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16 08:41 我要投稿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役,关乎阻断贫困发生,关乎杞县36291名贫困群众的幸福未来。
“脱贫攻坚,当以产业发展为先!”这是杞县所有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铭记于心的话语。
今年以来,杞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产业发展带动精准脱贫。为加强组织领导,助推脱贫攻坚,杞县成立了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该县依托现代农业大县优势,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大力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为了达到精准施策,杞县扶贫干部日夜奋战,殚精竭虑,终于寻找到了特点鲜明、亮点纷呈的产业依托:邢口镇杨屯村的大蒜冷库、裴村店乡屯庄村的“脱贫产业园”、傅集镇吕寨村的大棚蘑菇种植基地、宗店乡的艾草扶贫种植基地……扶贫产业之花和“脱贫车间”已遍开杞县大地。
厚植产业发展基础。近年来,杞县紧紧围绕“种植规模化、品种优良化、基地产业化、营销市场化”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大蒜产业化进程,大蒜产业已逐步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大蒜选种、种植、管理、收获整个过程蒜农都能得到技术专家的指导,大蒜品质得以充分保证。同时,积极探索“托管帮扶”模式,对有耕地无劳动能力或劳动力不足、无法转移就业的贫困户,采取经营性托管、承包式托管、租赁式托管等方式,将土地等生产要素托管给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核算,项目收益按比例分成。在大蒜储藏深加工过程中,杞县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荐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与深加工企业签订用工合同,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在邢口镇杨屯村南边,由该县龙头企业潘安食品建设的3000吨冷库主体框架已完成。这个即将竣工的项目,将以“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制定托市收购的保护价,让贫困户吃下“定心丸”。
“我们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引导作用,把政府力量、群众力量、社会力量共同纳入脱贫攻坚的总‘链条’,依托我县优势产业,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提升人力资本,让他们参与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实现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从而实现脱贫致富。”杞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宗家桢告诉记者。
搞好产业扶贫,关键是让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在政府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条件的同时,让农民在产业链中找到位置。杞县通过政策倾斜、项目支持、资金帮扶等举措,引导合作社助力群众脱贫,变“输血”为“造血”。傅集镇吕寨村依托存平蘑菇扶贫产业园,引导农户参与生产经营食用菌,走出了一条企业担起产前投资、产中技术、产后销售,贫困户负责生产管理的“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为了支持合作社发展,每个贫困户的扶贫贷款、到户增收资金等可直接作为股金投入到合作社,既为合作社“蓄水”,贫困户也能实现生产“得现金”、务工“挣薪金”、入股“分红金”、土地流转“获租金”。目前,该产业园已有20多户贫困户入股,80多名贫困群众在合作社务工,有效促进了贫困户增收脱贫。
突出项目支撑带动。杞县县委、县政府以潘安食品、大用食品、牧原生猪等重点项目为依托,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有效加快了贫困户的脱贫步伐。该县与牧原公司签订了产业金融扶贫框架协议,建立“重点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帮扶模式,生猪出栏前,以户为单位,企业将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优先收购贫困户养殖的生猪,确保贫困群众收入稳定。另外,该县还整合扶贫项目资金,在18个贫困村启动光伏发电项目,企业、乡镇、贫困户三方签订建设协议,并在今年年底前陆续并网发电。
“贫困户大多面临发展产业无本钱、生产经营怕风险、外出务工有牵挂的问题,我们在开展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就是要让企业与农户不仅在脱贫问题上形成利益共同体,还要在长远目标上成为发展共同体,以此激活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杞县县委副书记陶毓敏如是说。
如今,冬日的杞县大地已有近3300户贫困户在杞县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参与到大蒜及其冷链产业、特色蔬菜、食用菌等产业、生态畜牧养殖产业、特色加工、农产品网上销售等相关产业的“脱贫车间”中,用勤劳的双手,书写着自己的幸福未来。
《杞县:扶贫产业之花遍开沃野》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qixian/70889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