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开封新闻 > 龙亭区新闻 >

敢于担当不负总理重托 勇于亮剑再展“龙亭精神”——龙亭区棚户区改造工作系列报道之一

[摘要]【编者按】李克强总理始终念念不忘棚户区改造工作,曾对棚户区改造工作作出重要批示。5月8日,李克强总理莅临我市考察工作,其间冒雨来到龙亭区考察了旧城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工作,并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古城修复工作是历史责任,而老城区居住环境改善是迫...

【编者按】李克强总理始终念念不忘棚户区改造工作,曾对棚户区改造工作作出重要批示。5月8日,李克强总理莅临我市考察工作,其间冒雨来到龙亭区考察了旧城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工作,并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古城修复工作是历史责任,而老城区居住环境改善是迫切需要,二者不可偏废”,显示出总理对我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关注之情。

龙亭区是开封市的旅游商贸核心区,名胜古迹众多,集中展现了开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和魅力,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占据重要位置。近年来,该区把棚户区改造工作作为中心工作之一,顶天大困难、造幸福工程,探索出了好的经验,具备了好的基础,取得显著成绩。本报特选择该区正在进行的徐府街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工作进行报道,宣传先进事迹,介绍先进经验,并以此回报李克强总理的拳拳爱民之心。

历史早已沉淀,文化依旧馨香。

在开封城中心的徐府街,地理位置重要,历史文化丰富,商业价值巨大。而它的周围,却是低矮的院落、逼仄的老房、崎岖的胡同、老化的公共设施,陈旧落后的棚户区以低吟浅唱的方式一度在风里雨里诉说着往日的繁华和辉煌。

在不久的将来,徐府街周边街区厚重的历史将以凤凰涅槃的方式在开封的上空傲然绽放,而它重获新生的文化则会继续葳蕤、延伸、绽放——在徐府街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徐府街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正轰轰烈烈地推进。

这条历史遗存丰富的传统文化街区,改造重建后不但能更好地推进街区文化品位升级,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更能为我市促进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徐府街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工作自去年9月26日正式启动以来 ,历经国庆节、春节等节假日,在不足半年的有效实际工作日里,龙亭区千余名干部万众一心、开拓拼搏、攻坚克难,实现了房屋搬迁户809户,搬迁率80%以上,协议签约率达89% ,再次用“龙亭精神”打造出开封房屋征收工作的神话, 演绎出一幕震惊开封的徐府街奇迹!

及锋而试举大旗

场景一:每天7时,倘若路过位于徐府街西头的徐府街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指挥部门前,你就会发现这里已经人声鼎沸、热闹异常,那是龙亭区党员干部开始忙于征收工作了;每天22时,倘若再路过这栋大楼,你依旧会看见里面灯火辉煌,他们还在那里忙着为被征收户审核、计算……

徐府街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是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房屋征收范围为中山路以东、北书店街以西、徐府坑街以南、徐府街以北,征收面积约13万平方米,涉及被征收户1000余户。

曾经,徐府街的繁华与喧嚣占据着古都汴梁较为重要的一部分。而如今,时光荏苒,岁月前行,历史的足迹渐行渐远,它外在的颜容也渐渐老去,直至荒漠。其周边街道如八府仓街、徐府坑街、黑墨胡同等均是年代久远的棚户区,巷道狭窄,路面破损严重,且危房比比皆是,配套设施差,环境卫生极其恶劣,治安和消防隐患也比较突出。它老了、破了、边缘化了,像一个缩影,展示着棚户区的脏、乱、差。

同时,徐府街周边现状已经与开封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严重不符,跟不上开封城市发展的步伐。开封市领导高瞻远瞩,将徐府街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定为全市的重点项目。

黑墨胡同3号院的居民李胜智说:“这里的居住环境太差了。家中没有厕所,要方便得到外边的公共厕所;洗澡间简陋,经常用不上热水;有的房子还漏雨,房间里永远都是潮湿、发霉的味道……

有的邻居,几代人挤在一个几十平方米的破房子里,换衣服什么的非常不方便。大家极其渴望早日搬离这个地方。”

