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01 08:59 我要投稿
杜献文是开封空分厂子弟中学一位退休历史教师。 18年来,他先后为122名孩子争取到助学金,每年走进20多个贫困生家庭进行家访,每年为孩子们回信近400封……他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岁月见证了他的付出,也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
来自大洋彼岸的托付
在长达40年的教学生涯中,杜献文对农村孩子的刻苦上进印象深刻。每当看到农村孩子因贫困而上不起学他就十分痛心,一直有资助贫困学生的想法。
1997年年底,67岁的杜献文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信件。“美国没有亲友,会是谁的来信呢?”带着疑惑,老人让一位英文老师帮忙翻译。
原来,这是一封来自树华教育基金会的信件。树华教育基金会1995年由美籍华人在美国成立,以资助中国有志好学、家境贫寒的中学生。信中,基金会托付杜献文辅导一个中学生,做这个孩子的长期辅导员。
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杜献文心中充满欣喜,马上赶到偃师农村,找到了这个中学生。此后,他每月与孩子保持书信往来,还时常去孩子家看望,为孩子解决学习及心理上的问题。
经过近两年的书信往来,基金会看到杜献文工作的投入与认真,便于2000年任命杜献文担任甄选委员,担负为基金会推荐贫困学生的重任。
122个孩子圆了求学梦
听到要当甄选委员的消息,已经70多岁的杜献文顿时充满了干劲和动力。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杜献文经常深入农村,寻访家庭贫困、需要帮助的孩子。联系当地教育部门推荐的受助孩子、深入到各个孩子家庭进行家访、整理上报孩子的生活学习资料……70多岁的老人,为了那些绽放希望的娇蕊和嫩芽,再次弯下腰身,埋头苦干。
有的孩子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改嫁;有的孩子父母双亡,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有的孩子因为贫困,在学校不舍得买菜,只吃干馍、喝水……一个个孩子困苦的生活景象深深地刻在杜献文的脑海中,让他伤心、怜惜;而孩子们言语中流露出的对学校生活的渴望,对未来生活的希冀,还有家访时一个女孩儿搬出来的那一大摞奖状,让杜献文欣慰不已。他暗下决心,就是再苦再累,也要不懈努力,为更多的孩子争取到助学金。有一年,杜献文因为腰腿长期疼痛,做了大手术,在床上躺了4个多月。为了不耽误当年的推荐工作,他让在浙江工作的小儿子请假一个月,替他下乡家访,没有错过一个推荐的名额和机会。
从2000年到2012年,他每年向树华教育基金会推荐的名额不断增长,5个、10个、20个、30个……直到他因为身体原因不再担任甄选委员。期间,经他争取到的助学金名额达到了122个,初中生每年680元、高中生每年2040元的资助,帮助这些孩子圆了求学梦。
杜献文的付出感动了孩子们。孩子们经常向他写信,倾诉感情、诉说烦心事,他成为孩子们心中不可替代的“杜爷爷”。
《德耀中华 大爱开封:杜献文和122个贫困学子》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minsheng/21594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