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14 11:39 我要投稿
客商分拣收购的苹果,准备装车。 记者 李文璞 摄
【编者按】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先进村、国家级生态村创建先进村、国家级“一村一品”先进村、河南省文明村镇……通许县长智镇岳寨村有一系列闪闪发光的荣誉。在全市“三包三带”千名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中,市委书记吉炳伟把岳寨村作为自己的基层联系点。岳寨村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村镇建设、基层党建等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岳寨村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岳寨村有哪些独特经验和做法,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一学两争三优”活动能带来哪些启发?本报组织报道组近日深入岳寨村进行了采访,从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未见苹果树,先闻苹果香。岳寨村盛产苹果,苹果园内苹果飘香,一个个鲜红欲滴的苹果挂满枝头,一派丰收景象。7月9日,记者一行来到通许县长智镇岳寨村采访。
在村口路边苹果交易市场,人们都在开心地忙碌着:过磅、装车,一辆车还未装满,另一辆空车又紧跟上来。通过货车牌照得知,客商来自全国各地,但以周边市县居多。“苹果现在什么价格啊?”“这是‘藤枚’,好点的一块四五,孬点的六七毛。”来自周口的客商李东阳告诉记者,他从事水果批发多年,第一次到岳寨村收购苹果,“我是听说这儿的苹果品质好、口感好、好出手才来的。”前行几步,看到50岁的苹果经纪人张传民正向一位新乡长垣的客户推介苹果。作为苹果经纪人,张传民在果农和客商之间架起了一座重要的桥梁。“岳寨苹果品种好、价位合适,所以我愿意来这儿收购。”那位长垣的客商说。
走进一家苹果园,只见村民岳邦庆正在摘收苹果。他告诉记者,他家种了8亩苹果,品种有“嘎啦”、“美八”和“藤枚”。“今年苹果价格没有去年高,不过亩产比去年多。一般情况下,每亩收益1万元左右。”岳邦庆说。
聊起岳寨村种植苹果的历史,该村党支部书记于来政向记者娓娓道来。在他当党支部书记之初,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他首先思考的问题。“2001年,我们村委一班人经过市场调查,认为种植苹果是农民致富的一条好路子。于是通过外出考察,当年鼓励村内6名党员栽植了‘嘎啦’、‘美八’等品种苹果树30多亩。2005年,示范种植户的苹果获得了丰收,亩均收益5000多元,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我们村干部抓住有利时机,连续几年免费向村民提供苹果树苗。村民消除了后顾之忧,栽种苹果树的高潮掀起来了。”
如今,岳寨村2600多亩耕地,果树面积就达2400亩,人均1.5亩果园。为帮助群众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村里还成立了两家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进行了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注册了“香甜”、“满江红”两个商标,实行产、供、销一体化,仅此一项人均收入近1.5万元。苹果下来后,群众足不出户就有经销商前来收购。岳寨村发展苹果产业的成功,推动了附近群众发展苹果产业的积极性,并成功调动周边村发展苹果种植面积1万余亩。
7月1日、2日,市委书记吉炳伟到岳寨村驻村调研。吉炳伟指出了岳寨村发展壮大苹果产业的四个关键:建设好苹果储存冷库,提高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开拓销售市场,培养苹果经纪人;发展苹果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加强科技培训,提高苹果种植技术。同时,吉炳伟鼓励岳寨村进一步改良苹果品种,调整水果种植结构。嘱咐任岳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通许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张红岩要帮助村民,用“互联网+农业”的思维,把岳寨村的苹果宣传推介出去。“我们一定以吉书记驻村调研为契机,努力做强做大岳寨苹果产业,不辜负吉书记的嘱托。”于来政说。
《苹果种植富了岳寨人——来自通许县长智镇岳寨村的报道(一)》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tongxu/204989.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