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24 08:41 我要投稿
5月21日,周日,在这样温暖美丽的日子里,你可能带着孩子正在公园里游玩,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你也可能呼朋唤友邀三五知己在饭店里猜拳行令,感受着友情的美好;你还可能与亲密的爱人在电影院里手挽手看一部大片,品味着爱情的甘甜……
然而,这样的周末,对于龙亭区徐府街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指挥部全体党员干部来说,和其他的工作日没有任何不同,他们在指挥部、在街道上、在居民家、在安置房区域,有的只是忙碌、忙碌、忙碌……
徐府街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工作从去年启动至今,全区千余名党员干部秉承精诚团结、坚定信念、忠诚理想、亮剑拼搏、心系群众、亲民爱民的“龙亭精神”,全力以赴奋斗在房屋征收第一线,实现了房屋搬迁户809户、搬迁率80%以上、协议签约率达89% 的“龙亭速度”。
尤其是李克强总理冒雨来到龙亭区考察棚户区改造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后,更是大大激励了该区党员干部奋发向上、勇于担当、敢于亮剑的工作热情、干事激情、创业豪情!
“我们将以人民的名义向总理汇报征收工作的成绩!”5月21日上午,龙亭区委书记、徐府街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指挥部政委尹君告诉记者。
借得雄风成亿兆 何惧万里一征程
徐府街周边棚户区改造意义极为重大。
徐府街作为老城区传统街区,历史资源丰富,有历史遗存的老街老院,有典型的市井文化遗存和繁华的商业氛围。尤其是坐落在该街的山陕甘会馆,更是具有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清代古建筑,它集建筑艺术、建筑美学、雕刻艺术之大成,不愧为会馆建筑之瑰宝,因此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徐府街周边经过开发改造,可以打造成为具有浓郁宋代特色的传统文化街区,创建开封古城文化艺术综合展现空间,将形成开封民俗文化集中展现的古城名片,能够充分展现开封市井文化,充分展现开封丰富的艺术遗存,将成为开封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同时,对于山陕甘会馆的修缮与保护,是保持民族文化传承、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文化基础,也能更好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为子孙后代保留完整、珍贵的先祖遗迹。
这一项关系国计民生、惠及群众的工程,更和目前开封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工作紧密相连。项目的巨大关注度让龙亭区四大班子领导倍感压力。
“这是一项伟大的民生工程、惠民工程,我们要牢记市委书记吉炳伟‘宁要干部不睡觉,也要百姓住好房’的铿锵话语,做好做实棚户区改造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为群众服务,坚持为群众谋福利!”尹君在区委常委会上说。
2016年9月26日,龙亭区迅速成立徐府街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指挥部,所有县级领导干部与从全区54个区直部门和单位抽调的1000多名优秀党员干部开赴征收工作第一线。在全区干部大会上,该区四大班子领导以及54名区直部门、单位一把手现场表态:一定按照进度完成任务,完成不了者,辞职!
决绝的心态、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燃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豪气,全区上下秉承“龙亭精神”,坚决以前所未有的状态、前所未有的魄力,全力以赴推进房屋征收工作。
“我们始终坚持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算到底、一个政策管到底,凡是群众应得的一分也不能少,凡是能够为拆迁群众争取的实惠,最大限度地争取,坚决践行‘先走实惠、后走吃亏’的承诺!”说起征收工作,该项目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龙亭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洪全掷地有声地说,“这种工作方式正是‘龙亭精神’的延伸和体现!”
政策的公开透明、操作的依法合规、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工作人员的不辞辛苦……都成了创造徐府街周边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项目“高速”的动力之源。从项目启动到目前,该项目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用了不到半年的实际工作日,实现了房屋搬迁户809户,搬迁率在80%以上,协议签订率达89% 。
“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征收政策,征收公告、补偿安置算账明细等也在墙上张贴着,工作人员说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整个征收工作都是在‘阳光’下完成的。”徐府街100号院居民盖新义告诉记者,“所以,我们非常满意,也毫无怀疑。对这样的征收,我们非常欢迎和支持!”