李胜智的话代表了1000余户居民的心声,90%以上的居民迫切盼望房屋早日征收、尽快住上崭新的楼房。

顺民心、达民意、应政令。龙亭区委书记尹君曾多次考察、调研徐府街棚户区现状,走进居民家中问计民生、体查民情,并与该区区长邵爱香等四大班子领导一起研究徐府街发展前景、远景规划等。住在黑暗老房子里的耄耋老人、无处洗热水澡的垂髫孩童,还有半夜小便要冒雨顶雪跑到街上公共厕所的尴尬、孩子结婚新婚儿媳不愿住家的伤痛、老人急病120急救车无法通过的险情……这一切都让尹君等人难以入睡。虽然他知道,这项工作的背后肯定有困难、有阻挠,毕竟不是每个群众都是通情达理的。尹君在多个场合对全区党员干部谆谆良言:“现在,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徐府街棚户区居民过上更幸福的日子!用我们形成多年的‘龙亭精神’来挑战这项号称‘天下第一难’的工作!”

于是,龙亭区委、区政府主动向市领导请缨,及早开展徐府街棚户区周边房屋改造项目。

筚路蓝缕启新功

场景二:在位于复兴大道的圳宇花园、鼎宇馨港安置小区和位于仁和屯的美景仁和、清河湾等安置小区,徐府街项目指挥部工作人员驾车带着被征收户看房、选房,一遍又一遍、一趟又一趟,有的还要背着行动不方便的老人爬楼梯、过工地泥路。他们没有抱怨,有的只是对群众细心讲解房源质量、优势的柔情,有的只是对群众选定房源后会心的笑容,有的只是对他们遇不到合适房子失望之情的安慰……

说干就干,当机立断。2016年9月,龙亭区徐府街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指挥部(简称指挥部)成立,尹君、邵爱香任政委和指挥长,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洪全任常务副指挥长,区领导李磊、姜振松、王大伟以及书店街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王红霞等人任副指挥长,抽调数十名精兵强将组成6个征收工作组。同时,从全区54个区直部门和单位抽调1000余名优秀党员干部奔赴征收工作第一线,全部充实到6个征收组里面,加强征收力量。区委常委及其他区领导均有分包任务,54个区直部门和单位各有分包户数,负责被征收户签约、搬迁、交房。

该区四大班子领导实行签到制,坚持和队员一起走进居民家中,做思想工作,协调解决问题。尹君不仅诘戎治兵、砥兵砺伍,更是身先士卒、身体力行,每天都到指挥部听取进程汇报,研究、部署当天的工作和任务,与大家共同解决难题。邵爱香经常与群众面对面谈征收政策、宣讲项目意义、讲解城市发展前景等。周洪全坚守岗位、夙夜工作,现场指挥着每一场“战争”、关注着每一户居民状况、记录着每一点滴的工作进程。每位领导都是鞠躬尽瘁、尽心尽力!

让党的旗帜飘扬在征收工作第一线。该区紧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组织建设在一线、培养发展党员和干部在一线、密切联系群众在一线、党组织作用发挥在一线,实现强化组织、凝聚力量、锻炼干部、推进工作的目标。

以我之誓,凭我之命。该区所有征收人员秉承“一切为了群众”的诺言,充分发扬精诚团结、坚定信念、忠诚理想、亮剑拼博、心系群众、亲民爱民的“龙亭精神”,全身心扑在征收一线,舍小家为大家,不辞劳苦,兢兢业业,加班加点,毫无怨言,演绎出了一幕幕感人的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鱼水情深。

有组织保障,有干群支持,更有政策规范。征收工作中,龙亭区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始终做到依法征收、依规征收、依情征收、阳光征收,坚持前后政策一致、一把尺子量到底,切实做到了先走不吃亏、后走不沾光。

采访中,周洪全告诉记者:“在工作中,我们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做到‘四个一’:一碗水端平,不厚此薄彼;一个声音说话,不乱开口子;一把尺子量到底,不前后有别;一视同仁,不优亲厚友、欺软怕硬。”

这位常务副指挥长的话温和从容,但记者却从中领悟到了徐府街项目铿锵前行的脉络和缘由。

冷芒轻掩暖民意

场景三:走进指挥部大楼,在每一个征收工作组办公室,都有群众在这里办手续、签搬迁合同。在徐府街周边的几条街道上,搬迁后的空房子正在拆迁,准备搬迁的居民在细心收拾物品,征收工作人员热情地帮助居民运送东西……

截至目前,指挥部实现房屋搬迁 809 户,搬迁率在80%以上,协议签约率达89%!

