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10 09:42 我要投稿
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
每一座有文化的城市里,都应该有几家地标性书店。
这样的书店,即使面积不大、隐于陋巷,但那四溢的书香和浓郁的人文气息,总能温暖一座城市,成为爱书人的心灵家园。即使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台北等最具现代化的城市,也各有一家声名远扬的地标性书店,比如北京的风入松书店、上海的季风书园、广州的博尔赫斯书店、香港的叶一堂书店、台北的诚品书店。在八朝古都开封,也有一家远近闻名的地标性书店,几乎所有开封的爱书人和藏书家都知道她的名字——诗云。
在网络书店的猛烈冲击下,陈瑶与他的诗云书社在困境中苦苦坚守了十年。
从德福苑小区门外一间17平方米的门面房,到河大明伦校区东门外一间36平方米的棚屋,再到学府苑小区现在的综合书店;从单一的售书,到现在以“图书+咖啡+文化沙龙”城市文化综合体形象出现,诗云书社已经走过了十年。诗云十年,有温情惬意,更有煎熬困苦,陈瑶冰碳同炉、冷暖自知。
12月28日,陈瑶对记者说:“最艰难的时候,一家人连一碗烩面都吃不上。”即使如此,陈瑶也没有想过放弃。在困境中坚守时,让陈瑶感触最深的恐怕就是里尔克那句话:“没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17平方米的门面房
陈瑶的老家在商丘,他在河南大学读书。2004年,陈瑶大学毕业后去北京谋生。2005年冬,陈瑶重新回到读大学的地方。
陈瑶说:“我和妻子卖书的故事从摆地摊开始。我们本来要开一家书店,但是房子不好找,只好先摆地摊。我们轮换骑一辆从旧货市场买来的三轮车,装着一车书到处跑,河大明伦校区东门外、西门外和河大金明校区小东门外、开封大学门口都曾是我们的战场。这段经历很少有人知道,我也很少和人讲起。这可以算是诗云书社的史前史了。”
后来冬天渐至,摆摊越来越辛苦,也挣不到钱。陈瑶在德福苑小区门口找到了一间房子,有17平方米。他借了一些钱,交了房租,添置了书架,又进了一些书。17平方米的诗云书社,便在大雪纷飞的时候开业了。
36平方米的棚屋
由于诗云书社的位置有点偏,起初生意非常冷清,有的时候甚至一整天没有一个顾客。2006年夏天,陈瑶把诗云书社搬进河大明伦校区东门外原东京大市场北头的棚屋。“那是一个36平方米的地方。起初,那里不仅是书店,还是我的家。我用书架隔开了一个12平方米左右的地方,放了两张床,中间用一张桌子和布幔隔开。如果父母来住,我和妻女便睡在里面的床上。屋外面的小棚子是厨房,厨房用具就放在三轮车里。”陈瑶说。
诗云书社里的书越来越多。陈瑶说:“开书店就是这样,始终没有钱,挣的钱永远只够吃饭和简单的生活,而书会越来越多,直到撑破这个空间。我只能顺应这种形势,不断扩大空间,放进去更多的书。大概每半年都要增置一些书架,后来要想办法在有限的空间里放更多的书架。到最后,我只能在仁和屯租一间房子放那些店里再也放不下的书。很多朋友都去过那个房子里买书。”陈瑶一家在那间棚屋待了6年。其间,他的两个女儿相继出生。
转型独立书店
2011年夏天,诗云书社所在的位置要改造,陈瑶必须考虑再换个地方。可是,陈瑶把所有的钱用来买书,几年下来没有什么积蓄,更没有买房子,妻子和孩子跟着他一直换地方租房住。亲人和朋友多次劝他不要开书店了,再换一个行业。“可是,6年开书店的生活使我退化到一无所长,除了开书店我什么都不会。虽然开书店使我感到痛苦,可是我相信这是我的命运,我只能继续在命运为我设定的道路上走下去。北京的刘苏里一直是我敬仰的业内前辈,万圣书园是我在北京工作时最喜欢去的地方。趁着那次搬迁,我决定开一家像万圣书园一样的‘书店+咖啡馆’。”陈瑶回忆道。
当时,陈瑶看上了一家火锅店,经过装修后变成了如今的诗云书社。陈瑶说:“转让费加上半年房租和押金,再算上装修、添书架与桌椅等,我当时算了下,最少也要23万元。我的天,这对于我而言是天文数字,我当时银行账户里仅有8000多元。可是,我铁了心去做这件事。那一年我正好30岁,我想,再不做便老了,一定要做成这件事,即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于是,陈瑶和妻子又像6年前刚从北京回来时那样到处借钱。当然,这次需要的钱更多,亲戚和朋友给了陈瑶无私的帮助。
2011年夏天是最忙的,陈瑶刷墙洗地、布置房间、购买桌椅、添置书架、图书分类上架……那时,书架上的图书超过了3万册。2011年9月1日,那几间房子完成了从火锅店向“书店+咖啡馆”现代意义下独立书店的转型。
诗云书社要做“文化+”
陈瑶一直希望在一座以历史和文化著称的古老城市的大学附近开一家书店,用以安放所有爱知识、爱思想的人的灵魂。她静静地待在那里,随时准备接纳每一个有需要的人前来接受知识和思想的慰藉。如今,陈瑶美梦成真。
不仅经营诗云书社,陈瑶和朋友们还策划了读书会等一系列活动。读书会不是一个严格的组织,只有几位发起活动的老师是核心成员,其他都是自愿参加的老师和学生。读书会并不是简单的讲座,而是不定期地请一些学者或作家就某一个题目发表演讲,然后由听众提问、交流。这种形式受到了大家的欢迎,讲座持续办下去,俨然成了开封版的“百家讲坛”。 诗云书社几年间举办了各种讲座、读书会、分享交流会、诗歌朗诵会等活动50余场。这些活动丰富了参与的开封市民和河大师生的文化生活,开拓了他们的文化视野。
陈瑶喜欢开封这座城市。现在,开封提出了“文化+”的发展模式。陈瑶认为书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化行业,在保持书社原有品位不变的情况下,他准备设计文创产品和增强阅读体验,完善书社的功能。这些文创产品将打上开封的文化符号,多做与开封文化有关的活动,使书社深深打上开封文化烙印,对内服务开封读者,对外作为一张城市文化名片展示古城文化魅力。
“诗云书社就这样在我的身体里一分一秒地走过十年”。这十年,是陈瑶人生中最重要的十年。这十年,他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开了诗云书社,他这一辈子都不会再有其他选择,会把这件事坚持做下去。
坚守十年不容易。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程民生也是诗云书社的常客,他希望书社继续坚守下去,坚守到下一个十年甚至到一百年。陈瑶说:“‘坚守’这个词有点悲壮。我希望在接下来的十年或者更多时间里,我们所做的不再是坚守,而是快乐、幸福地做这件事。十年里,诗云书社卖出40多万本书,相信每一本书都是夯实这座城市文化根基的基石。这几年,经常有外地读者慕名前来诗云书社。有人对我说,他选择到开封玩,是因为想到书店看看。就像很多北大人关于母校的回忆中会有风入松,清华人的回忆里会有万圣,南大人的回忆里会有先锋一样,希望河大人的回忆中会有诗云书社的影子。”
《特别报道:诗云十年困境中的坚守》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392061.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