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2-17 10:04 我要投稿
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以来,与会的人大代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热情,认真撰写、提交议案,为建设“四个开封”和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出谋划策。截至提交议案截止时间,代表们共提交议案25件,涉及农林水、工业交通、科教文卫、人社民政、城管城建、财政经济、流通、政法等领域。
市委书记吉炳伟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战略,成为今后开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市人大代表刘会敏等在提交的《关于实施“文化+”战略,实现开封文化融合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议案中指出,当今,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文化已经成为生产力,是生产力要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生产力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文化不但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和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进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刘会敏等提出,文化要成为生产力,就要全面落实“文化+”行动计划。一是高度重视。市政府要把实施“文化+”行动计划作为关乎开封未来发展和古都振兴的重要抓手,抓紧抓实抓好。借助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这一国家级平台,使“文化+”在全省全国层面受到更多的认可和支持。二是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要建立高规格的领导机构和日常管理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强力推进“文化+”行动计划。三是强化措施。“文化+”行动计划涉及行业众多,需要政府、企业及社会共同参与,需要注重细节,把计划做实做细,要有具体的目标、措施、效果。四是资金储备。引入投资者,成立“文化+”专项基金,用市场化手段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五是人才储备。要建立实施“文化+”行动计划人才库,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广纳科技、设计、艺术等“文化+”人才,并为人才提供良好环境。六是文化储备。要与国内外院校、团体开展合作,将适合现代潮流、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引入开封。七是项目储备。通过项目推进,加快产业发展,促进行动计划的整体完成。八是加大宣传。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全市上下真正理解“文化+”的含义,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九是注重协同。将“文化+”有效融入“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与“互联网+”协同推进,与创新创业协同推进。
如何抢抓机遇,实现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无缝对接?市人大代表徐凤书等在提交的《关于加快推进成立开港经济区 助推开封建设新兴副中心城市》的议案中提出,要突出做到四个字,即“早、高、大、上”。一是早谋划。从发展目标、运作模式、管理机构、产业定位等方面及早谋划,尽快启动筹备工作,把宏伟蓝图变为发展现实。二是高起点。要依据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规划,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大手笔做好开港经济区产业集群、城市建设等发展规划,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做好衔接。三是大投入。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要按照开港经济区生产生活最高承载能力,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做好准备,不走重复建设的老路,实现大投入促进大发展。四是上档次。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做好开港经济区开发与建设,把开港经济区建设成创新发展的引领区、协调发展的示范区、绿色发展的生态区、开放发展的活力区、共享发展的和谐区,成为开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助推器,加快郑汴一体化发展,加快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建设进程。
25件议案,件件呕心沥血、饱蘸浓情,体现了代表们对开封长远发展和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一片赤子之心,彰显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拳拳情怀。
《人大代表为人民》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bianliang/33419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