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开封新闻 > 本地社会 >

当代著名学者于安澜: 国学底蕴深厚 书画学术精湛

[摘要]《画品丛书》《画论丛刊》(于安澜著)。 于安澜画作。 位于开封市龙亭区花井街3号的于安澜故居。 于安澜书法 。资料图片 于安澜擅长金石书画,他博览群书,勤于耕耘,著作颇丰。在语言文字学领域,于安澜的《汉魏六朝韵谱》享誉海内外;在古代文学领域,于...

《画品丛书》《画论丛刊》(于安澜著)。

于安澜画作。

位于开封龙亭区花井街3号的于安澜故居。

于安澜书法 。资料图片

于安澜擅长金石书画,他博览群书,勤于耕耘,著作颇丰。在语言文字学领域,于安澜的《汉魏六朝韵谱》享誉海内外;在古代文学领域,于安澜的《诗学辑要》影响极大;在美术史领域,于安澜的《画论丛刊》《画史丛书》《画品丛书》三部巨著多次再版,深受美术界好评。

于安澜的书法兼善诸体,他初学颜真卿、柳公权、董其昌楷书,继而倾心于“苏、黄、米、蔡”诸书,后专攻篆书。

于安澜被《中央美术学院学报》称为“著述等身”的“学界前辈”,被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美术观察》杂志誉为“国学大师”。

于安澜,字安澜,原名海晏,河南滑县人,我国当代著名学者、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书画篆刻家、美术史论家、书画家,系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九三学社社员、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1902年,于安澜出生于一个地方绅士之家,他的父亲重视文化教育。于安澜的启蒙教师是当地很有名气的老秀才,主要讲授四书五经。后又请提倡新学的教师讲授数学、历史、地理等课程,使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基础教育。1920年,于安澜考入省立卫辉中学,192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河南中州大学(今河南大学前身)文史系学习。

大学期间,勤奋好学的于安澜,在董作宾、冯友兰、郭绍虞、嵇文甫等名师指导下,先后阅读了张之洞的《书目问答》《四库全书总目纲要》,梁启超的《要籍题解》等书,掌握了打开古代文献宝库的钥匙,并由此研读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和学术著作,初步认识到清代乾嘉学派讲究训诂考据、实事求是的朴学作风,寻找到一条研究语言文字和从事古籍整理的治学之路。这期间,他还认真圈点了《说文解学》《尔雅》和《方言》等书。大学生活使他开拓了视野,明确了方向,为他一生的学术研究奠定了深厚的国学功底。同时,他还凭着在书画艺术方面的过人天赋和兴趣爱好,发起成立了河南大学美术研究会并任会长。

1930年冬,于安澜先生修完学分,从河南大学毕业。1931年春受聘于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任教,后因病回乡。1932年春又应约到豫北沁阳省立第十三中学教书。当时正值军阀混战,炮火连天,他目睹这一混乱的时局,发出了忧国忧民的感叹。

1932年秋,于安澜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攻读国学研究生。在燕京大学读书期间,于安澜在诸多国学大师的教诲下,潜心于古代汉语、古音韵学、古文字学的研究。写出了他的处女作《诗学总论》,该项成果获1933年河南省教育厅颁发的甲等学术奖金400元。此后,他又开始撰写《汉魏六朝韵谱》,1934年下半年完成初稿,再次获本年度河南省教育厅颁发的学术奖金600元。1935年,该书稿撰写完毕,交中华书局印刷出版。燕京大学非常重视这一研究成果,在其毕业之前,特发给他500元奖金予以鼓励。

历时3年,于安澜完成了《汉魏六朝韵谱》的编写,填补了我国汉魏六朝音韵学研究的空白。这部音韵学专著193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国学大师钱玄同、刘盼遂为之作序,王力为之撰写书评。1936年5月,《汉魏六朝韵谱》三册一函正式出版发行,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著名语言学家钱玄同、刘盼遂、闻在宥、王力等纷纷著文称道。钱玄同先生以信代序云:“忽睹大著,此国音史上最无办法讲述之一段,先生竟竭数载之力,一一为之疏通证明……先生对古音之贡献,多发前人所未发,弟真欢喜赞叹,莫可名状!”《汉魏六朝韵谱》是中国音韵史上的开创性著作之一,它丰富了祖国的语言学宝库,并产生了国际影响。日本汲古书院1970年将此书影印发行。1989年,此书经过重新校勘后,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再版,至今仍为中古音韵研究的必读之书。

