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07 09:51 我要投稿
记者 朱朝星 通讯员 杨治国 申军委
“我们4个村种植小杂果已经有十几年了,以前都是一家一户单一经营模式,规模小,为抢生意互打价格战、恶性竞争,结果都赚不到钱。沙沃源联合党总支成立后,我们4个村互联互帮,抱团发展,再也不用担心销售问题了。”7月2日,在门楼任乡栗林村,尉氏县首个跨乡镇联合党总支——沙沃源联合党总支书记、门楼任乡栗林村党支部书记安志勇高兴地告诉记者。
门楼任乡沙沃村种植小杂果历史久、面积大。多年前,在沙沃村的带动下,周边的门楼任乡栗林村、大桥乡冯街村、蔡庄镇水台村等村也开始大面积种植小杂果,总面积发展到1万多亩。2013年,以沙沃村为中心的小杂果生产基地,被该县确定为无公害小杂果生产基地和观光农业旅游区。由于上述几个村分属不同的乡镇管理,相互之间无序竞争,农户为扩大销量打价格战,往往增产不增收。为此,尉氏县委创新基层党组织跨乡设置新模式,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因地制宜、互促共进”的要求,于今年4月在栗林村、沙沃村、冯街村、水台村4个小杂果种植村成立了沙沃源联合党总支,以达到产业联建、共谋发展、合作共赢的目的。该党总支成立后,一是规范经营秩序,召集4个村的党员干部开会,共同协商制定合理的农产品销售价格,防止恶性竞争。二是规划修路。栗林村、沙沃村、冯街村、水台村4个村虽然相邻却交通不便,外面的客商进不来、村里的农产品出不去。该党总支把实现这4个村的村村通公路作为主要工作目标之一,多次向县乡领导汇报,现在此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三是千方百计帮助农户扩大销量。今年大桃上市后,面对国内销售不景气的大环境,该党总支分派党员赴全国各地联系大桃销路,并借助微信等新媒体推介销售大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吸引了山西、北京等地客商,农户种植的大桃以理想的价格被抢购,种植户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提起沙沃源联合党总支个个竖起大拇指。
沙沃源联合党总支只是该县加强联合党总支建设的一个代表。据尉氏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玲介绍,近年,该县积极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等基层联合党总支设置模式。联合党总支坚持“三统三分”(统一研究部署党建工作、统一谋划经济发展思路、统一实施重大决策部署,人权、财权、事权三权分开),打破了行政隶属藩篱,使同一地区不同形态的基层党建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实现了效用最大化。村村联建党总支,解决村级班子软散瘫、战斗力不强问题,全县组建村村联建党总支11个,通过先进带后进,彻底解决了11个后进村屡治屡瘫难题;村企联建党总支,解决村集体经济薄弱、为党员群众办事能力不足问题,全县组建村企联建党总支15个,带动企业累计向联建村投入各类资金1300余万元,吸纳富余劳动力560余人;村居联建党总支,解决城乡接合部新建小区党建工作薄弱问题,组建村居联建党总支1个,实现近郊村庄与周边居民小区1600余户居民在管理、服务、党建、综治等方面无缝对接。
2013年6月,河南裕康苑农业有限公司和企业所在地——十八里镇申庄村成立联合党总支。该党总支成立后,企业出资对申庄村的村级道路、路灯进行改造。同时,有生产能力的村民到企业进行就业培训,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另外,申庄村的1400亩土地则成为企业的苗木花卉、畜牧养殖、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该党总支书记、申庄村党支部书记鲍石金说:“联合党总支的成立,让村里和企业在土地、人力、资金、项目等要素资源上实现了整合,实现了双赢。”
尉氏县联合党总支模式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认为联合党总支的成立,是基层党组织实现“有形”和“有效”覆盖的积极探索,是基层党组织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有效载体,对于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重要作用。要在全市认真总结推广这一经验做法,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升服务党员、服务群众能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尉氏县联合党总支在帮扶群众中解民忧、在服务群众中聚民心,赢得了群众的点赞,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目前,该县27个联合党总支已通过大帮小、富帮穷、强帮弱,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互联互帮、发展共赢”的目标。
《尉氏县联合党总支:互联互帮 发展共赢》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weishi/20025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