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0-06 08:54 我要投稿
午朝门派出所交警烈日下指挥交通,打造安全畅通交通环境 。
环卫工人冒高温清扫垃圾箱,确保城市干净整洁。
导游在烈日下为游客进行细致讲解。记者 刘睿恒 摄
核心提示
7月13日,2015年三伏第一天,当日我市最高气温37℃,这也是今年入夏以来气温最高的一天。近两年,初入三伏时都不似今年这般高温,更兼烈日当空,酷热、炙烤……随便用任何一个形容炎热的词汇来说明这天人们的感受都不过分。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有许许多多室外劳动者在默默付出。也许他们不曾引起我们的注意,但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的每一点付出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在头伏第一天这特殊的时间里,记者在烈日下走近他们,体验他们的辛苦,用文字再现他们的劳动,只希望我们大家、我们这个社会记得——盛夏时节,有这样一群劳动者。
铺路工 为“创园”铺平道路
10点,火辣辣的阳光直射下来,令天地间的一切都泛出耀眼的白光,60岁的张新文师傅蹲在宋城路路边,和3名同伴吃力地铺设着沉重的路边石。
用铁铲和瓦刀剔出沟槽,均匀地摊上水泥,抱起一块长80厘米、宽和高各10厘米的青石,张新文脊背弓起,眉头皱紧,憋足气,瘦而结实的双臂肌肉紧绷。旁边65岁的蒋玉亭师傅看了记者一眼,轻声说:“这青石,30公斤。”
小心地把路边石放进沟槽,两眼老练地左右一扫,扶正,填实缝隙,张新文长出一口气,活动活动双臂,蹲着向左斜跨一步,继续剔槽、摊灰、立石、填缝……黝黑的手臂在烈日下泛着油光,汗水不停地从布满皱纹的脸上滴下来,落在路边绿化带的土地上,一点点浸润开来。
五六天来,张师傅和同伴们就是这样,从大梁门一步步“走”来,还要向着金明大道继续“走”下去。“咱不是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吗?你看这路边石,年头长了,有的烂了,有的歪了,这咋能中?看上去是石头,实际是咱开封的脸面,所以咱得赶着把烂的换了,歪的扶正。热就热点吧,总不能因为这些石头让咱开封脸面‘不端正’。”张师傅抬起胳膊蹭了下脸上的汗水说。蒋师傅抬手向远处指了指,对记者说:“你往前走,路南,还有一帮人干着呢。”记者顺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几个人也正埋头在那里铺设着路边石,身上穿的带有“市政”字样的黄马甲在阳光下分外醒目。
修车工 要过好日子 就得能吃苦
近百平方米的临街店铺,两个敞亮大门,怎么样,够宽敞吧?可是你得相信我说的是实话,这店里,一点都不凉爽,而是闷热异常。这就是李书峰的修车行。
各种轮胎、油料、设备,把这还算宽敞的修车行挤得满满当当,只留下修车地沟一处空地,而此时,地沟上又停着一辆正在维修的小轿车。长时间窝在一丝风也刮不进的地沟里修车,再加上一个大号手灯近距离烘烤,等李书峰沿着地沟一角的台阶爬上来时,浑身就像水洗一样,整个人都快要虚脱了。妻子心疼地看着他,却又无力相助。“谁说咱这屋里闷热,去地沟里待一会儿再上来试试,这屋真凉快。”都这模样了,李书峰还不忘开句玩笑,真是个乐天派。
正是凭着这乐观向上的心态和不懈的努力,35岁的李书峰来开封11年,从打工学技术做起,如今不仅开起了自己的修车行,还购买了一套130多平方米的住房。只是他从未真正当过老板,而是始终把自己定位为修车工。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酷暑严寒,只要有人来修车,他立马动手;老主顾的车坏在半路,一个电话打来,无论远近,他立马赶去。
“人活一辈子,都想把日子过好,可要过好,首先就得能吃苦。要是连天冷、天热都耐不住,那还能干成啥事?”李书峰说,他不怕吃苦,还为如今很多年轻人不肯吃苦、不肯创业而感到遗憾。“这几年想带徒弟都难,干不几天就走了,嫌修车累,咋就不明白要过好日子就得能吃苦的道理呢?”
