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17 10:26 我要投稿
张家港市是长江边上的一个县级市,综合实力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三,是连续四届的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国文明建设的典型。一个县级市缘何能够成为全国典型?
上世纪90年代初,不占资源优势、地域优势的张家港发力经济建设,仅用3年的时间就迅速崛起,创出了“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被誉为“长江三角洲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不仅表现在外部环境上,更体现在精神实质上。文明城市创建,在根本上是要塑造一座城市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内核,让这座城市的氛围更加和谐、“软实力”得到提升,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更加幸福。
有了经济实力做后盾,张家港市的城市建设得以快速推进。他们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不断创造出文明建设的新制度、新经验。
文明在人,离开居民城市文明就无从说起。张家港的文明创建从市民做起,以市民为中心,着力培养高素质市民。
教文明,让市民有知识、懂文明、向往文明。张家港每年都要开展“洁美家园”和“改陋习、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从“礼仪知识大家学、礼仪实践大家行、礼仪言行大家评、礼仪鲜花大家送”做起,要求市民“管住自己一口痰、关爱身边一片绿、走好出行一步路、扔好垃圾每一袋”,把文明创建工作落到生活的细微之处。《张家港市文明市民读本》已修编三次,共下发30多万册,每年市民接受文明知识教育率保持在95%以上。张家港广泛开展了“书香城市”活动,发布了全国首个覆盖城乡的“书香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在全国首推“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开展“24小时自助借阅图书馆”建设工程,让市民能够免费读好书,做知识型市民、做高素质市民。
奖文明,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愿意文明。张家港着力弘扬“好人文化”,大力倡导志愿服务,让当好人、做好事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张家港市制定了《张家港市精神文明建设奖励办法》《张家港市新市民积分管理办法》《张家港市志愿者礼遇办法(试行)》《帮扶生活困难道德模范实施办法》,对文明者给予荣誉、物质奖励,给予落户、上学、就医等加分奖励,让道德模范得到回报,以顶层设计固化文明认识、养成文明习惯。
城乡一体文明,是张家港的一大特色。该市文明创建活动,不仅是城市,也包括乡村。张家港“以城市标准规划农村,以社区标准建设村庄,以市民标准培育农民”,通过城乡发展功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体化,探索出一条城乡一体文明发展的独特路径,被誉为“张家港经验”,得以在全国推广。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道路上,张家港舍得投入,下足功夫,收获了丰硕成果。如今,张家港市农村社区化、农民市民化,率先在全国构建城乡统一的医疗、养老、生育、工伤和失业保障体系。
张家港的大街小巷为什么那么干净整洁,交通为什么那么有序?因为在文明创建的过程中,张家港人自觉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宁愿多走几十米也不会随地扔垃圾。多年来,在交警和交通志愿者的引导下,即使是在高峰期,城市的交通也是井然有序。在张家港,文明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一种习惯,融入市民的血液中。
(详细报道见第四版、第五版)
《张家港:文明之花为何越开越艳》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bianliang/22585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