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4-30 10:19 我要投稿
出土文物吸引市民。记者 韦建永 摄
观看新郑门遗址专题片。记者 韦建永 摄
市民考察团实地考察新郑门遗址。 记者 韦建永 摄
观看新郑门遗址示意图。 记者 韦建永 摄
在现场挖掘的工作人员。
市民考察团走进新郑门遗址。 郑东启 摄
记者韦建永报道 12月26日,由本报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冠名支持的市民眼中的大项目系列主题活动如期举行。由50多位市民组成的考察团考察了新郑门遗址,他们深切感受到了“城摞城”的历史奇迹。
当日一大早,报名参加活动的市民陆续来到位于夷山大街南段的新郑门遗址门前。人们谈论着马上就要看到的新郑门遗址什么样?9时30分,参加活动的市民排起整齐的队伍,准备进入新郑门遗址。在进门前,新郑门遗址讲解员孙瑞瑞首先为市民们讲解了进入新郑门遗址的注意事项,随后带领大家走进新郑门遗址。孙瑞瑞引领市民考察团观看了相关专题片,专题片从新郑门遗址的挖掘、建设和开发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新郑门的历史和现状,让参加活动的市民对于新郑门遗址有了全面了解。
看完专题片,孙瑞瑞带领大家直接进入新郑门遗址挖掘现场。挖掘现场上方覆盖着钢结构的防风、防雨棚,在距离地面约3米的地方就是挖掘现场。现场有百余名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施工,有的在挖土,有的在清理出土文物。整个挖掘现场秩序井然,每个人都在认真工作。在挖掘现场周边的便道上,市民考察团成员认真倾听孙瑞瑞讲解新郑门遗址的挖掘情况。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考察,市民考察团成员基本了解了新郑门遗址的挖掘情况。活动要结束了,许多市民依然兴致盎然,久久不肯离去。
新郑门遗址展示“城摞城”和城门文化
开封是六座城市叠压在一起的历史文化名城。挖掘新郑门遗址就是为了展示这一世界奇观。
新郑门是北宋东京城外城上的四个正门之一,整个门址是一个呈长方形的瓮城,南北长约160米,东西宽约100米,墙体顶部距地表1米~5米。
遗址规划建于遗址区域以上,完全依照北宋新郑门形制恢复主城门及城墙部分。采用现代的玻璃、钢材等材质,打造富有特色的遗址博物馆。
遗址博物馆项目的定位,是将开封“城摞城”新郑门遗址打造成集遗址保护、科研、教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封“城摞城”文化体验地,充分展示开封“城摞城”文化、城门文化。
新郑门遗址博物馆是我市重点招商项目,是我市十大文化产业重点推进项目之一,由郑州海龙集团投资建设。
希望世界奇观 早日面世
记者 张德卿
“新郑门遗址,绝对是世界奇观!”12月26日上午,参观新郑门遗址的市民罗靖宇显得很兴奋。
罗靖宇是原联合收割机厂的退休职工,当日,他随市民考察团考察新郑门遗址。能来这里参观考察,罗靖宇很高兴。从新闻报道中,罗靖宇已对新郑门遗址有所了解。罗靖宇了解到,这是我市文化产业的一个重大项目,是古城开封“城摞城”奇观的真实呈现。虽然还没有完全建好,但是已经可以看到其恢弘的气势和别具一格的架构。罗靖宇希望新郑门遗址早日建成并对外开放,把这一世界奇观展现在世人面前。
市民顾秀玲、洪俊卿、李雪梅、李金枝、王晓霞、陈爱华是考察团中几位特殊的成员。5年前,他们是这块土地上的居民,为了支持我市这一重大项目建设,他们响应号召,按时从这里迁走。今天来这里参观,他们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自己曾经居住的家园下面,埋藏着一座世界奇观,从世代生活的这块土地上搬走,为景观建设作贡献,这是何等的荣耀。她们希望遗址博物馆早日建成并对外开放。
市民李贺群 书面提建议
记者 张德卿
考察团成员李贺群是一位退休建筑工程师,他对新郑门遗址建设非常关注。
李贺群说,遗址挖掘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非常值得肯定。他以前在外围看过,当天,他专门以书面形式,给遗址挖掘提了几条建议。
一是门前两排龙造型的石柱子,应该完善一下。他认为,设计者显然是按照“龙生九子”的寓意来设计的,但是其中少了一个“囚牛”造型,应该加上。二是门卫值班室所在位置不妥。博物馆门前龙柱造型是一道景观,被值班室遮挡了一部分,建议值班室往后挪一下,移到龙柱后面。三是门口环境要庄重、严肃、整洁、醒目,垃圾箱不应该放置在门口太显眼位置,也不要堆放杂物,这会影响门前环境。四是要进一步丰富博物馆内容,增加辅助景观。他告诉记者,距离在建博物馆南边不远,离汉兴路大概有10米的地方,往下开挖不太深,就可以发现古代城墙,建议专门挖掘出来,作为遗址博物馆的一个小景观,效果会更好。
没想到 出土那么多文物
记者 韦建永
“我自始至终都在关注新郑门遗址。希望挖掘工作尽快完成,向世人开放。”72岁的老人马胜元考察完新郑门遗址后告诉记者。
马胜元老人退休前是位教师,多年来,他一直都关注我市各项事业的发展。随着年龄增长,不能像年轻时那样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了。几天前,他从《汴梁晚报》上看到本报组织市民考察团考察新郑门遗址的消息后,立即报了名。他说,他非常关注新郑门遗址博物馆的挖掘工作。他几乎三天两头都要到新郑门遗址附近看看有啥新变化。“在新郑门遗址挖掘工作开始之初,我还能从侧门进去看看挖掘现场。后来,就进不去了。这次能到现场考察,真的很开心。”马胜元说。
经过实地考察新郑门遗址,马胜元和其他考察团成员感受很多。他没想到能出土那么多文物,而且有不少保存较好。他从中看到了我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八朝古都的名号果然实实在在,不含一点水分。他也希望新郑门遗址尽快开放,向世人展示八朝古都的历史风采。
镜头对准现场 留下珍贵影像
记者 韦建永 张德卿
在市民考察团考察新郑门遗址期间,考察成员把镜头对准了挖掘现场,留下了珍贵的影像。
在活动现场,记者看到最多的就是人们手持手机或者相机对准挖掘现场不停拍摄,还有的请人拍照留念。大项目市民考察团副领队郑东启手持单反相机不停为大家拍照。郑东启告诉记者,能在新郑门遗址挖掘过程中进入现场是一个很值得回忆的经历,如果不多拍些照片就太可惜了。
市民马胜元拿着手机四处拍摄,他说,考察新郑门遗址很有意义,看到这么多珍贵的历史古迹,当然要多拍些影像资料。
“很多人都知道咱们开封正在建‘城摞城’遗址博物馆,可是不知道里面现在啥样子,拍些照片,让家人和朋友们看看。”一位50多岁的考察团成员告诉记者。
《市民考察团考察新郑门遗址 感受“城摞城”奇迹》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38519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