建筑工 信誉就是生命
入伏第一天,国泰建设集团开封项目部的工地上,似乎和平时没有两样,机器的轰鸣声依然此起彼伏,高高的脚手架上依然人影憧憧,炎热没有给项目建设进度带来影响,但它打下的烙印却无处不在。
放眼整个工地,到处都被刺目的白光笼罩,即便戴着墨镜,也让人不由得眯起双眼,空气在烈日下蒸腾,摸一摸身旁的砖石、钢筋,热得烫手。
在一座顶盖严实、三面围挡、闷热异常的工棚里,钢筋工领班李付成正忙着给钢筋齐头、折弯、归拢,时不时还要向别人分派工作,饶是他人高马大、体格健壮,也经不住这通忙碌,汗水从安全帽下不停涌出,顺脸流淌。
项目行政经理雷哲锋满头大汗闯进来:“咋样?还行不?”“行,就是热点。”李付成憨厚地回答。“干早晚,歇中间。别把大家热坏了。”雷哲锋心疼自己的兄弟。“嗯,已经安排了。放心,既得保证大家健康还得保证工期。”李付成胸有成竹。
在这个工地上,他们去年承建的8栋楼,建筑面积90000多平方米,从当年4月开工,如今已全部进入装修阶段;今年又承建的8栋楼,建筑面积60000多平方米,开工仅3个月就完成了3/5的工作量。“工期只能提前,不会错后,否则,我们就无法取信于开封百姓。对我们企业来说,信誉就是生命。”说着,李付成又抱起一捆钢筋。
卖瓜人 给市民送上一份清凉和甜蜜
正午,热辣辣的阳光直射大地,知了的鸣叫声嘶力竭,灼人的热浪一阵阵向身上裹来,使人们恨不得置身冷库冰水之中。然而,就在这烈日灼烤下的街头还有无数辛勤的瓜农,以他们的劳动果实,给市民带来一份清凉和甜蜜。尹小宽就是其中之一。
头伏第一天的中午,金明西街北头,顶着烈日的行人被尹小宽的瓜车所吸引。“我叫尹小宽,杏花营的,我把手机号告诉大家,只要是从我这儿买了不甜的西瓜,我给你换,你要是对我的瓜满意,随时招呼,保证给你送家里。”尹小宽一手托瓜,一手持刀,不时切下一片给行人品尝,还不忘叮嘱大家:“可记住瓜皮要扔到垃圾箱里啊。”不知是这叫卖别具一格,还是为他的西瓜的甜蜜所打动,买瓜的人越来越多。这令尹小宽很兴奋,不停地为大家称瓜,他七八岁的儿子也在一旁帮忙,尹小宽年逾六旬的父亲则忙不迭地为居住在附近的买主送瓜,一家三口挥汗如雨。
西瓜给酷暑中的市民带来了清凉、甜蜜,但烈日下的尹小宽一家三口却不舍得吃一口,见儿子热得满脸通红,尹小宽抽空从瓜车里拿出装满清水的饮料瓶递给孩子,向买瓜的人解释道:“今年雨水大,10亩大棚西瓜毁了,连本儿都收不回来,今天拉来敢要个好价钱的都是露地好瓜。种了几辈子西瓜的人家,不能毁自己的名声,也不敢坑买家。”“恁辛苦。”一名买瓜的妇女同情地说。“咋说呢,瓜农就指着这一季养家,再说,大热天,咋着也得让城里人吃上口像样的西瓜。”尹小宽擦擦汗,咧嘴笑了。
《三伏天 走近烈日下的劳动者》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minsheng/25556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