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开封新闻 > 本地社会 >

莫家酱菜:百年老字号 酱香满神州

[摘要]酱黄瓜 脆香的酱胡萝卜 销往全国的莫家酱菜 杞县古为雍丘,杞国所在地,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这里物阜民丰,自古是皇宫米粮基地,素有金杞县之称。在杞县城北关大街有一家光绪年间创建的老店明德堂莫家酱菜园,这家老店所处的位置虽然不是繁华...

酱黄瓜

酱黄瓜

脆香的酱胡萝卜

脆香的酱胡萝卜

销往全国的莫家酱菜

销往全国的莫家酱菜

杞县古为雍丘,杞国所在地,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这里物阜民丰,自古是皇宫米粮基地,素有“金杞县”之称。在杞县城北关大街有一家光绪年间创建的老店“明德堂莫家酱菜园”,这家老店所处的位置虽然不是繁华的闹市,但每天前来选购酱菜的顾客仍然络绎不绝。凭借独特的酱菜制作技艺,莫家酱菜色泽鲜亮、脆嫩清香、酱味浓郁、咸甜适度,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好评。

莫家酱菜 百年传承

9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杞县,莫家酱菜第四代传人莫新刚已在自家的门店“莫家酱菜港”前等候。进入店内,便看到一箱箱码得整整齐齐的酱菜,正对门的位置放置着莫家酱菜创始人莫特生的照片,右边成箱的酱菜上放着“开封老字号”“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荣誉证书。

如今,莫新刚不仅是传承人,还是杞县明德堂莫家酱菜园的总经理。从莫新刚的讲述中,记者了解了莫家酱菜的传承和历史。

莫新刚告诉记者,“莫家酱菜港”这家老店创建于清光绪年间,它的创始人莫特生是一位能文能武、英俊潇洒的落榜书生。莫特生的祖上三代都是济世行医的人家,后来转而经营酱菜,生意不错,足可养家糊口。可是聪明好学、一肚子小才气的莫特生时常有一种不满现状的想法,经营酱菜固然很好,如果再学会腌制酱菜岂不更好。从此一个腌制酱菜的念头不时地在他脑海里打转,虽然父母不同意,但在莫特生的坚持下,全家人只好顺着他的意了。从那以后,莫特生一方面经营店铺生意,一方面潜心研究腌制酱菜的技术问题,并多次到腌菜行家那里去看、去听,学习人家的腌制方法和腌制过程,又把多家腌制之法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家中的小弟也好奇地跟着看、学。时间像流水一样,半年、一年过去了,为了早日腌出酱菜,他常常忘记吃饭、睡觉,经过反反复复几十次的试验,终于突破了腌制酱胡萝卜的难关。腌好的酱胡萝卜,看上去紫红透亮、色泽诱人,吃到口里,香脆咸甜、清香适度,口感极好。莫家腌制酱菜成功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杞县城。

莫家三兄弟在街坊邻舍中的人缘较好,莫家的生意日渐兴隆,他们也结识了一些文人雅士。在一个中秋节的前一天,莫家大哥把几位文化名人请到了家,谈论中几位好友热情地为莫家的店铺想了几个字号,莫特生认为这些名字的立意各有特色,但都没有脱离商家之俗,而缺乏大策大略之见。想到这里他眉头一皱,脱口道:“明德堂”怎么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嘛,莫家的经商之道在于让人明白仁、义、礼、智、信这些美德的含义,而不只是为了赚钱。几位好友听了后鼓掌赞扬。

后来莫特生又相继研制出甜酱黄瓜的腌制之法,其做法是选择本地产的小麦面,必须在三伏天里做酱馍,要求一定的温度加湿度,自然菌生成发酵而成,利用自然条件达到最佳目的,接着是酱曲醅菜工艺,精选10个一公斤的“五龙爪”黄瓜为标准,采取酱层瓜层,放入缸内晒制腌制,90天出缸成菜的腌制独特工艺技术。

到了民国时期,明德堂在传承人莫光远的带领下,又培养出一代新秀,如莫荣、莫光成、邢秀丽等,在技术上他们既坚持传统的生产工艺,又强调精益求精,并有所创新,使产品质量、产量不断提高,产品销到省内外。

明德堂莫家酱菜园到传承人莫培堂时代,主要产品发展到10多个品牌,其中有酱胡萝卜、甜酱菜瓜、甜酱黄瓜、烧酱粉、八珍红薯泥、八宝菜、甜酱花生米、韭菜花等10多个品种。产品销往中国、日本及东南亚,供不应求,效益可观。

随着岁月的变迁,如今的明德堂莫家酱菜园在莫新刚的带领下,不辜负先祖的教诲,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正以新时代的崭新风貌,以新的思路和新的科学技术,生产出一流的产品以回报社会,目前他们在开封、郑州等地市设立了不少销售点和连锁店。

