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09 16:06 我要投稿
李鸣与她的爱心毛衣
记者 岳蔚敏
【回放】今年81岁的李鸣,是我市一位普通的老人。但这位普通的老人,却在连续6年里织了300多件毛衣送给市福利机构的孤残儿童,从不留名。
2014年12月22日,《开封日报》刊登《八旬老人情系孤残儿童 亲手编织毛衣捐赠福利院》的感人报道,报道了我市退休老人李鸣非同寻常的退休生活。报道见报后,李鸣老人的感人事迹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同时也引发全国各大媒体的转发和关注。
2015年1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栏目,用时2分57秒再次对李鸣的故事给予了真实还原。一时间,李鸣与她爱心毛衣的故事,成为街头巷尾的美谈佳话。
从没想过炫耀自己的义举,也未想过被媒体聚焦。李鸣自认平凡、渺小,认为自己做的事本就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不值得宣传报道。但正是她那平淡无奇、微不足道的爱,塑造了人性的伟大。
【反响】她的爱,就像一株梦想的种子,深埋于每一个曾穿着爱心毛衣的孩子心中,萌芽滋长、沐浴阳光;她的爱,跨越了血缘、淡化了时间,被无数的爱心奔跑接力,已从小小院落传向四面八方。
宋曙光:平凡民警的生命“亮剑”
记者 郭中昱
【回放】宋曙光,开封市祥符区人,1964年8月出生,1989年参加工作。生前任杏花营派出所民警,二级警督。2015年7月2日,宋曙光在“古城亮剑”行动火灾隐患排查中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逝世。宋曙光从警以来,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先后获个人嘉奖三次、“全市政法系统百名优秀政法干警”称号,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7月2日8时30分,宋曙光在派出所签到后,就到杏花营镇榆杏大街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当天,他约谈了一家存在消防隐患的企业负责人,并对其下发整改通知书。随后,他到杏花营镇继续排查消防隐患。当日10时许,宋曙光突感身体不适,就到附近药店拿药。药店老板杨红宾为其测量血压后,发现其血压很高,就劝他说:“你都这把年纪了,回家歇歇吧!”宋曙光说:“工作是我的本职,工作是我的责任,我得把它干好!”杨红宾看他气色不好,就把他送到杏花营镇卫生院。该卫生院急诊值班医生迅速为他输液,随后将其送往开封市急救中心救治。当日14时50分,宋曙光终因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无效因公牺牲。“工作是我的本职,工作是我的责任,我得把它干好”成为他生命中的最后遗言。
【反响】7月7日,《开封日报》对宋曙光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并引起强烈反响。开封市民纷纷致电记者或在网上留言表示惋惜和悲痛,并祝宋曙光一路走好。随后,众多主流媒体及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当月下旬,中共开封市委号召在全市开展向宋曙光同志学习活动。
王晓飞:儿童村走出的世界网坛新星
记者 尹杰
【回放】王晓飞,男,12岁,2003年12月被中国开封SOS儿童村收留,在这里一住就是4年,得到精心照料和保护。2007年9月,王晓飞被选拔进入浙江湖州网球中心,成为网球项目苗子。今年5月30日,在2015法网未来网球之星总决赛上,王晓飞仅用时23分钟,以两个4∶0的成绩轻松战败英国选手,成为首位在本项赛事问鼎冠军的中国小将,创造了中国队在该项赛事上的历史,不仅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也证明了自己的坚强与天赋。“未来之星”全球总决赛代表了当今全球12岁以下16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网球的最高水平。
【反响】天才网球少年王晓飞获得世界级冠军的荣誉后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记者获知王晓飞来自中国开封SOS儿童村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与该村取得联系,通过采访王晓飞所在家庭的儿童村妈妈,获得了这位天才网球少年在儿童村呵护下成长、生活的感人故事,并刊发了相关报道。消息见报后获得广泛关注,被光明网等媒体转载。
于来政:平凡的岗位 非凡的角色
记者 魏东柱
【回放】于来政,通许县长智镇岳寨村党支部书记。从部队退伍回乡后,这位在岳寨村工作30多年的老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扮演了非凡的角色。1998年,组织上安排时任村委会副主任的于来政担任岳寨村党支部书记。临危受命的于来政下定决心在村里的2600亩耕地上做大文章。于来政去外地取经、从书本访经、到村民家中问经。他根据市场需求,调研、琢磨、求证,最终确定在村里广种苹果树。
