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3-23 11:16 我要投稿
47岁的杜常州是龙亭区北郊乡北关街社区主任,自2012年12月任职以来,他秉承为民爱民之思想,把一腔热血奉献于群众,带领群众走上了幸福之路。
多年之前,杜常州就是一位闻名遐迩的企业家,他的鞋厂职工有170人,独创的品牌“佳美路”在开封乃至全省十分畅销。他不仅吸收了很多本社区的居民来厂里务工,还指导有头脑的居民去创业办鞋厂。然而,在他担任北关街社区主任后,繁忙的社区工作使他无暇顾及厂里的业务,在服务社区群众和办厂挣钱之间,他选择了前者——他关停了自己经营多年的鞋厂。
2013年4月,复兴大道征收项目开始,涉及北关街社区30多户。当时工作量大、时间紧,市领导、区领导、乡领导都非常重视。杜常州第一个“请战”:“请给我15户居民。”各级领导对他独自承担一半的征收户数倍感惊讶,有人甚至劝他放弃。然而,杜常州以实际行动打破了领导的惊讶和怀疑:仅仅20天,15户居民全部签下协议!原来,接到任务后,他每天一早去群众家里宣传征收政策、讲解赔偿方案,每每忙到深夜,他的真诚加上他在社区里的威望,15户居民很快签了协议。70岁的郭金城家的房子要被征收100多平方米,听到杜常州讲解的拆迁政策以及将带来的好处后,立即表示:“我带头拆掉我的房子!”另一位居民开始不理解,坚决不同意拆迁临街的300多平方米房子,杜常州就多次去她家里做工作,两天后,她高兴地在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在杜常州的带领下,北关街社区征收工作不到一个月全部结束,是指挥部第一个完成任务的社区!
社区有一条主街道是土路,每到下雨都泥泞不堪,居民出行极不方便,街道两边几百户群众怨声载道。杜常州上任后,一直把这条街道挂在心上,决心改变这种状况。2013年上半年,杜常州开始四处协调,寻找项目资金修路。终于,在区、乡领导的支持下,该社区争取到资金11万元,对这条1600多米的街道进行整修。然而,有个别住户因为自家门口的台阶、树木等私利不愿意修路,杜常州就逐户做工作,讲大道理、分析小利益,最终所有居民都欣然同意。时值炎热的7月,杜常州经常坚守在工地上,监督施工质量,又当监工又当工人,中午在工地上吃方便面,晚上坚持到施工结束。一个月后,一条宽阔平整的水泥路展现在了群众面前,那时,大家都欢呼雀跃,而经过一个月的辛苦,早已又黑又瘦的杜常州也开心地笑了。
在创卫工作中,杜常州更是全身心扑在了社区工作上。社区的主街道——开柳路两侧全部是门面房,大约有200户,他们有的在店外经营,有的是临时搭建的大棚,按照规定都是不允许的,然而牵涉的商户很多,要把这些违法建设拆除,难度很大。杜常州就与社区干部一户一户走访,发放宣传单、讲解政府政策,白天讲不通,晚上继续讲,今天商户不愿意,明天再来。就这样,他们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户一户地做通思想工作。于是,搭建的大棚拆了,店外经营的现象也消失了,门口的卫生大大改观。为了保持住卫生状况,杜常州与社区干部每天都到街道上打扫卫生,一天两遍,从不缺席。在他们的影响下,附近10多名群众也纷纷拿起工具加入到卫生打扫中来。商户刘成说:“杜主任每天的坚持感动了我,现在我不仅打扫自家店门口的卫生,还把其他店门口的卫生顺手给打扫了。”在创卫工作评比中,北关街社区的工作屡屡受到领导的表扬。“说实话,那一段时间,我每天都累得筋疲力尽。但是,看到我的汗水换来了领导的赞许、群众的满意,我非常欣慰,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杜常州如是说。
杜常州经常帮助别人,在别人困难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他的一次见义勇为在当地传为美谈。2013年5月18日上午,杜常州忙着征收的事路过社区北边的北郊沟时,看到一位70岁的老人正骑着一辆三轮车载着老伴儿在沟边行驶,拐弯时,三轮车突然翻进沟里,老人陷进污泥里,老伴儿被甩到路边。污泥直达老人的胸脯。杜常州大吃一惊,马上跑过去跳进臭气熏天的污泥里,奋力把他抱到沟边。附近群众赶来打了110。看到两位老人都没事,杜常州便悄悄回家换衣服了。后来,老人找到杜常州一再表示感谢,并找来记者采访他,被他婉言谢绝。
“我是一名党员,也是土生土长的北关街人,为乡亲们服务,是我最大的荣幸。我愿意做一个为民办事的社区主任!”杜常州朴素的语言诠释着一名基层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初衷和坚持,也续写着北郊乡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
《“做一个为民办事的社区主任”——记龙亭区北郊乡北关街社区主任杜常州》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longting/36105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