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开封新闻 > 本地社会 >

宋诗:独辟蹊径 风格鲜明(2)

[摘要]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有潘阆、魏野、林逋等人,其中林逋 (公元967年~公元1028年)诗主要表达的是隐逸生活: 水气并山景,苍茫已作秋。林深喜见寺,岸静惜移舟。疏苇先寒折,残红带夕收。吾庐在何处?归兴起渔讴...

“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有潘阆、魏野、林逋等人,其中林逋 (公元967年~公元1028年)诗主要表达的是隐逸生活: 水气并山景,苍茫已作秋。林深喜见寺,岸静惜移舟。疏苇先寒折,残红带夕收。吾庐在何处?归兴起渔讴。(《秋日西湖闲泛》)

林逋的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山园小梅》二首之一)因欧阳修所激赏,而为世所知。

宋初的西昆体成员大多是身居高位的元老重臣,在当时影响很大,但由于内容空洞,与一般人的生活距离太远,又加上风格晦涩,所以很快就消失了,缺乏生命力。

欧阳修是文风改革的力倡者,也是诗风革新的前锋。他非常欣赏韩愈诗歌“资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六一诗话》),从而得出了“诗穷而后工”的看法。

欧阳修的诗歌,感情充沛、真实,总能在别人不太注意的日常景象中,有着独特的情感性领悟: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戏答元珍》)

梅尧臣(公元1002年~公元1060年)的诗歌,现存有2800多首,是宋代诗人中的多产者。

梅尧臣同情民生疾苦,如《汝坟贫女》《田家语》等,表明了诗人以诗为史的倾向。甚至在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中,也不乏对社会不公的揭露,也不乏对贫民生存状况的哀悯: 淮阔洲多忽有村,棘篱疏败谩为门。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

梅尧臣诗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琐事,甚至是有意为之。这显示了他有意识地开拓诗歌题材的自觉。宋代以前,诗歌描写的都是风雅之事,琐屑之事,是不能入诗的。虽然从中晚唐起,诗歌中也有一些琐屑的生活场景,但并不常见。梅尧臣写过《食荠》《师厚云虱古未有诗邀予赋之》《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等类诗歌,扩大了诗歌的表现领域。

梅尧臣诗歌在艺术上追求“平淡”。所谓:“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他的诗歌,看似平淡无奇,读来却让人觉得韵味悠长: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鲁山山行》)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东溪》)

与梅尧臣齐名的苏舜钦,其诗自然晓畅,颇有意境:春阴垂里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淮中晚泊犊头》)

以熙宁变法而闻名于世的王安石,其在政治上独辟蹊径,在诗歌创作上也颇能体现出独特的个性: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著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中的“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发人之所未发,独特而又让人觉得很有道理。

苏轼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诗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短短四句诗,却蕴含了不知多少文字才能表达出的哲理。

除了上述诗人,宋代还有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还有南宋陆游等诗人。限于篇幅,这里无法一一评述。


《宋诗:独辟蹊径 风格鲜明(2)》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102830.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网站编辑]
相关新闻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