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1-11 15:13 我要投稿
【编者按】10月21日,市委书记吉炳伟在全市脱贫攻坚“百日会战”观摩推进会上强调,
持续发力,精准帮扶,确保圆满完成今年脱贫攻坚任务。今年以来,我市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早动员,早部署,瞄准目标,精准发力,上上下下行动起来,全力以赴确保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第一战。本报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介绍全市各县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初步成效和良好态势,敬请关注。
11月8日,尉氏县邢庄乡岳家村村民岳献忠在自家门前仔细清扫尘土。说起村里的变化,他笑得合不拢嘴:“俺今年65岁了,从没想到能过上恁好的日子,这个村跟过去相比,真是天上地下。俺妮出去打工一年多了,前天回来,差点找不着家门,变化太大了。”
岳家村是该县精准扶贫整体推进村,今年年底将实现全面脱贫。我市脱贫攻坚“百日会战”打响以来,县、乡多方筹资硬化、绿化村内道路21条,建成了标准化卫生室、残疾人康复室,新建了文化休闲广场,自来水、有线电视等生活设施配备齐全,村子面貌焕然一新。“全乡集中精力大干一个月,让岳家村旧貌换了新颜,使之成为乡里的示范村。”邢庄乡乡长刘杰说。
全市脱贫攻坚自今年1月特别是9月15日“百日会战”吹响集结号以来,古城开封农村大地千军万马战犹酣,脱贫攻坚热潮滚滚,致富奔小康足音铿锵。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按照《开封市脱贫攻坚四年滚动脱贫计划》,今年预完成50个贫困村、3.5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截至目前,按照贫困户退出标准和程序,全市贫困人口有27331人达到脱贫标准,占省下目标的119.5%,占市计划目标的78%。岳家村的变化是其中一个缩影。
“十不十有”,稳步落实。市委书记吉炳伟根据“两不愁、三保障”内容,编写了贫困户脱贫标准,经市委常委会反复讨论,形成了通俗易懂、简单易记、朗朗上口、检查方便的开封市精准扶贫“十不十有”。精准扶贫“十不十有”作为我市推进扶贫开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措施,目前已基本上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十不十有”通过在贫困户家中上墙、组织巡回观摩、各县区的典型经验推广等措施,今年预脱贫的50个贫困村精准扶贫“十不十有”基础性工作基本达标。
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今年,市县两级财政扶贫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大幅增加。市本级落实财政扶贫资金2000万元,增幅122%;县区落实财政扶贫资金2111万元,增幅499%。按照权责一致原则,以扶贫规划为引领,以扶贫项目为平台,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整合交通、水利、卫生、文化、电力、绿化及污水处理等项目资金18600万元。根据《开封市金融扶贫实施办法》,市县两级计划落实5000万元扶贫开发小额信贷风险担保金,市、县各承担50%,放大财政扶贫资金效益,撬动金融资金5亿元,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贷款难问题。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各县区精准施策,涌现出产业发展、教育资助和社会保障兜底等多种脱贫模式,变“输血式”脱贫为“造血式”脱贫。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成为精准脱贫重中之重,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杞县采取传统种养业+大蒜特色产业,通许县采取传统种养业+特色瓜菜种植,尉氏县采取传统种养业+电商脱贫+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发展方式,使得产业扶贫项目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同时,各地积极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贫困户就业。
社会扶贫的大合唱,高亢激越。今年“全国扶贫日”活动期间,社会各界捐款及捐物折资共计500多万元,集中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和贫困学生上学、残疾人救助以及学生“爱心包裹”等方面。
市委农办、市扶贫办主任林恒志说,今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期,时间紧、任务重,接下来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横下一条心,统筹谋划、齐心协力,落实帮扶措施,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升帮扶效果,确保全市今年的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
《脱贫攻坚 千军万马战犹酣》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izheng/537471.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