从开始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2400多亩,苹果树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2%,并带动周边村子种植苹果树1万多亩。岳寨村所产苹果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畅销全国各地,优质果还销售到港澳地区和国外。
于来政几次南下引“凤凰”,引进投资800万元的食品加工项目1个,厂房、办公及食宿区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年实现利税100万元。于来政带领村民筹资近300万元,新修道路10余条,总里程近10公里,村内外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化。
【反响】“如果全市的村干部都像于来政这样,我们对基层基础工作就放心了。”市委书记吉炳伟说。8月13日,于来政荣获2015“河南最美村官”称号。
王英杰:凝聚崇德向善的力量
记者 王红利
【回放】出生于 1953年的王英杰本是一名商人。2008年,他拿出经商攒下的1000多万元积蓄,带领全家10多人建成河南省第一座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播传统文化为宗旨的开封敦复书院,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万人曾在该院免费接受文化熏陶和道德洗礼,并带动全国多地道德讲堂活动的开展。
8年来,他不仅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义务办学中,而且将自家每年130多万元的租房收入全部用于书院正常运转。敦复书院属纯公益性质,无论举办哪种形式的教育班,学员吃、住、学全部免费。除此之外,他还鼓励姐姐、妻子、女儿、女婿、外甥等10余人共同致力敦复书院的公益事业,在全社会凝聚崇德向善的力量。
【反响】王英杰的先进事迹先后被《河南日报》、《中国妇女报》等媒体报道,他的家庭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最美家庭”标兵户、“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等,他入选“中国好人榜”。在成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后,王英杰受到省委、市委主要领导的接见,他建起的敦复书院得到来自全国的更多关注,各地的学员纷纷前来,聆听传统文化,学习模范事迹,在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上发挥了更大作用。
黄广文:抱病跳水救人演绎人间真情
记者 焦宇炜
【回放】2015年8月22日17时许,身患肝硬化晚期的祥符区罗王乡拐头桥村人黄广文在村后一处深水坑处垂钓时,发现一名素不相识的少年不慎落水。情急之下,他连衣服也没脱,就纵身跳进水坑,拼命游向落水少年,一把托住他奋力向岸边游去。
好不容易游到离岸边1米多远处,黄广文明显体力不支。他用尽全身最后的力气,猛力将少年推向岸边。这一推,少年得救了。回到家中后,黄广文突然发烧、腹疼难忍,因旧病复发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
得知他下水救人,主治医生都为之震惊。回忆起救人一幕,黄广文说:“当时情况十分紧急,即便身体条件不允许也得想法救人。咋也不能见死不救吧!”
【反响】本报报道见报后,央视新闻官方微博,省文明办官方微信、官方微博予以转发,引发数万名网友点赞,网友盛赞黄广文应该登上感动中国。祥符区区长李军及时看望慰问黄广文,全区掀起学习宣传黄广文事迹热潮,并开展向好人黄广文捐款活动。抱病跳水救人英雄黄广文入选2015年11月中国好人榜“见义勇为好人”候选人榜单。
王红兵:创业之中享乐趣
记者 朱朝星
【回放】从土生土长的农民到游商小贩,从“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到上海证券交易中心挂牌上市的董事长,再到受邀参加9月3日阅兵观礼活动……2015年,王红兵的事迹屡见报端。对他来说,收获颇丰的同时,他也在享受着创业带来的乐趣。
他先是经过艰辛创业,让超群农业这家尉氏县的本土企业成功走进上海证交所实现挂牌上市,其次是作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受共青团中央办公厅的邀请,参加9月3日阅兵观礼活动,全国仅有3人,王红兵便是其中之一。
2007年,王红兵和12户养殖户商议注册了尉氏县红兵禽业专业合作社。2014年,合作社由成立之初的12家发展到628家,区域范围已由当初的尉氏县周边,辐射到三省六区600多个村庄,养鸡规模达260万只,年销售鲜鸡蛋51480吨,年产值4.2亿元,每年为社员增收1029万元。
