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开封新闻 > 汴梁开封 >

开封灯笼张博物馆免费开放 传统灯笼文化在其中

[摘要]莲花灯 □牛枚 韩孟迪 文 李超然 摄影 阅读提示 羊年春节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古城开封的主要街道上,如今已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再过几天,家家户户也都会张灯结彩。夜幕降临,大街小巷,年味渐浓。 据了解,灯笼起初只是一种照明工具,它的出现拓展了人们的活...

开封灯笼张博物馆免费开放 传统灯笼文化在其中

开封灯笼张博物馆免费开放 传统灯笼文化在其中

莲花灯

  □牛枚 韩孟迪 文 李超然 摄影

  阅读提示 羊年春节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古城开封的主要街道上,如今已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再过几天,家家户户也都会张灯结彩。夜幕降临,大街小巷,年味渐浓。

  据了解,灯笼起初只是一种照明工具,它的出现拓展了人们的活动空间。后来,还演变出了元宵节一项颇为重要的活动——看花灯。

  而提起开封的灯笼,就不得不说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汴京灯笼张。2月6日下午,大河报记者来到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走进了灯笼的世界。

  【初见】古朴小楼里悬挂各式灯笼

  开封市区,从繁华喧闹的解放路拐入理事厅街,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便坐落在这条安静的胡同里。复行数十步,路北一座古香古色的小楼便是。

  张俊涛热情地邀请记者进入馆内参观。移步其中,在中式古典装修风格的展厅内,北墙上以灯箱的形式介绍了汴京灯笼张七代技艺的传承和轶事,西墙上展示着几种花灯的图片及解释,整间屋子用精心收藏的老家具、老灯具作为衬托,更显古朴与沧桑。

  “我这个以灯笼为主题的博物馆免费开放,主要用于汴京灯笼张的推广,每年有一万多人前来参观。”张俊涛笑着说,他们这个博物馆是在祖宅老作坊基础上修建的。

  过了天井,更是别有洞天。进入北边的展厅,天花板上悬挂的满是无骨花灯。张俊涛按下开关,眼前的无骨花灯一个个发出柔和的光亮。“无骨花灯,顾名思义就是没有骨架的、由一块块或丝绸或纸质的灯皮相互拼接构成的,其中没有利用任何竹质或木质的硬物骨架来定型,而是利用灯皮本身相互支撑形成的力量,使灯笼呈现出立体的结构。”张俊涛告诉记者,很多来此参观的游客都对无骨花灯的巧妙工艺赞不绝口。

  张俊涛说,其实,无骨花灯还有一个富有寓意的名字,取其谐音便是——五谷丰灯,“无骨,通五谷。这其实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于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记者随后又跟随张俊涛来到楼上的一间展厅,其中挂着许多万眼箩灯。记者看到,万眼箩灯灯体上布满了细密均匀的小孔,张俊涛说,这些小孔都是在制作灯笼时,用最细的绣花针一针针地刺出来的。“这样一来,做灯皮的材料就不仅仅局限于透明或半透明的材质了,只要刺出来密密麻麻的小孔能够透光,不透明的材料一样可以用来做灯笼。”

  【特点】与生活息息相关,传承宋代风韵

  张俊涛说,灯笼张的灯笼很有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生活气息特别浓郁,比如水果灯、蔬菜灯、植物灯,这些灯笼的选材都与生活息息相关,让人看起来亲切,就会受欢迎。“例如有着很多尖尖角角的灯笼,造型其实来源于一种叫蒺藜的植物,谐音是吉利,象征着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大吉大利。”

  “第二个特点是传承宋代灯笼的风韵。”张俊涛说,例如火动灯、水动灯、风动灯,这些其实都反映了宋代的科技文化成果。“比如走马灯,也就是火动灯。在北宋时期,它作为玩具被发明出来,利用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使得外面悬挂的纸片人物不停旋转。从这个走马灯我们不仅能看到民间手艺,还能看到历史、文化和科技。”

  张俊涛认为,灯笼是多种手工技艺的综合体或载体,“剪纸、刺绣、雕刻、皮影……只要想象力丰富,任何材料都可以运用在灯笼上”。

  在博物馆二楼的走廊里,记者看到了被玻璃罩起来的灯花印版。“这个是清朝时期出现的,类似于木版年画,把需要用的灯皮图案刻在这个木版上,就可以大量印出来。它的出现,提高了灯笼的生产效率,使得批量生产成为可能。”

  此外,张俊涛还强调说,灯笼张的灯笼很讲究互动。他指着墙上的一幅花灯图片向记者介绍:“这个人物花灯,你看他并没有在笑吧,投个硬币进去,就触动了灯内的开关,此时人物就会咧开嘴,哈哈大笑,既可以观赏又能够互动。”

  【努力】挖掘、研究和传播传统灯笼的内涵

  “千手千眼佛灯是馆内唯一一个大型花灯,高约2.6米,是20多年前父亲制作的,当时获得了开封市彩灯大赛的一等奖。”张俊涛说,这个灯就是按照大相国寺的镇寺之宝千手千眼佛制作的,手和眼数量完全一致,眼是以小灯泡的形式来表现的。“当时我父亲认为,只要能够把最繁杂的事物做出来,那么把其他事物做成灯笼就不在话下了。”

  “这个博物馆是我2011年6月份建好的,目前有灯笼品种100多个,灯笼数量400余盏,仍在不断充实和提升。关于灯笼的品种和制作技艺,我父亲已经做了很多,我自己想把重心放在灯笼内涵的挖掘、研究和传播上。”张俊涛说,还是要更注重文化的积累,把基础打好,把研究灯笼文化内涵的功夫做足。

  目前,博物馆除了接待大中小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参观,张俊涛还奔走于省内外开展讲座、举办展会。“制作灯笼的技艺是民间艺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希望能通过努力在省内外甚至国内外保存发展这种文化,希望更多的人了解灯笼张,更希望汴京灯笼张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开封灯笼张博物馆免费开放 传统灯笼文化在其中》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bianliang/203038.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