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29 11:00 我要投稿
培育脱贫攻坚两大亮点
全媒体记者 张仲鹏
脱贫攻坚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我市今年脱贫攻坚要培育两大亮点。一是培育脱贫示范村。按照水、电、路、气、房、环境改善到农家和农户增收致富“六到一增”的建设思路,在今年66个预脱贫村中,每个县培育2~3个脱贫示范村,通过示范引领,及时总结推广有效做法、创新举措和成功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市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树立行业扶贫典型。进一步总结推广市残联“六个一批脱贫模式”,完善经验做法,提升市残联远程教育集中就业培训基地、残疾人集中就业培训基地、残疾人扶贫基地等扶贫项目实效,使典型经验成为亮点。各相关行业部门要学习借鉴这种做法,围绕部门职责和扶贫任务,结合开封实际,争创行业扶贫典型。
加快生态体系建设
全媒体记者 张仲鹏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搞好农业农村污染整治是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我市今年一要推进森林生态建设,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市建设提升工程,高标准完成在汴境内高速公路绿化和提升工作。二要推进湿地生态建设,将我市各县(区)河流、湖泊、坑塘等纳入湿地生态体系建设范围,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建设湿地生态公园、省级高标准生态湿地公园。三要推进流域生态建设,加强雨洪资源调度管理,发挥灌溉及生态效益。四要推进生态养殖建设,按照“生态安全、经济循环、优质高效”的要求,大力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持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建设。五要启动实施“河长制”工作,开展区域内的河道、水库、湖泊、湿地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工作,适时出台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实施意见。
补齐脱贫攻坚五个短板
全媒体记者 马燕
补齐脱贫攻坚短板,今年我市在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产业扶贫。制定金融扶贫、特色产业扶贫等专项实施方案,实现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产业扶贫全覆盖。二是医疗救助扶贫。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降低长期慢性病、大病、残疾贫困户就医费用。三是政策兜底扶贫。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等手段实现脱贫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对失能或半失能的农村特困人口提供集中供养服务;对老弱病残等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四是行业扶贫。各行业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责和脱贫需求,制订精准扶贫滚动计划。五是非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工作。防止出现贫困村轰轰烈烈、非贫困村冷冷清清,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
全媒体记者 董帅奇
建粮田、增设施、强科技、增单产、提品质,今年我市狠抓各项生产措施落实。
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气象现代化保障能力,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年新建高标准粮田35万亩,达到200万亩,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全年开挖沟渠645条,长1634公里,修复水毁工程1486处,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7.1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8.56万亩,新增和改善旱涝保收田27.9万亩,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4.24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45.94万亩。解决14.7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00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7%。再建15个美丽宜居乡镇、50个美丽宜居村庄。
健全脱贫攻坚六种机制
全媒体记者 马燕
积极探索新机制,才能全面提升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效益。今年我市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驻村帮扶机制、金融扶贫机制、扶贫资金管理机制、领导观摩机制、考核机制六种机制,助推脱贫攻坚。
按照“六个精准”和精准扶贫“十不十有”要求,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严格落实《开封市金融扶贫实施办法(试行)》,采取“政府+保险公司+担保公司+银行业金融机构”四位一体模式,推动金融扶贫工作。加强扶贫资金阳光管理,强化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完善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每季度由市领导带队,各县(区)相关领导参加,对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攻坚情况进行现场观摩,形成“鲶鱼效应”。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
全媒体记者 董帅奇
按照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的思路,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向后延伸;二产接一连三,双向延伸;三产接二连一,向前延伸,使一产的一份收入通过二产增值为两份,再形成三产的三倍效应。大力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大力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大力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启动实施特色小镇创建工作。
今年持续壮大现有的19个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集群。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30%以上。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年力争在140家以上。发展沿黄、城郊、开港大道周边的景区、产业园、特色乡镇和特色村庄。首批培育1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培育10个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让农产品更丰富更优质
全媒体记者 张仲鹏
民以食为天,食以丰富先。我市今年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全市农业布局,处理好“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关系,提高供给效率,使农业供给与市场需求更加契合有效。一是坚持稳定粮食生产。全市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550万亩以上,加大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二是推进种植业区域化布局。科学推广优质中筋、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发展高油酸油用型、食用型大果优质花生;坚持大蒜与小麦、蔬菜等作物的轮作倒茬,提高大蒜产量;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三是优化养殖业结构。坚持饲粮、饲草动物共同发展,支持肉羊养殖,培育肉羊加工企业,提升肉羊产业整体水平。
以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全媒体记者 董帅奇
农村改革头绪多、领域广,需要善于统筹规划,抓纲带目,扭住关键,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今年我市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探索订单农业发展模式。启动市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信息应用平台建设。继续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加快农商银行组建步伐,力争杞县、尉氏县、通许县3家联社3月挂牌开业。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稳定在1万家左右,家庭农场发展到1200家以上。鼓励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确保农业生产后继有人,培训职业农民1万人左右。实现小麦订单生产20万吨以上。
《让幸福之花开在寻常百姓家——2017年全市脱贫攻坚和农业农村工作展望》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izheng/61255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