记者,招商引资表面看是资金、生产力的引入,实质是人的引入。如果没有完善的生活配套服务作保障,对投资者是难以有吸引力的。为此,徐州将做好招商引资的前提和基础工作,放在了如何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生活环境方面。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位于云龙区的以万达广场为核心的现代商业街区甚是热闹,人群熙熙攘攘,人们在这里餐饮消费、休闲娱乐。即使午夜时分,这里依然灯火旖旎。
“一个万达广场项目,带动了整个云龙区的商业发展。”贺恒松告诉记者,万达广场项目落地后,其周边商厦、写字楼等随即拔地而起,很快便形成一个集餐饮、娱乐、办公、住宿等于一体的服务业集聚区。贺恒松还告诉记者,自2014年开业至今的两年,仅万达广场上缴的税收就达4.5亿元。
不仅是贺恒松,在徐州市许多经济界人士眼里,大批万达广场这样的项目入驻,盘活了徐州的商业,让徐州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座城市越有活力,发展得就会越快越好。伴随着徐州商业氛围的日益浓厚,工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一产、二产项目纷至沓来。与此同时,徐州又面临新的问题:大批的项目入驻,对建设资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徐州本地金融资本缺乏的短板,靠什么来补齐?
善于创新思维的徐州,给出的答案是“引银入徐”:吸引各类银行落户徐州,为徐州项目建设提供强大的资本保障。
实践中,徐州立足自身产业实际,结合各类银行在全国布局特点,充分发挥徐工集团、中能硅业等本地龙头企业与银行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优势,通过以商招商、以产业招商、以亲情招商等方式,以股份制银行为突破口,加快“引银入徐”。
目前,在徐州落户的已有莱商、浦发、兴业、华夏、招商、民生、渤海、光大、广发等20多家股份制银行。此外,徐州选择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服务试点机构,引入两家村镇银行,并支持本地农商行发起设立3家村镇银行。此外,徐州还积极推动设立以徐工集团财务公司为代表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逐步完善金融体系。
金融环境的持续优化,让徐州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外金融资本的关注和垂青。目前,已有深圳中通汇银、深创投、富坤创投等一批知名创投企业在徐州投资发展,同时全市已有60多家企业与国内外创投、股权基金实现了股权投融资合作。
不断优化的金融生态环境,坚定了企业、项目落户徐州发展的信心。据徐州商务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在徐州每年新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中,仅工业项目就超200个。
以环境吸引投资,积极推进城市功能的完善,为徐州这座古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集聚智慧资源 释放联动效应
北京有中关村,徐州也有中关村!引入中关村,徐州的招商引资成效着实令人感叹。
徐州的中关村是徐州与中关村合作,以徐州软件园为载体,于去年10月联手打造的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简称中关村信息谷)。这也是继保定项目后,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第二家创新中心。
“产业竞争、城市较量,本质上是智慧的博弈。徐州要抢占发展先机,必须集聚智慧资源。”徐州软件园招商部部长曹冲表示,“引入中关村,就是要对接中关村的创新平台,充分利用其智力优势,促进徐州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到徐州投资兴业。”
徐州与中关村双方明确,中关村信息谷将依托中关村丰富的智力资源、结合徐州本地产业发展特色,搭平台、引高端,着力在智能装备制造、高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及云计算、物联网、软件服务外包等领域进行“点对点”对接。
利用中关村品牌的强大影响力,中关村信息谷吸引甲骨文、华为等一批国际一流企业、行业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并迅速搭建起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交流互动平台。目前,依托中关村信息谷建设的淮海双创检测、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支撑等平台已经初具规模,正加速成长为徐州乃至淮海经济区人才集聚的宝地、产业创新发展的高地。
智慧资源的集聚,很快便在徐州产生了联动效应。
今年3月,徐州市政府代表团赴杭州湾信息港考察浙江数联中国回来后,马不停蹄地借助徐州构筑的智慧资源优势,将数联中国引入了徐州,并牵线搭桥,促成江苏升辉装饰建材实业有限公司(简称升辉建材)与数联中国联合搭建起城市数字化大家居产业平台,以三维数据、虚拟现实、实景场景、现实增强等技术,对升辉国际装饰集聚广场(简称升辉广场)进行数字化改造。
成立于1999年的升辉建材,旗下拥有30万平方米的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品牌最全、档次最高的升辉广场,长期占据徐州装饰建材市场逾50%的市场份额。但是,在电子商务冲击下,升辉建材感受到愈发严重的发展压力。意识到危机的升辉建材,在徐州市委、市政府引导下,大胆进行转型尝试。
“升辉广场的改造,可谓是开徐州虚拟现实科技推广之先河。在广场设置的虚拟家装空间里,消费者坐着不动就可以与每样家居产品进行互动,所见即所得,颠覆了传统购物观念和方式。”《徐州日报》资深记者单亮告诉记者,目前升辉广场的VR设计体验中心、数字样板房体验中心、数字升辉管理中心、云设计培训中心、场景科技研创中心以及数字精装生产中心等核心机构已投入运营。以升辉广场为试点,徐州将对传统产业进行全面的数字化改造,并最终完成智慧城市的整体布局。而在这一过程中,还将有更多的高科技项目落户徐州集群发展。
集聚智慧资源,徐州以实践诠释了招商引资的联动效应。
他山之石·政策解读
有重点 有载体 有保障 确保招商引资成效
近年,徐州在招商引资工作中采取了一揽子的政策措施。综合看,最为突出的是招商引资有重点、有载体、有保障。
重点:高端制造业和城市功能性重大项目
依托区位、交通、产业、资源、市场等比较优势,突出高端制造业项目、城市功能性重大项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首先是注重创新型产业招商,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引进一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生产、配套服务相关项目;突出文化创意、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创新型服务业龙头项目,拓展服务业发展新业态。其次是注重产业链、价值链招商,围绕装备制造、能源、食品等千亿元产业,依托产业聚集优势吸引一批强链、补链、延链的龙头型、旗舰型项目,推动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
载体:构筑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投资平台
根据徐州各类园区不同发展阶段和产业特点,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强化招商载体功能提档升级。发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高新区及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国家级载体及特色产业优势,招引一批上规模、有影响的内外资项目和研发机构。全力支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产性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集聚载体,推进徐州高新区汽车、安全科技等“六大园区”建设,推动各级各类园区不断优化生态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园区等各类招商载体建设。
围绕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完善和创建新的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机构为支撑、金融机构为后盾、政府服务为保障的“产学研金政”联合体,通过共建特色产业园区、产业技术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打造创新主阵地。
保障:两“专”一“挂”
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专人负责、专项推进,各县(市)区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与外资招商考核挂钩。建立健全上下联动、横向协作、内外互动的工作机制,形成招商引资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提升招商队伍水平,对各个小组的人员进行招商专题培训,强化绩效考核。
由徐州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对各职能部门招商活动组织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围绕目标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全媒体记者赵海龙整理)
《徐州智慧招商的成功实践》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izheng/51511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