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24 09:02 我要投稿
【编者按】新常态下,开封如何借自身发展、政策机遇、区域优势、挖潜提升之力,努力在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河南日报》8月23日头版头题对开封加速“开封”的具体做法进行报道。本报今日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外界越来越多地评价——开封变了,开封正在加速“开封”。
数字可以证明:连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位居全省前列。今年上半年,开封全市生产总值增速居全省第四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居全省第二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全省第二位。今年4月召开的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公布,开封市以第三名的位次,跻身“2014年度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先进省辖市”。
成绩单面前,开封的决策者对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依然保持清醒认识。今年2月开封市人大十四届二次会议上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开封综合实力依然偏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主导产业不突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明显。
敢于直面不足,就要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前,开封有机遇,更有挑战。进入2015年,和全国各地一样,开封也进入了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压力增大的经济发展新常态。
“适应经济新常态,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坚持长短结合,急抓投资、缓则转调、长要创优、远则谋势。”开封市委书记吉炳伟说,“稳增长,保态势,对开封而言,就是要科学研判形势,要打持久战。借自身发展、政策机遇、区域优势、挖潜提升之力,努力在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
打牢经济新常态下跨越发展的思想根基,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5月26日,当开封市民拿到当日《开封日报》时,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阵阵“辣味”——因所负责的重点项目推进不力,市农林局等5个责任单位在头版公开作检查。
重大项目建设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引擎”。今年以来,开封市委、市政府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适应新常态的重要抓手。在重大项目推进上,从制度层面建立健全了包括领导分包、分类推进、奖惩激励等在内的“六项机制”。
同时,紧密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今年4月,开封在全市干部中开展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弘扬焦裕禄精神,争做廉洁从政模范、争做干事创业模范,开展优质服务、营造优良环境、争创优异成绩为主要内容的“一学两争三优”活动,从干部思想上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为加快提升办事效率、提高服务水平,开封市成立了市委市政府督察局,赋予督促检查、综合考评、效能问责三项职能,做到有督必办、有件必查,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在报纸上用“晒”检查的方式鞭策后进、加压驱动的做法,是开封市推进重点项目大胆新尝试之一。
检查登报后,5家单位均在第一时间与项目方沟通,共同查找影响项目推进的问题。“全过程监督、持续整改、干部监督考核机制常态化,传递了开封市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的决心和力度。”开封重大工程项目之一的郑西公司郑州指挥部负责人魏光斌评价。
过去几年,在坚持“好中求快”发展总基调的过程中,开封对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自选动作持续不断:2012年开展“学整树”活动,445名干部被问责;2013年被确定为“效能建设年”;今年,又推出了“一学两争三优”活动。
“现在的开封名气大、人气旺,底气还显不足。”开封市市长侯红说,“开展‘一学两争三优’活动,就是要在勇于担当中,保持改革发展定力,增强改革发展韧劲,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增强开封的经济实力。”
数字显示,2014年,开封市71%工业增加值来自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70%以上来自产业集聚区。今年前7个月,全市新开工重大项目79个,总投资额达到122.4亿元,产业分布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物流等新兴产业。
找准经济新常态下跨越发展的产业支撑,打造开封城市发展的新名片
8月21日,开封市黄龙产业集聚区晋开集团厂区,一辆辆满载出口尿素硝铵溶液的物流车驶出公司物流通道。自晋开液态肥项目投产以来,每月两万吨的液态肥从这里运抵日照口岸,出口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同日,在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开封德豪光电科技园一期工地热火朝天,一期工程7万平方米业务用房一个月后即将交工。“我们的建设目标是中原地区领先的集光电、智能、电子商务、互联网、软件产业为一体的国际科技园区。”该项目负责人说。
(下转第二版)
《开封 新常态下新担当》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bianliang/230769.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