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09 12:06 我要投稿
初冬的尉氏县岗李乡冉家村,暖阳潇洒地照在大地上。
一场大雪过后,水泥道路干净如洗,村委会戏曲大舞台台上台下一片热闹,一些家庭式作坊内机器鸣响,生产出的家具、衣服、鞋子等产品销售形势很好,不仅引领该村群众发家致富,同时也让该村因加工贸易而闻名周边地市。村民都说,家家户户吃上自来水,搬着马扎去听戏,还能在作坊里打工赚个零花钱,这日子过得真舒坦。不过要是没有村支书冉丙臣,估计这样的好日子可能只是个梦了,他可真是我们村发展致富的带头人。
冉家村是一个以种田为主的村庄,原来很多农民拘泥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小富即安思想较为严重,一些贫困户基本生活都成问题。
2005年,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冉丙臣走马上任,当了冉家村的党支部书记。当时,村“两委”班子一盘散沙,干群关系对立,街道环境脏、乱、差……“农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在班长”,经冉丙臣分析认定,冉家村要想改变面貌,必须从基层组织抓起,“铸党魂,聚民心”。为此,冉丙臣多次带领村干部到典型村学习参观,使大家形成共识,是党员就要为村民致富无私奉献,是党员就要为村民幸福带头吃苦,是党员就要爱国爱村爱邻里,大家团结一致奔小康。只有把干部群众的心连起来,使农村党员的带头致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在党群、干群之间架起“连心桥”,才能让群众过上富裕的生活。
原来的冉家村有4只大喇叭,过去喇叭一响,不是这家找猪,就是那家找羊。2005年以来,喇叭开始换上新的内容——科学种田知识。岗李乡作为农业大乡,几年前一到麦收季节,由于当地大型联合割麦机少,村民往往掏高价还找不到割麦机,影响收麦进度。冉家村党支部多方筹措资金16万元,为村里买了两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村民再也不用为找不到收割机抢收麦子而犯愁了。
为了给村民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冉家村从2008年开始组织村民进行村容村貌整治,对凸凹不平的路面进行了整修,对存在农户占道现象的街道进行清理,并投资3万余元在村里安装路灯100多盏,栽植600多棵梧桐树绿化街道,改善环境。2009年,冉家村投资30多万元,把南北4条大街修成了4000米长的水泥路;投资6万元修建了18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结合本村实际情况,成立了秧歌队和舞狮队,使该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9年,村民冉俊伟决定发展养猪业,村党支部得知他资金不够,积极为他协调资金120万元,帮助他办起了种猪饲养场。后来,其他村民向他学习,先后办起了养猪场。在村“两委”的带领和支持下,村民宋文明在家里办起了作坊式衣服加工工厂, 80多名留守妇女在不影响照顾家庭和种田的情况下到厂里打工,每人月收入2000多元,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而他本人每年可获利10万元。村民宋正先在家中办起了皮鞋加工厂。村民马刚军告诉记者,与到南方打工一样,在家门口打工每月四五千元的收入一点也不差……
如今,走进岗李乡冉家村,村庄依岗而建,民房井然成排,街道宽敞、平坦、干净。村民都说,跟着冉支书,我们的生活真是越来越有奔头!
《冉丙臣:冉家村的致富带头人》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weishi/28790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