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开封新闻 > 汴梁开封 >

开封77岁老人爱上收藏文证资料 已收藏四五百份

[摘要]郭树艺收藏的1959年的毕业证书,显现出了当时考试从五分制到百分制的过渡。 一张发黄的地契,历经沧桑,走过了不同的历史时期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人们因为能忘却,所以自己能渐渐地脱离了受过的苦痛,也因为能忘却,所以往往照样地再犯前人的错误。 1936年的...

开封77岁老人爱上收藏文证资料 已收藏四五百份

郭树艺收藏的1959年的毕业证书,显现出了当时考试从五分制到百分制的过渡。

开封77岁老人爱上收藏文证资料 已收藏四五百份

一张发黄的地契,历经沧桑,走过了不同的历史时期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人们因为能忘却,所以自己能渐渐地脱离了受过的苦痛,也因为能忘却,所以往往照样地再犯前人的错误。

   1936年的地契,开封市旗纛街北头路西的14间瓦房被卖掉。

   1938年,日本人在开封组建"豫东行政委员会",不承认中国政府颁发的地契。房主必须到新政府办理新的卖契并交费才合法。

   1943年,这14间瓦房又被卖给了当时的开封市铁路局,地契被注销。

   □牛枚 文 李超然 摄影

   核心提示|开封一位77岁的退休老人,十几年来收集了四五百份历史文证资料。其中有清朝嘉庆年间的契尾、抗日战争时期的地契、开封解放初期的商业营业证、新中国成立后的毕业证书......

   近日,大河报记者采访了这位酷爱收藏的老人郭树艺,走进他精彩的收藏世界,“历史不能隔断,收藏就要收藏历史,用文证资料去见证历史。”

   地契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一位退休老人,我很想把自己这十余年来收藏的一些‘旧纸片’拿出来‘晒一晒’。”1月29日下午,郭树艺拿着自己收藏多年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地契,对记者说。

   展现在记者眼前的这张宣纸材质的地契有些破旧,是郭树艺于2009年6月收藏的,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盖着红红的官方大印。“这上面后来又写了几个大字‘注销;此契转卖注销,交买房收存,卅二、十二、六;注销’。”郭树艺向记者介绍说,这是一张1936年的地契,使用的还是民国纪年,当时卖者将开封市旗纛街北头路西的14间瓦房卖给了另一个人。

   “到了1938年6月6日,日本人占领开封,并于8月在开封组建了豫东行政委员会,代河南省政府行使职权。而这张地契的右边部分就是豫东行政委员会颁发的新卖契。“郭树艺进一步解释说,之所以颁布新卖契,是因为日本人组建的豫东行政委员会不承认中国政府颁发的地契,房主必须到新政府办理新的卖契并交费才合法,这新卖契上面还贴着交费凭证。“到了1943年,这14间瓦房又被卖给了当时的开封市铁路局,因此地契被注销了。”

   随后,郭树艺又拿出一份抗日战争时期开封杞县的地契。“这上面盖的是‘河南省公署财政厅印’。这是因为1937年11月,日本人占领安阳后建立了伪河南省自治政府,后来改称‘河南省公署’。”郭树艺说。

   爱上收藏

   “收集资料在于唤醒记忆,警示后人”

   “这些都是我收藏的文证资料,其中有刚刚看的地契,还有过去的介绍信、证明书、下乡证明、毕业证书……”郭树艺打开纸箱,记者看到,里面放满了牛皮纸信封,上面都写有信封内文证资料的简要介绍。

   郭树艺告诉记者,自己的老家在河南睢县,“我是1938年12月出生,不

   满周岁时就受到了日本人的迫害。”1958年,郭树艺考入了河南大学中文系;1962年毕业后,郭树艺来到北海舰队工作,1974年回到开封,1999年从开封市供销社退休。

   谈起为何结缘收藏,郭树艺说,“退休后的一天,我在旧货市场上看到一份抗日战争时期的报纸,内容是日军庆祝占领

   河南的胜利,宣传‘亲日’、‘友满’。”

   “收集资料就在于唤醒记忆,警示后人。我们中国近代耻辱苦难史不能忘却,收集文证资料,就是为了不能忘却。”郭树艺感慨地说。

   从此以后,郭树艺开始收集,同时他的收集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收藏了什么

   “四五百份文证资料,沉甸甸的历史”

   郭树艺说,自己目前收藏的文证资料至少有四五百份,都是沉甸甸的历史。每得到一份文证资料,自己都会翻阅资料、仔细查对,“核实后,我还会在一旁做注解,盖上我自己的章后,再用信封保存起来。信封上标明文证的主要内容,方便查找。”

   正说着,郭树艺从中挑选了几份文证资料,小心翼翼地将其从信封中掏出,向记者介绍。

   “你看,这是一张1959年一位16岁的女中学生的毕业证书。”郭树艺说这张毕业证书的背面是成绩单,上面存在两种计分制度,它见证了我们国家教育史上,五分制向百分制的计分制度的变迁。

   郭树艺将手中的毕业证书翻过来,记者看到了这位名为“孙秀兰”的女学生在初中三年各个学科的成绩。第一、第二学期是按照五分制计分,第三学期则是按照百分制计分。

   郭树艺告诉记者,这张毕业证书原来的主人孙秀兰今年已经72岁了,“我还收藏有一张她的小学毕业证书,如果能找到她,我想把这两张毕业证书送给她。”

   随后,郭树艺又拿出一份由报纸扩印而来的资料。“这是1950年刊登在《河南日报》上,由张景豪创作的速写,它还原了当时开封市各界国庆纪念大会上人潮涌动的场面。我得到这份报纸后,专门把它扩大后过塑。”

   怎样收藏

   “私人收藏不如国家收藏,放在家里不如献给国家”

   郭树艺告诉记者,收藏有三种方式——淘、坐收、交换,“一开始我经常去地摊儿上淘,后来别人知道我喜欢收藏文证资料,就常常送到家里来,在街上见到我也会询问我要不要。”

   “收藏要有知识,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更要有厚重的历史感,找出来文证资料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郭树艺说,自己收藏的多为文证资料,纸质的物品不容易留存,“很多文证都是有破损的,买来之后,还要花钱找人修复。”

   此外,郭树艺还认为,收藏也需要有目的和精神,“没有目的、没有精神,那只是收藏买卖,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藏。”

   郭树艺觉得,收藏的意义在于对收藏的认识和运用。“所有的收藏,也许内容不同,但最终都是为了达到为国为民的目的。”

   2006年7月,郭树艺曾将自己收集的一张开封解放初期的商业营业证捐献给了开封市博物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封市现存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商业营业证,填补了此项空白。

   郭树艺说,曾经也有人想出钱买走,但是我觉得私人收藏不如国家收藏,放在家里不如献给国家。“今后,我想将自己收藏的这些文证资料拿去印刷出版,装订成册,然后就捐献出来。”


《开封77岁老人爱上收藏文证资料 已收藏四五百份》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bianliang/204965.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