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8-28 08:41 我要投稿
开封网讯 记者 石斐 通讯员 王水田 张伟民 初秋时节,记者慕名来到尉氏县洧川镇许寨村胖大嫂种植专业合作社里采访,咋一听这个合作社的名字,还似乎有点好笑——“胖大嫂”。
“俺名字叫过玲玲,是咱这合作社里的法人代表,也算是社长吧,现在这国家政策好,农民生活水平高,身体也就胖啦,合作社名的字就是根据俺身材所起的,怎么,还有些‘笑意’吧……”合作社社长过玲玲面带微笑风趣地说。
“‘业务范围:农作物、果树种植;农产品深加工销售,出资总额200万元……’,咱种植的都是啥庄稼呀?从事那些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笔者边念其营业执照中的内容边笑着问。
“这个合作社是在镇财税所和村干部的支持下办起来的,目前种植的大豆面积还不大,明年打算扩种大豆50亩以上,现在主要是从事瓜豆酱、臭豆的生产和销售,村里的七八个劳力都在这儿上班,要不,咱去生产车间看看,哈哈……?”过玲玲的丈夫许光辉边笑边招呼大家来到生产车间。
车间里,各类设备、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等摆放得井然有序,地面墙壁卫生整洁,身着统一服装的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熟练地操作着,拌料、装箱等有条不紊。
“你是村上几组的?感觉在这里务工累不累,每个月能领多少的工资?”笔者笑着向一名正将盛装好瓜豆酱、臭豆的塑料瓶分放包装箱的中年妇女问。
“俺是六组的,这活干着很轻松,每个月可以发到一千多块钱吧,隔条街就是俺家,比在外地打工强多啦,还能按时回家照顾公婆和孩子,可得劲儿,嘀嘀……”回答者边说边笑,感到十分愉快。
“咱这产品都销到哪儿呀,销量怎样?都给村里带来些啥好处?”笔者问。
“销往省内外的30多个大商场和超市,每个月也就是3000多来公斤吧,由于质量上有保证,基本上是供不应求。”“不仅为村里解决了剩余劳力,还带起10来户村民发展工副业生产……”在场的退休教师张顺学、村干部许根阳都笑着争相向笔者介绍。
接近中午时分,一辆带有(鲁)字头的山东客货两用车停到了合作社的院子里,只见几名员工在过社长的吩咐下,将一箱箱新生产的产品有序地往车上装。
随着一声汽笛鸣响,满载着豆制品的车辆缓缓驶出了合作社的大门,在中心道路一侧的干部群众都会意地笑了,大家笑得如此舒心、自然……。
《合作社里的笑声》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weishi/64965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