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1-19 08:52 我要投稿
6月14日上午,在通许县孙营乡南李佐村生姜种植试验基地大棚里,大家一边劳作、一边商讨该村的脱贫计划。 石斐 摄
6月14日上午,在南李佐村生姜种植试验基地大棚里,一株株生姜苗青翠欲滴、长势喜人。市残联驻南李佐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安显伟、杜超和该村党支部书记牛文县、村主任郭新房每人拿个小铲子在除草、松土。
南李佐村位于通许县孙营乡西部,地处通许县、尉氏县、祥符区3县(区)交界处,自古就有“鸡叫听三县”之说。全村320户1601人,3100亩耕地。现有贫困户94户295人,拟于2018年年底整村脱贫。
“2016年2月,我们市残联组织帮扶工作队进驻南李佐村开始帮扶工作。”安显伟向记者介绍,“通过前期的入户走访调查了解到,该村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土豆、蔬菜、大蒜、胡萝卜等农作物,但该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资源匮乏等,整村经济水平不高。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相关产业,使其尽快脱贫致富。”话语间,安显伟说出了他们的主要帮扶措施。
“为了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扶贫产业,我和牛文县、郭新房,还有脱贫责任组组长王峰、驻村第一书记马跃等人,先后3次到许昌县考察学习生姜种植技术。”安显伟告诉记者,“我们实地参观考察了许昌县生姜协会和河街乡大路李村生姜种植示范基地,了解了生姜种植的经济效益与种植过程中需要注重的细节,尤其是生姜种植的技术经验和运管模式,并达成合作意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进行合作,即农户种植,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公司保底价格收购。”“今年4月,我们已用3亩地盖了3座大棚,搞生姜试验田种植。”牛文县告诉记者,“生姜的成长期是半年左右,到今年10月就可收获。”“我给你算一笔账:1座大棚的成本是1.3万元,亩产生姜1.5万斤到两万斤,生姜价格按每斤两元计算,亩效益就有两三万元,到时候,3座大棚就能解决二三十户贫困户的脱贫问题。”牛文县兴奋地说。
当下正值土豆收获季节。南李佐村来了几辆货车,都在收购土豆。在土豆收购点附近,有一个烧饼摊,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正在打着烧饼。“那个摊主是贫困户,通过学习烧饼制作技术,现在做起了小生意。”安显伟告诉记者,“由于打烧饼简单易学,而且投资小、见效快,知识要求不高,非常适合农村贫困户经营。去年11月16日,我们从市里请来几位师傅,为该村贫困户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烧饼制作技术培训,并为以此就业的10户贫困户免费配发了专用炉灶。”“打烧饼虽然挣钱不多,但每逢集市也能挣一二百元。主要是时间灵活,不耽误干农活。”从事打烧饼的贫困户司军社说。
投资5万元建立康复示范站,捐赠49件辅助器具;为贫困户捐赠11台彩电、15台电风扇、200件新衣服;为7户贫困户修建了院墙和大门;为村委会植树,修建健身器材,硬化文化广场;捐赠图书200册,成立农家书屋;和市中医院联合举办义诊……入村帮扶以来,市残联帮扶工作队坚持每月落实一件帮扶实事,逐渐改变着南李佐村的贫困面貌。
采访期间,市残联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许豪接到一个电话,让他16时左右到市里同市交通运输局商讨修建南李佐村-崔岗村公路的事情。“为了这段路,我们协调了很多次,终于快有眉目了。”许豪高兴地说。
扶贫日记
身残志不能残
通许县孙营乡驻南李佐村第一书记 马跃
2016年5月,我到南李佐村担任第一书记。我深深感受到使命和责任的重大,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入村后,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为了尽快转换角色,全面真实地掌握第一手村情、民情,我通过实地查看、进门走访等形式了解了南李佐村的自然环境、组织建设、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等各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厘清了全村的工作思路,与乡党委、市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班子一起制定了村级发展规划。
精准扶贫的精髓在于精准识别、精准施策,从而精准发力。扶贫要先找准致贫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确保扶贫工作稳步推进。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我长期坚守一线,白天入户访问,夜里埋头整理资料、填写档卡,腿走累了、脚磨烂了,从不喊疼喊累。像冒雨入户、冒高温入户、深夜入户等已成为我们众多帮扶工作队队员的工作常态,但大家都任劳任怨。
在全省开展档卡整改工作以来,扶贫工作任务更加繁重。按照要求,贫困户明白卡等需要驻村第一书记亲自填写。那时,一坐就是一整天、一整夜。因我腿有残疾,第一书记这项工作又很艰巨,我感觉压力大、担子重,曾想过要退出。单位领导多次打电话询问:“身体怎么样,吃得消吗?”也曾给我发微信:“咱单位你们3个驻村第一书记,我最担心你。你任务重、责任心强,一定要劳逸结合,不能太累!”一想到领导那么关心我、支持我,心里就非常感动,就觉得不能退缩,一定要坚持到底。虽然我身有残疾,但我身残志不能残,健全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一定能做到!这句话始终在我脑海里回荡。
我相信,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在市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及各个行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南李佐村脱贫攻坚工作一定会交上满意答卷。
《砥砺奋进的五年·脱贫攻坚记者蹲点:南李佐村的脱贫之路》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izheng/68771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