激流勇进唱大风 迎难而上论英雄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
是的,凡事的发展和前行莫不是如此。徐府街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更是如此沿着时光,靠着真诚、努力、汗水悄然推进的。
“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该项目指挥部全体党员干部把房屋征收作为一种作风和精神的锤炼、一种理念和实干的凝结,紧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发扬“龙亭精神”,以攻城拔寨、闯关夺隘的勇气,以奋发向上、勇于拼搏的干劲,以服务群众、关注民生的情怀,日夜奋战在征收工作第一线。严寒酷暑、风霜雪雨没有难住他们,家中困难、生活大事没有挡住他们,冷嘲热讽没有拦住他们,恐吓威胁没有吓倒他们,大家依然昂起头,坚定地做到执行政策不动摇、和谐征收不出事、敢于碰硬不妥协、严格程序不走样、正视困难不泄气、加班加点不厌倦、细致严谨不粗心、决战到底不收兵。
有的群众担心会出现社会上流传的以及其他部分征收项目出现的“早走吃亏、晚走实惠”“小闹得小便宜、大闹得大便宜”现象,迟迟不愿签约。工作人员给他们讲该项目“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政策,彻底打消他们的疑虑,让他们安心、放心签约。但是,依旧有一部分群众一意孤行,一直不配合工作,执意做钉子户,漫天要价,提无理要求,企图到最后“大捞一把”。对此,该项目指挥部严格按照时间节点、依照法律法规进入行政和司法程序,实行强拆。“目前,指挥部已经下发征收决定书130多份,在一定时间内如果被征收户依然不同意征收补偿,将实施强制拆除,毫不留情。一旦进入行政、司法程序,之前所有的奖励不仅享受不到,而且安置房也是依规指定,根本没有任何挑选的余地和空间。我们坚决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周洪全铿锵有力地告诉记者。
徐府坑街81号院的刘奇是个孤儿,29岁的他过着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生活。由于没有经济收入,他将自家唯一的一间房子租给别人靠租金度日,自己无处可居,就胡乱地在房子门口靠墙搭了一个四处透风的棚子当卧室。邻居们看着刘奇可怜,筹资帮他在原地建了一间仅四五平方米的简易房子,房子里只有一张床,别无他物,连一个灯泡都没有。
获悉刘奇的情况后,周洪全多次去现场察看,一再嘱托征收二组组长刘军:“要倾所有能帮扶的政策全力帮助他!一定要改变他的生活状况,让他过上幸福的生活!”公房要变成私房才能享受政策补偿,但是刘奇根本拿不出办理这项手续的费用,组员王学国便从家中拿出7000元帮助他办好手续。由于房子租期还没到,租金已被刘奇花光没法退还,租客不愿意搬迁,刘军就自己出钱把剩余的租金退给了租客。一波三折后,刘奇的房子被拆除。然后,刘军带着组员一起出钱雇车帮他搬家,并将他的新房子进行简单装修。刘奇不但住上了新房子,还得到了一部分补偿款,生活无忧矣!工作人员对刘奇的好、对他的帮助在81号院里刮起了一阵“旋风”,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深受感动,并真切地理解了指挥部是为群众好、为群众着想,纷纷争着签订征收协议。
徐府坑街被征收户郭和平夫妇身患重症,家庭生活极为困难,征收五组组长褚建华对其特别照顾,帮他们选择好安置房后,考虑到他们的身体原因,又主动帮其调换到距离医院较近的安置房。郭和平想在河道街购置一套二手房,交首付的现金不够,褚建华跑到二手房中介一再协调,并为其担保,最终让中介老板同意出让房子。老两口感激涕零,特意送了一面锦旗以示谢意。在她和副组长詹根群的带领下,其他组员也都扑下身子深入群众家中做工作,加快了征收进度。截至目前,该组拆除率达到88%,排名居各组首位。同时,该组已经连续18期评比总分第一。
北书店街21号居民李秀珍老人患有风湿病,行动不便。在去看安置房时,龙亭区财政局工作人员张楠、毛亚辉等人轮流背着老人过建筑工地上的泥水、看尚未完工的楼房,从位于复兴大道的圳宇花园小区到位于仁和屯的美景仁和小区,从鼎宇馨港安置小区到清河湾安置小区,一遍又一遍,直到第6次,老人最终选定了安置房。张楠等人毫无怨言,一直尽心尽力,让老人的心时时温暖如春。工作人员马娜莉、熊亚杰等人为了工作无暇顾及正在上学的孩子,一心为了被征收群众,受到群众的称赞。
敢于担当、勇于亮剑、勤于奉献,并非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也不是一个华丽的辞藻,而是融入了徐府街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指挥部工作人员实实在在的行动中。他们以真心、耐心和诚心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以决心、恒心和爱心解开了群众心中的疙瘩,并将以铿锵前行的力量和勇气向李克强总理汇报棚户区改造工作取得的成绩!
《龙亭区棚户区改造工作系列报道之二以人民的名义汇报》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longting/60976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