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11 09:54 我要投稿
乌鲁木齐街头
今日乌鲁木齐
李白塑像
大巴扎里面的维族女孩。本版图片均由全媒体记者赵文建摄
千百年前,在中原各大城市,一队队来自世界的驼商,把一捆捆的生丝和一匹匹绸缎,用油漆麻布和皮革装裹,然后浩浩荡荡地组成商队,爬上陕甘高原,越过乌鞘岭,经过甘肃的武威,穿过河西走廊,走进茫茫的西域古国境内。在历史的长河中,商队的承载物质被分为股股细流,或穿越沙漠,或翻越天山,历经千难万险,走出国门。
在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古丝路必经之地,有一座充满异域风情的城市。在这里,冰川雪峰融下生命之泉、风沙大漠化解百世恩怨、山川森林隐藏千年秘道、万丈天山严控南北疆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令这个准噶尔人眼中“优美的牧场”成为古丝路后期的后起之秀,形成了古文明交会的洼地,它的辉煌无疑使之成为丝绸之路上最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新疆“三大商都”之一的迪化、如今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
7月28日,“一带一路 茶和天下”汴梁晚报记者万里寻访丝茶路大型文化主题报道特别报道组一行离开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去往丝路文明中一个新的城市——北道明珠乌鲁木齐市,探寻这座后起之秀的兴盛与繁华,寻觅丝路文明给这座城市留下的历史痕迹。
“相比较新疆其他古城、古都,乌鲁木齐在丝绸之路商业上的兴起是后期的事。”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平说,“乌鲁木齐是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一座城市,新北道的开发要晚于其他通道,而乌鲁木齐商业的兴起更晚。”虽然在丝路文明的长河中,被誉为新疆“三大商都”之一的乌鲁木齐在丝路后期才兴盛,但这不能简单地说它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张平告诉记者,作为新疆的首府、西域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乌鲁木齐市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乌鲁木齐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而根据史料记载,最先入主此地的为战国时的古姑师人。
西汉时期,乌鲁木齐及其周围地区已经聚集着十几个部落的游牧民,史称“十三国之地”。西汉初年,汉朝政府即置戊己校尉在乌鲁木齐附近的金满(吉木萨尔)设营屯田,维护丝路北道的安全。三国时期,车师后国在今乌鲁木齐南郊(现乌拉泊水库一带)建淤赖城,为乌鲁木齐第一城。后经晋、隋两朝开辟丝绸之路新北道,乌鲁木齐处于新北道要冲之地。
公元640年,唐朝政府在天山北麓设置庭州,辖4县,这一带被称为轮台县。现乌鲁木齐市东南郊乌拉泊水库南侧的古城遗址,就是当时的军事重镇轮台县县城。从公元663年开始,唐朝政府派军至乌鲁木齐河畔屯垦。轮台为古时兵家必争之地,公元702年,在庭州设北庭都护府,轮台驻军增加。据《新唐书·吐蕃传》记载:“轮台、伊吾屯田,禾菽相望”。在轮台生活过3年的边塞诗人岑参,写过“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的诗句。公元771年,唐朝政府又在轮台设置“静塞军”,驻守这一战略要地。
到了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之后,在现乌鲁木齐九家湾一带筑垒屯兵,并将此地定名为“乌鲁木齐”。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为适应人口增长、屯垦及商业贸易的需要,清军先在今南门外修筑一座土城,城“周一里五分,高一丈二尺”,此为乌鲁木齐城池的雏形。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又将旧土城向北扩展,达到周长五里四分。竣工时,乾隆帝将扩展后的城池命名为“迪化”。 清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清政府设在新疆的军政管理中心由伊犁转到迪化,迪化成为省会。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954年2月1日,迪化正式恢复使用原名乌鲁木齐。现在辖七区一县的乌鲁木齐市,居住着汉、维吾尔、哈萨克、锡伯等52个民族。
“虽然地处要塞,从西汉起历朝都有重兵把守,但是乌鲁木齐却没有得到深入开发,其真正的大规模开发始于清代乾隆年间。”张平说,“从那时开始,乌鲁木齐筑土驻军,清政府鼓励屯垦,减轻粮赋,乌鲁木齐农业、商业、手工业一度有较快的发展,成为‘繁华富庶,甲于关外’的地方。”
不过,作为古丝路的后期之秀、古文明交会处的一座古地,乌鲁木齐在千百年来的商业交往、民族融合中,有着鲜明的多种文明、多种民族交融繁荣的积淀: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世居民族有13个。除汉族外,世居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回、哈萨克、满、锡伯、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乌兹别克、俄罗斯、达翰尔等。其中维吾尔族、回族有相对集中居住的区域,其他少数民族则是分散杂居,全市每条街道都有少数民族居民居住,这种大杂居的形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风采。
作为民族融合的一部分,新疆自古形成的“歌舞之乡”美誉,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在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蒙古、锡伯、乌兹别克、塔塔尔、满等民族的众多歌舞中,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独享盛名,它继承了古代龟兹乐、高昌乐、伊州乐、疏勒乐和于阗乐的艺术传统,保留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其中的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八十二部大曲》长期流传于南北疆各地。
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不仅体现在歌舞、生活习俗方面,还体现在宗教的相互包容方面:自公元前1世纪佛教传入新疆,一直至公元10世纪,先后有祆教、摩尼教、景教、道教等传入新疆,多元化的交会创造了灿烂的宗教文明。举世闻名的千佛洞,便是新疆宗教文化的经典体现。
现在,新疆的清真寺、佛教寺庙和基督教教堂等宗教场所数不胜数,而乌鲁木齐的主要宗教场所有南大寺、塔塔尔寺、汗腾格里寺、东大寺、水磨沟水塔山大雄宝殿等,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充满汉韵色彩的东大寺(又称陕西大寺)。始建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东大寺,于1906年(即清光绪三十二年)曾翻修扩建。东大寺是乌鲁木齐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宏伟的清真寺,也是全国保护最完整的清代清真寺之一,是唯一不同于新疆清真寺的建筑,以中原汉式建筑为主,融合了伊斯兰建筑传统风格。其主体采用中原地区古代传统砖木结构,铺设琉璃瓦顶,大殿前部为单檐歇山式,用40根朱红色大柱支撑梁架,美观而有气势。拱门上,刻有《古兰经》文,雕工异常精妙。后部为望月楼,是登临观看月亮出没、宣告斋戒的场所,为上八下四的重檐式八角亭。这种建筑在新疆十分罕见。每逢周末和节庆,信奉伊斯兰教的群众都会到东大寺参拜,近年来有不少西亚、南亚等伊斯兰教穆斯林也来此观礼。
在众多中原腹地的人民还停留在新疆只有巍巍天山、荒茫大漠的记忆中时,停留在乌鲁木齐只是荒漠中一个居民相对集中的城镇时,经过各族人民的辛勤建设,乌鲁木齐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贫困落后的边塞孤城已发展成为一座拥有现代化工业、民族传统工业和现代化商贸、经济体系健全的亚洲中部大都市。
《西域要镇乌鲁木齐 积淀千年丝路文明》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56925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