1937年,于安澜编写的《画论丛刊》由中华书局付梓出版。该书系统整理和荟萃了优秀的中国绘画理论,为国画界提供了丰富的绘画理论与技法给养。齐白石为之题笺,郑午昌为之作序,黄宾虹为之发表书评,受到美术界的广泛推崇。新中国成立后,美术出版社曾多次对该书再版,台湾、香港、日本也纷纷翻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该书在东南亚美术界广为传播,至今仍被列为美术院校研究生的重要参考书。于安澜在音韵界和美术界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在20世纪30年代就奠定了其在国内学术界的地位,展示了大家风范。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要南下回乡的于安澜迫于交通中断,滞留北平,为了糊口,他在北平汇文中学教书。课余时间,仍致力于古籍的整理研究。他将在大学时期下功夫圈点过的《说文解字》翻检出来,打破原来的编排体例,从检索方便实用出发,把原部首表意相近者类聚在一起,完成了《〈说文解字〉分类简编》一书。

1939年,京汉铁路通车,于安澜返乡耕读,在滑县联中任教直至抗战胜利。1946年,他返回母校河南大学执教。1948年,他随河南大学南迁。一年后,开封解放,他又随河南大学返汴。

1949年9月,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进行思想改造。在接下来的业务改造中,由于学校精简课程,于安澜所学专业一时无用武之地,被学校解聘。之后,他先后应聘到武汉教育学院和新乡平原师范学院任教。1955年,院系调整,他又重返开封师范学院中文系(即现在的河南大学文学院),从此,这里成为他后半生的归宿。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运动中及“文革”期间,他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他胸襟坦荡,淡泊名利,与人为善,孜孜以求,一直潜心于语言文字学、音韵学、诗词学、美术史论等方面的研究,著述颇丰。在语言文字学领域,于安澜以《汉魏六朝韵谱》而享誉海内外;在古代文学领域,于安澜的《诗学辑要》影响极大;在美术史领域,于安澜的《画论丛刊》《画史丛书》《画品丛书》三部巨著多次再版,深受美术界好评。 他的主要著作还有《古书文字易解》《诗学辑要》《书学名著选》《书法源流表》等。2009年,为了集中展示他在书画理论研究上的学术成就,河南大学出版社将他的有关著作集中整理出版,名为《于安澜书画学四种》,以飨读者。

于安澜还是国内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他的书法兼善诸体,他初学颜真卿、柳公权、董其昌楷书,继而倾心于“苏、黄、米、蔡”诸书,后专攻篆书。他的书法篆刻作品曾在日本和国内多次展出,并多次获奖,在国内书画界享有非常高的威望和知名度。他于20世纪70年代发起成立了开封市书学研究会,推动了河南书法艺术的发展,为书法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改革开放后,于安澜“仍思乘夕阳之余晖,补光阴之流逝”,笔耕不辍,并指导了数届研究生。经过几十年的沉寂,于安澜又迎来了他事业上的第二次丰收。1985年,他赋诗以明志:岁月如流已霜巅,似食甘蔗根更甜。愿祈天公赐康健,再做老牛七八年。

1986年,于安澜离休。他“不愿余年随流水”,人虽离岗仍心系学术,心系弘扬先哲、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为弘扬先哲,他不顾年事已高,到处奔波,发起筹建了许慎纪念馆、吴道子纪念馆、花木兰纪念馆等,为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呕心沥血,尽心竭力。

1989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再版了经过修订校勘的《汉魏六朝韵谱》。1992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学辑要》,此书把历代诗论的精粹按体裁、源流、作法进行了分类考订,由赵朴初题写书名。当今著名学者黄天骥、詹福瑞对此书给予很高评价。同年,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古书文字易解》,书中广泛搜集摘录了古书中有特殊用法的文字,按照形、音、义分为三编,每编又分为若干类,每字后又列出辞例,使读者循此了解字形的演变、声韵的通假、词义的发展等,从而排除青年人阅读古书的障碍。他还组织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整理编写出《历代典范语言类编》一书,指导年轻人走学术研究之路。

于安澜先生辛勤执教,治学60余年,以毕生精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的语言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美术史论、书法篆刻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92年,在于安澜老先生90寿辰的时候,河南大学和中文系特为他举办了九十华诞盛典,以表彰他几十年来对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1999年8月16日,于安澜因心力衰竭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8岁。


《当代著名学者于安澜: 国学底蕴深厚 书画学术精湛》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357963.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