建国后明德堂莫家酱菜园出现了新的生机,其创始人莫特生被国家评为高级知识分子,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当选为杞县工商联领导人,得到党和国家的爱护和重用。1956年莫家酱菜园过渡到公私合营,1959年转为地方国营杞县酱菜厂,原莫家酱菜园成员转为国家正式职工。1957年,莫光远、莫光成兄弟被划为右派分子,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改革开放后,莫家兄弟平反昭雪,其亲属亦相继复职、复工,传承人莫光成、莫培堂被选为县政协委员和工商联成员。莫光成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杞县举办了两期酱菜技术培训班,为社会培训了新生力量,得到县政府的表彰。“1987年,我到国营杞县酱菜厂上班,厂解散后,1996年,我按照曾祖父传授下来的酱菜制作技艺,在家制作酱菜。”莫新刚对记者说。

手工制作 一丝不苟

说到酱菜制作,莫新刚告诉记者,从莫特生到他再到莫家酱菜第五代传承人莫聪,莫家酱菜的制作工序仍以手工为主。莫新刚珍重地拿出一本笔记对记者说:“这是我爷爷当年记的笔记,这是我们莫家酱菜的秘方。”记者看到,这个巴掌大的小本已没有封皮,第一页上记载的日期是“1983年3月30”,蓝色的钢笔笔迹有的已模糊不清,但莫新刚一家对这本笔记十分珍视。“从我祖父开始,莫家酱菜由以前的手口相传到形成文字,我们现在就是按照这本笔记记录的方法做的酱菜。”莫新刚告诉记者。

采访中,莫新刚和莫聪向记者介绍了莫家酱菜美味的秘密。“每年‘五一’前后,我们开始做酱馍,材料就是面粉和水,做成硬面馍后入发酵房发酵一周,晒干、粉碎后做成甜面酱。”莫聪说,“我们家的甜面酱是不放糖的。”一个月后,就可以做酱黄瓜了,莫聪告诉记者,以前选用的是“五爪龙”黄瓜,现在用的是“津研四号”这一黄瓜品种。“黄瓜要选生长期一周左右的,长15厘米到20厘米、直径不超过3厘米的。采摘好的黄瓜带着露水送来后,不经水洗,直接腌制,一层黄瓜一层加过盐的酱面在缸中闷大约4个月后,瓜、酱并成。”莫聪说。

接着,记者随莫新刚等人来到晒制甜面酱、五香酱粉和西瓜酱的院子,院门前一人多高的劈柴堆得整整齐齐,这是用来炒制酱粉的。走进院内,小院分前后两处,百十口装满各类酱的酱缸一排排在阳光下晒制。小院内的水泥地面十分干净,院内满是酱香,没有一只苍蝇。当记者对晒制酱不招蝇虫表示疑问时,莫新刚说:“酱的表层温度大约有70(摄氏)度,内部温度也有三四十(摄氏)度,虫子根本就落不到上面来。”根据天气状况,不同种类的酱翻晒周期也不同,莫新刚边介绍边拿起兜酱板翻动。

莫家酱菜从选料、用料到制作,每个步骤都很精心,这也是成就美味酱菜的唯一原因。莫新刚告诉记者,莫家酱菜以酱黄瓜和酱胡萝卜为主,莫家酱菜选用的胡萝卜是本地品种。随着莫家酱菜的出现和发展,杞县周边的坡吴村等几个村庄成为莫家酱胡萝卜的原料产地。“现在的胡红萝卜正在剔苗,每株胡萝卜之间的距离是一虎口这么远。”莫新刚比划着对记者说。随后,莫新刚带领记者来到坡吴村胡萝卜种植的土地前,几名村民正忙着在胡萝卜地头浇地、剔苗,绿油油的胡萝卜苗迎风摆动。一名正在剔苗的村民对记者说:“我们是8月1号种上的,到11月中旬胡萝卜就长好了。”莫新刚告诉记者,每年11月15日左右收胡萝卜,坡吴村等村民种植胡萝卜有100多年的历史,经验丰富,这里的胡萝卜呈紫红色。腌制酱胡萝卜之前,需要将胡萝卜去皮,这时需要大量人工,然后用盐腌一遍、酱腌三遍,一个多月后就成了。

关于莫家酱菜的故事,不少上年纪的老人都能说出几个。一位老人说,晚清大臣袁世凯曾特地派人要杞县莫家酱菜吃。日寇侵华期间,日本兵曾多次到莫家抢掠酱菜,莫家被迫迁到开封两次,以避灾祸。1950年国庆前夕,毛泽东特地委派省长吴芝圃进京时要带上杞县莫家酱菜以饱口福。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曾提出要品尝杞县莫家酱菜,随着中日建交,莫家酱菜出口至日本,得到了日本朋友的赞誉。1973年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访华时在宴席上品尝了莫家酱菜,给予了夸赞。

2011年12月,莫家酱菜培制技艺被评为第三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莫家酱菜:百年老字号 酱香满神州》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599139.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