记者简单计算了一下,从去年9月26日项目启动至今,除国庆节、春节(包括正月,我国传统正月不动工)以及区换届、区两会等节日及重大活动外,实际有效工作时间不到半年。而在这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在这个位于我市最中心位置的徐府街,征收进程如此神速,实在令人惊叹。

很多时候,你看起来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默默地负重前行。

是的,在我们惊叹这种征收速度、征收结果以及这种真诚为民服务精神的时候,你可知道,这背后,有多少人付出了多少汗水、努力和艰辛。

去年10月4日17时许,龙亭区城管局工作人员任志坚等人前往八府仓街28号徐某家中做房屋征收动员工作。在与徐某家人谈话时,该院居民李某在一旁无端辱骂工作人员,并恶语攻击房屋征收政策,影响极坏。见状,任志坚便上前劝阻李某。孰料,任志坚遭到李某一顿殴打,身体多处受伤。在此过程中,任志坚与其他工作人员始终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身上的伤痛、心里的屈辱、脸上的泪水、被无情撕烂的衣服、被拳头击打的无助,年轻的任志坚都忍住了,29岁的他擦干泪水,咽下群众的不理解,简单处理了一下伤口。第二天,他瘸着双腿,又来到居民家中开展征收动员工作。那一刻,群众看到了龙亭区政府党员干部的付出,感受到了他们的正义、坚强、高尚!

第三组副组长毛清华的女儿今年要参加中招考试,学习异常紧张,多次要妈妈陪她说说话放松一下心情,可毛清华从来没有陪过她一次。“我实在没时间啊。”毛清华告诉记者,“晚上十一二点回家时,女儿已经睡了,第二天一大早上班时她还没有醒。周末也是如此。”她欠家里的太多了:女儿体育考试,没有去为女儿加油助威;婆婆生病住院,没有伺候婆婆尽孝心;老公工作繁忙还要忙着女儿和家里,没有为其分担一点……相反,她了解到一户居民信奉基督教时,还让老公开车拉着同样信奉基督教的有病在身的婆婆前去群众家里共同做思想工作。最后,老公回去太晚耽误了做饭,独自放学回家的女儿只好一边吃方便面,一边写作业……

第五征收组副组长詹根群家住北郊乡北关街,常常因为工作忘记接儿子放学。詹根群上三年级的儿子就自己想办法转几趟公交车辗转回家。好多次,在指挥部没有吃饭、无暇喝水,詹根群忙完回家,已是凌晨零点以后,饥肠辘辘的他看一眼熟睡的妻子和儿子,就端起冰凉的饭菜吃起来。妻子身体不好,詹根群一大早起来做饭,照顾儿子吃过饭,就匆匆送儿子去学校,自己则来到指挥部开始一天的繁忙。

谷华、祁峰两位第三和第六组的组长还身兼龙亭区精准扶贫帮扶队队长,两头忙,有好多事需要做,常常很晚还在指挥部处理事务。谷华大女儿上小学,还有一对两岁多的双胞胎,女儿家长会他从来没有参加过,没时间;双胞胎孩子住院,他也只能在指挥部通过电话询问病情,在结束所有的工作后再跑到医院看望孩子。祁峰经常头晕,工作忙,压力大,血压一度高到200mmHg,不得已,在今年1月住院治疗15天,稍好些,他就从医院出来奔波在指挥部和扶贫第一线。

第一组的白燕平、朱培红,两人的母亲和父亲相继生病住院,她俩从来没有请过一天假,没有耽误一分钟的工作,带领组员完成了一项又一项任务。

还有工作人员赵泉波、马娜莉、白文忠等,无不是为了工作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岗位,默默付出……

其实,这里提及的感人事迹仅仅是一小部分,指挥部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有多个美丽、温馨、感人的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是关注民生、爱民为民的具体表现,更是龙亭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与群众在一起、坚定不移维护群众利益、坚定不移为群众服务、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的真实写照!他们的每一丝奉献和付出,他们的每一分勤恳和努力,他们的每一缕辛苦和幸福,他们的每一片公正和真诚,都一笔一划地勾勒出了共产党员的无悔风采,一点一滴地演绎出了“龙亭精神”的真实含义,一节一行地展现出了和谐拆迁的生动局面。

感动、信任正在“龙亭精神”的映衬下,在徐府街棚户区上空熠熠发光,经久不衰!


《敢于担当不负总理重托 勇于亮剑再展“龙亭精神”——龙亭区棚户区改造工作系列报道之一》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longting/605747.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