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2-29 10:51 我要投稿
养老护理不仅仅是家政服务,养老护理员也不仅仅是保姆。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全国老龄办、中医药局等9部委《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明确了养老服务业中医养结合的5项重点任务。同时,意见还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在社会老龄化的大环境下,此举可让老年人幸福养老。
医养结合 满足不同养老需求
根据9部委下发的意见,我国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全面部署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模式,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据了解,到2020年,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将会基本建立,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将会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也将基本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也能明显提升。所有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意见还明确,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通过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等多种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全面落实老年医疗服务优待政策等五方面的重点任务。意见同时强调,将完善投融资和财税价格政策,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探索建立多层次长期保障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信息支撑,为医养结合提供有力保障。
医养结合 有病治病无病疗养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如何打造“健康中国”,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成为关注热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健康中国”一词首入政府工作报告。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4.9%,到2020年将达到19.3%,到2050年将达到38.6%。我市老龄化程度与全国基本持平。由于老年人普遍患有各种慢性病,大部分家庭又缺乏医疗护理知识,养老质量堪忧。在此情况下,虽然我们无法阻止生老病死,也无法阻止一些老年人出现失能半失能的状况,但可以改变这些老年人的养老现况,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有一个有尊严、稳定而安全的就医养老环境。因此,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医养结合。
在走访我市养老机构的同时,记者了解到,不少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或多或少患有疾病,其中不能自理和半自理的老年人占入住老年人的分比例大。“让老人有尊严地活着。”这是所有专注失能老人护理工作的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共识。在我市大梁门附近的多家养老机构采访时,记者注意到众多老人选择入住的原因在于该养老机构能够提供理疗护理服务,同时能够免除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据了解,目前提倡的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服务,这种养老模式可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医养结合 在摸索中前行
根据现实需要,目前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已经迫在眉睫。我市也早已将医养结合的模式提上议事日程,市政府今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按照“深化体制改革、坚持保障基本、注重统筹发展、完善市场机制”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保障主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逐步建立完善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市真正做到医养深度结合的养老机构少之又少。在摸索中前进的社会办养老机构多选择与附近医院相结合的模式,遇到问题及时送诊或邀请医院专家前来服务。只有极少数养老机构有条件选择和医疗机构同院落运行。
形成目前这种情况的原因受到原有体制制约,如卫生系统管医疗,民政系统管养老,造成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功能单一化,养老机构“养老不医护”,而医疗机构则是“治病不养老”;同时,监管主体涉及民政、医保、卫生等多个部门,政策、标准不统一。因此,在医养结合的道路上,我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采访中,相关人士表示,在打通政策瓶颈,建立医养结合模式的同时,还应强化监管,防止个别养老机构骗取医保资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医养结合 让老年人幸福养老》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343011.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