合作社2010年荣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无公害鲜鸡蛋产地”认定;2011年被国家九部委联合评为“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2年,被团中央、农业部联合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青年示范社”。王红兵先后获河南省青年致富带头人十大标兵、第十六届“河南省五四青年奖章”、全国青年农民致富带头人、第十八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反响】文章刊发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作为创业致富的青年典型,王红兵成为自尉氏县及周边地市青年创业者争相学习的典范,国内及省内多家媒体对其创业的先进事迹予以报道。
王书记:爱心“回流”传递正能量
记者 焦宇炜
【回放】今年4月,祥符区刘店乡中王庄村农民王书记种植的近20万公斤大葱严重滞销。接到求助后,本报记者立即赶赴黄河滩区进行采访,并积极帮助王书记联系爱心单位认购“爱心葱”。
2015年4月16日,《开封日报》刊发报道《“爱心葱”情牵祥符》,很快,爱心人士将认购“爱心葱”的消息刷爆微信朋友圈,在全市掀起了一场认购滞销大葱的爱心接力。前往我市多个“爱心葱”义卖点认购大葱的市民络绎不绝。在时任祥符区区委书记张栋梁的直接过问下,由祥符区文明办牵头,10余家祥符区省级文明单位的志愿者赶赴黄河滩区,一下午认购3万公斤“爱心葱”。随后,央视7套农业节目《聚焦三农》跟进采访报道,王书记卖葱难彻底得到解决,及时腾地移栽上西瓜苗。
2015年7月3日上午,王书记将喜获丰收的2000公斤牛奶西瓜赠送给市区15家敬老院、养老院,以爱心回报爱心。
【反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只因众人帮忙解了一时之困,王书记便铭记于心、心存感恩,并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回报爱心。以爱心回报爱心,我们从中感受到了爱心“回流”的温暖力量,更深刻体会到了“爱心效应”带来的巨大正能量!
娄楠:大阅兵队列中的铿锵玫瑰
记者 孙争杰
【回放】娄楠,女,23岁,2011年毕业于开封高中。2014年9月16日,即将从河南农业大学毕业的娄楠获知被母校保研的消息。同一天,娄楠收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的录取通知。面对人生的选择,娄楠毫不犹豫选择了军旅梦。
进入仪仗队后,勤奋、坚韧的品格让娄楠表现非凡。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娄楠作为首次亮相的三军仪仗队女仪仗队的一员,在长安街上接受了习近平主席的检阅。9月3日晚,记者采访完娄楠的家人时,他们仍守候在电话旁,期望能够接到娄楠打来的电话,并亲口告诉她:“楠楠,你辛苦了!全家人对你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你为国家争了光,我们全家人都为你感到高兴!”
【反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举行当天,本报记者第一时间找到了娄楠的家人和曾经的恩师进行采访。从开封走出去的23岁女孩儿娄楠,一时间成为享誉开封的“花木兰”,百度百科还专门为娄楠设置了搜索词条。随后,中国文明网转发了本报报道,大豫网等媒体对此做了相关报道。
马雪琴:精心照料公公几十年的儿媳
本报记者 王红利
【回放】马雪琴是93岁抗战老兵张海州的四儿媳。多年来,马雪琴悉心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为公公导尿、清理大便,让这位93岁的抗战老兵在身体状况很差的情况下,仍能“健康”生活、与人沟通、仍讲述抗战故事。
今年4月,老人脑萎缩犯病,神志不清,躺在床上手脚到处乱拍乱弹,晚上也不睡觉。怕老人出事,马雪琴就在公公的床边打个地铺,以方便照顾他,晚上每隔一会儿就起来看看老人。直到半个月后,老人病情好转才搬回自己屋内。她孝老爱亲的故事广泛流传,感动着每一位开封人。
【反响】马雪琴的事迹报道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河南多家媒体争相转载,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志愿者、开封大学志愿者、市二师附小志愿者先后来到她家,聆听抗战老英雄张海洲讲述抗击日寇的战斗故事,并向马雪琴表示崇高的敬意。
市文明办志愿者科科长王学功和工作人员张伟等把敬老、孝老的好儿媳马雪琴事迹上报到中国好人网,并成功入选10月中国好人榜。
《开封日报回眸2015年终特刊:开封十大新闻人物古城多俊彦 今朝领风骚》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391307.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